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路上的“最佳搭档”
发车前,安全检测必不可少。驾驶中的邓如刚给搭档“梳妆”是每天第一件事。人物速写
邓如刚,46岁,公交驾驶员。乍一看,邓如刚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交流起来,却发现他对待乘客细心且温暖。两年的时间里,邓如刚驾驶一辆土黄色小型公交车,载着乘客在盘山公路上走了千余趟。
下午5点,天色微暗。济南公交公司仲宫场站门口车来车往,街上的灯光渐渐点亮,市场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收拾行囊,为回家做着准备。车站门口来往穿梭的绿色车辆间,停着一辆不起眼的土黄色“小家伙”,再过半个小时,它将要载着乘客们驶向南面的那座高山上、海拔770米的历城区仲宫街道十八盘村。
驾驶员邓如刚是这辆“小家伙”的“最佳搭档”,他们行驶的这条山路上最不缺的就是陡坡和盘山窄道,而这对“最佳搭档”靠着娴熟的驾驶技术,一起走了上千趟。
未被遗忘的角落
放在几年前,提起十八盘村,住在山下的人会指着南面说:“在那山的最上面,光听说过,没上去过哩!”这村建在山顶,且村如其名,据说进村要绕十八道弯弯。因交通不便,这里仿佛与世隔绝,有的老人一辈子都未下过山。
村庄里的年轻人要下山打工,孩子要外出求学,这条崎岖漫长的山路成了他们最大的阻碍。村民们下山看病、取钱都得费点周折;老人们想要卖些核桃栗子,只能推着独轮车步行几里地,再去外村坐车下山。
2018年12月,820路公交作为“扶贫公交”连接起了山上山下。这条线路全长22.5公里,连接了山上到山下共24个站点、30余个村庄。由于道路条件特殊,公交公司在选定驾驶员时格外谨慎:一定要选驾龄长、技术过硬的驾驶员。于是,有着20多年驾龄的邓如刚被选中了。
由于多山路陡坡,线路并没有使用目前通用的绿色新能源车辆,而是选择了手动挡柴油车。为了保障驾驶安全,这辆土黄色小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比如增加了辅助刹车的排气制动装置,每天都要进行安全检测。
邓如刚清晨5点从山下出发,先到高而站点与“搭档”会合,7点前准时抵达十八盘村。此时,等待上学的孩子、挎着果
品篮子下山赶集的老人、等着进城办事的村民……排队登上了这辆小车。
山上山下的联络员
真正驶入这条线路,邓如刚才发现大山的变幻莫测:“有时山下阴天、山腰雨天,到了山顶竟下起了雪。1个小时的工夫,能看见3种天气。”整条线路上,盘山路能占到一半,有的弯度近180度,考验着邓如刚的驾驶技术。“速度必须得放慢,多鸣笛,夜间更得瞪起眼。”每经过一段险峻路段,邓如刚都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直至驶入平坦路段,才舒出这口气。
一次下午5点多,马上就要发车了,一名小学生在车下犹犹豫豫不上车。邓如刚认出这是十八盘村的一个学生,赶忙下车询问。原来孩子的乘车卡忘在学
校,迟疑着不敢上车。“你这孩子,这有什么,先上车回家。”与其他线路不同的是,820路的乘客相对固定,每天发车前,邓如刚都要留心检查一遍:上学的那几个小孩到齐了没有?今天出来看病的大爷上车了没有?回家的车就这一趟,无论如何也不能落下一个人。
渐渐地,邓如刚不仅是820路的驾驶员,还成了连接山上山下的联络员,村民们想要给山下的人捎东西就找他,修房子想要代买点零部件也找他。采访当天,车上放着一大包药品,是山下孩子买给山上老人的。
村民口中听变化
如果说主线公交是城市的动脉,那820路就像是城市的一根毛细血管,微小却又不可或缺。
返程车上,两位老人在石庙岭站上车,其中的老大爷手背上扎着输液针,他的老伴儿高举着输液瓶。再次发动的车辆明显比之前要缓慢、平稳了许多。像这老两口一样,山里的老人只需一张免费乘车卡,就能便利地踏上回家的路。
在乘客们的热络聊天中,邓如刚得知十八盘村有了新变化:村里发展起了酒厂和茶园,带动了不少村民致富;村民刚盖了砖瓦房;借助山上的好风光,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城里人来观光……
当返程的车辆到达半山腰时,远处的层峦叠嶂已经消失在夜幕中,只有车前灯的光束照亮着前方。820路载着乘客们归家的渴望,缓缓向前;明天,它将载着希望重新出发。(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李萌萌 张宪政)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新闻推荐
融通智能科技产业园牵手山东管理学院打造科技成果与产业融合新样板
揭牌仪式现场(张素芬王宇摄)本报12月8日讯(记者张素芬通讯员潘延虎)8日上午,融通智能科技产业园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暨检...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