“95后”老师教“50后”学生
高彦文手把手指导老人们使用手机。每堂课高彦文都会准备相应的PPT课件。
人物速写
高彦文,26岁,社区义工。一头长直发,清秀的脸庞上架着一副细边眼镜,高彦文伏在老人身边指导时,说话轻声细语,特别有耐心。
“给你们看看我最近网购的东西,这个酸奶里面带水果干,这些才花了7块多,我觉得真不孬,你们也都买点尝尝。”历下区泉城路街道贡院墙根社区一处会议室里,几位老年人围在一起,推荐自己最近网购的好物。老人们看得带劲,聊得热络。
“叔叔阿姨们好,我们准备上课啦!”清脆的声音传来,会议室走进了一位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姑娘,她叫高彦文。见到高彦文,老人们热情地招手:“小高老师好!”
一个特别的课堂即将开始,课堂的内容也很有趣,这位“95后”老师将手把手教“50后”“60后”学生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
“点单式”课程
互联网时代,当我们习惯于不带钱包只带手机出门时,有的老年人正被“不收现金”所为难;当我们足不出户,在家用手机线上办理各类业务的时候,有的老年人因为“不懂”而不得不长时间排队办理业务;当我们出示健康码出入各个场所时,有的老年人还在担心因为没有健康码被拒之门外。
泉城路街道地处老城区,辖区1.2万人口中,60岁以上的有3600余人,占总人口数的29.9%。这组数字说明了这里的人口老龄化情况,这里的老年人也同样向往着有品质的生活。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有位老人问我怎么用手机看公交车到哪儿了,她经常等公交等很久。”高彦文去年7月来到社区工作,经常跟住在这里的老人们交流,在他们身上,高彦文看到了老人们的孤独,也看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网购、导航、发朋友圈,这些都是老人们想要学习的。”从去年8月起,社区开设了“E呼百应”智能手机课堂,一下子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前来报名。高彦文介绍,课堂根据老人的实际需要定制课程,老人可以“点单”,高彦文再去准备课件。
教发朋友圈,还教点外卖
“别看我们年龄大,我们也要交朋友啊,看别人发微信、发朋友圈,我是很羡慕的。”课堂外,一位六旬阿姨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别看我们这紧挨着商区,其实买菜、买生活用品很不方便,挺想学学网上买菜,还想学怎么点外卖。”一位阿姨说完,其他老人也跟着哈哈笑起来。“小高课堂”教的正是这些。
高彦文几年前毕业于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熟悉社会心理学的她对老年社会工作有着一定的经验,在社区的工作中,她也在暗暗观察老人们的心理变化。“特别是退休后的老人,从交谈中就能感受到他们的落差感。”高彦文说,老年人群体比较特殊,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们难免会有被社会抛弃的忧虑。
“我们能做的就是拉他们一把,一起享受丰富多彩的互联网生活。”高彦文发现,社区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求知欲特别强,每次上课前都会提前到达,每位老人还自己准备了笔记本,细心记录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我经常建议他们课上还是多实际操作,不用记笔记,可大家还是工工整整地写下来。”“我们年轻人不怕麻烦”
每周二和周四的上午,“小高课堂”准时开课。“叔叔阿姨们,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发朋友圈,包括怎么发文字、怎么发视频,大家可以拿出手机跟着练一下。”课堂一开始,高彦文打开准备好的PPT和投影仪,开始介绍这节课的内容。
“小高老师快帮忙看看下一步应该怎么操作,我又忘了。”一位银发老人一“呼叫”,小高赶忙走了过去。“老年人学习起来肯定是比我们要慢很多,而且也容易忘,所以说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多鼓励他们。”
课堂上,有一对老夫妇令小高感动,老太太70多岁,腿脚不便、出行需要搀扶,与同样身体状况也欠佳的老伴儿一起报名了手机课堂。虽然出门要挪着步子走、行动缓慢,但老夫妇每次都是第一个到达。“我真害怕自己有一天瘫痪了,所以现在能学点就学点,尽量不给年轻人添麻烦。”老人的这句话,特别触动高彦文。“我对她说,我们年轻人不怕麻烦。”在课间,高彦文经常跟老人聊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我希望可以帮到他们,如果我能力达不到,会设法联系其他社会资源来参与。”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李冬阳)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新闻推荐
城肥人员进行清疏作业。本报讯(记者李娜)日前,市城肥一处开展春节前“地毯式”排查清疏行动。1月25日下午,市城肥一...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