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黄河公路大桥:跨越南北,一桥渡河
1982年7月14日,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典礼。
1987-1988年间,黄河公路大桥卫士。
1982年7月14日,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典礼。
市民游桥留影俯瞰黄河公路大桥
“码”上看视频
□新时报记者 徐敏
每个济南人的记忆里,都封存着一座过去的济南城。
由济南时报·新时报与济南报业影像档案馆推出的“济南记忆影像保护工程”系列报道,借助一张张城市影像,追溯城市过去,重温城市变迁,唤醒我们的城市记忆。在怀旧的情感共鸣中,珍惜城市的当下,展望城市的未来。
这不仅仅是一场老济南人的集体怀旧,也是在向更多的人诉说这座城市的历史——济南的昨天是什么模样,有什么东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是怎样的传承,从一代又一代人那里延绵至今,而这一切,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建筑是活着的历史,也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济南城市交通发展史上,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1982年7月,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改变了黄河两岸居民的渡河方式,将被黄河隔开的南北两岸连到了一起。这座大桥是当时亚洲跨径最大的公路斜拉桥,曾入选济南“1978—1988泉城十大景观”,也是很多济南人心目中的时代记忆。
黄河南北,需要架起一座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济南城区北部滔滔东去。
自古以来,人们对黄河怀揣着复杂的感情。作为母亲河,她哺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而随着城市发展,这条河流一度成为两岸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上世纪80年代之前,济南黄河北岸的居民们要到南岸,只能坐渡船过河。当时,泺口附近黄河南岸有个规模较大的市集,人们无论是买日常用品,还是到市集上销售自家的粮食蔬菜,都要坐渡船过河。
不仅人过河要坐船,自行车和汽车过河也要坐船。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末,泺口年渡运汽车最高达30万辆次,行人200多万人次。伴随着改革开放之后黄河两岸经济交往渐趋频繁,泺口轮渡已经无法承担日益增多的人车流量,建设一条跨越黄河的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势在必行。
1978年12月,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正式开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原院长李守善是大桥的设计负责人。他回忆,当时准备建设的黄河公路大桥为混凝土斜拉桥,建设一座跨越黄河的斜拉桥是当时全国都没有的情况,技术难度很大。“最大的难度在于斜拉桥各种数据的计算分析。因为需要计算的数据繁多庞大,需要当时相对先进的计算机来计算。那时济南没有电算中心,我和同事便去北京、上海的电算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李守善说,因为是借用电算设备,所以经常是等别人下班后使用计算机,一算就是一个晚上。
李守善和其他参与桥梁设计的工作人员跑了多趟京沪之后,终于解决了计算的问题。很快施工过程中第二个难题又摆在面前:建设桥梁所需的斜拉索、锚头等零件,没有厂家可以专门制作。后来,这些精度要求非常高的零件,均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自行摸索制作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两岸的许多居民对建设这座桥也充满了热情,很多壮劳力加入到施工队伍的行列,有的一干就是一两年。当时还没有现今建筑施工中如此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连普通的混凝土浇筑也需要人工用小推车运送。靠着设计人员攻克一个个困难的科学精神以及施工人员的吃苦耐劳的劳作,跨越黄河南北的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逐渐建设起来。
黄河大桥建成,天堑变通途
主持修建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时,李守善40岁左右。他回忆说,当时建设这座大桥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而在济南建设一座成为跨越黄河的交通要道的混凝土斜拉桥,困难绝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攻克的。
建设一座大桥除了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之外,更需要科学精神。李守善说,在当时全中国都对建设混凝土斜拉桥缺乏经验的背景下,设计人员提出先在别处修建一座实验桥。“我们提出在青岛大沽河修建一座100米跨径的混凝土斜拉桥,作为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的实验桥。我们通过这座大沽河斜拉桥实验桥,摸索了它的设计施工等等一些经验,随后把这些经验应用到济南黄河大桥的设计施工上来。这样对提高济南黄河大桥的可靠性,起了很大的作用。”李守善说,实验桥的设计和建设也持续了两年左右,此后才正式开始踏踏实实建设济南黄河公路大桥。
“第一次建设斜拉索大桥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不努力、不探索是不可能修建起黄河公路大桥的。”李守善说,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是他从事桥梁工作的新起点,是他主持修建的第一座重要桥梁。此后的几十年中,他又参与了国内很多知名桥梁的设计评审工作,并获得茅以升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桥梁大奖。而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始终是他桥梁事业的重要起点。
经过近4年的建设,1982年7月14日,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总长2023.44米,主桥长488米,其中最大跨径220米,成为当时亚洲跨度最大的公路斜拉桥;作为五孔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它在当时世界十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中排名第八。
在济南报业影像档案馆所存的旧照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热闹场景:大桥附近的场地上挂起彩旗和气球,横幅上写着“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典礼”,广场上人山人海,彩旗飘飘,人们笑逐颜开。一列列汽车排队缓慢行驶过大桥,两旁站满了围观的人群,欢呼声不断,场面比过节还要热闹。
从此以后,跨越黄河的交通,翻开了新篇章。
人气超高的网红打卡地
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通车成为市民奔走相告的喜庆消息,大桥也成为济南的一处地标性建筑。
据说,上世纪80年代,经常能够看到背着相机到桥上采风的人,这也催生了一大商机。那个年头如果在黄河岸边走,就能看到有人胸前挂着相机,手中拿着写有“黄河大桥留影”字样的牌子,给来游览的人拍照。一些谈恋爱的年轻人也喜欢把约会地点约到黄河边上,骑着自行车在黄河大桥上走过,顺路看看大桥和黄河的风景,是很惬意的事情。至今,不少济南市民家中还保留着在公路大桥上留影的照片。
1989年7月,济南市团市委等4家单位联合在全市开展投票评选“1978—1988泉城十大景观(建筑)”的活动。在最终公布的评选结果中,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与八一立交桥、省体育中心、解放纪念阁、环城公园等一并入选。可以说在很长时间内,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是全市最热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不仅在济南城市交通发展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桥梁史上也是值得记录的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桥梁。由工程院院士、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项海帆等编著的《中国桥梁史纲》一书中有关于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的篇章记录和评价:“以济南黄河桥的建设为背景,1981年在济南专门召开了一次全国桥梁会议,讨论总结了自上世纪70年代试建斜拉桥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斜拉桥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斜拉桥在全国各地普遍兴建。”“由山东省交通设计院两位年轻的工程师李守善和万珊珊合作设计的济南黄河桥是中国早期斜拉桥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要意义。”
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建成之初,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来济南观瞻这座大桥。不止茅以升,当时不少建筑设计以及其他行业的知名人士也前来领略其风采。
如今,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依旧承担着贯通黄河北与济南市区的交通要道的地位。这座跨越黄河的大桥,是济南城市发展前进过程中留下的坚实足迹,也是城市交通蝶变的有力见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敏通讯员邱霞)近日,历城区唐王街道针对辖区困难群体325户、独居老人342户,建立台账,制定走访活动方案,建立街...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