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对标重实干 靶向发力争先锋 “聚精会神学思干 聚焦提升再出发”系列报道之二
放眼初冬的市中,每一个蓄势而发的项目都展现了万象更新的轨迹。深入市中区的发展肌理会发现,一年来品质之区建设硕果累累。在市中,产业集聚足音铿锵,“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逐浪而高;城市建设亮点纷呈,“重速度”向“求温度”的转变动力澎湃;改革发展破浪前行,“积累量”向“提升质”的转变气势如虹。
回首过往,品质市中发展蹄疾步稳;展望未来,品质市中蓝图渐次实现。秉承争当“五个济南”建设排头兵的理念,市中区突出战略引领,强化融入融合,坚持城乡融合和产城融合双轮驱动,全力全速加快品质市中高质量发展,以更加宏阔的视野、更加长远的眼光,为经济发展审时度势、谋划蓝图,在时代大潮中,向着高品质发展中流击楫、坚定前行。
大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今年以来,市中区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繁重紧迫的发展任务,科学布局、精准施策、聚力攻坚,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推进体系,策划建设了一批产业园区,落地了一批重大项目,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破难中寻求突破,在逆势中稳定增长,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品质市中势起步疾的景象不断呈现。
拆迁改造是建设发展的“先手棋”,在品质市中建设中承担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重任。市中区坚持城乡建设不失衡,将兴隆、十六里河等5大片区作为拆迁建设主阵地,完成征收拆迁1210户、24.5万平方米,实现供地1447亩,机床一厂、文庄等11个安置项目、2.65万人回迁工作基本完成。1—10月,全区11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3亿元、占计划进度的95.4%。其中,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1个楼座封顶;南城“第一高”万科望岳中心加快建设;济南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园核心载体山东科创大厦、凯瑞大厦拔地而起;鲁能美丽汇、经八纬一新基建总部大厦等主体封顶,项目建设对发展的带动作用愈发强劲。
“三大产业”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
站在创新发展的风口浪尖,唯有破难而进方能实现产业生态链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增强经济发展的实力与潜力。市中区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变创新为活力,统筹布局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科技文创三大新兴主导产业,全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以错位竞争谋求突破。
现代金融方面,市中区以“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为导向,巩固提升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大力发展基金、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新模式,形成立足济南,服务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辐射全省的现代金融发展集聚示范区。数字经济方面,深入实施“353”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打造“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高地。科技文创方面,市中区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瓶颈和文创企业规模化发展短板,增强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接承载能力、中试产业化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对接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创新设计服务中心。
“变道超车”铺筑发展新路径
市中区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不仅将目光锁定在“弯道超车”,同时敏锐捕捉“变道换向”的机会。无论“变道”还是“超车”,都要落在人才和项目上。从今年市中区“招大引强”方面来看,在280平方公里土地上,“变道”与“超车”的种子已经萌动。
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拓点扩面,“中国·济南互联网出海产业园”加快建设,中国铁塔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中泰证券成为全省首个登陆A股券商,山东新金融产业园二期项目开工建设;深度融合“山大校友系、校友山大系”,高校人才、科技资源快速向市中流动;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投入运营,23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完成入驻;引进5名海外顶尖人才;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市中区产业升级领域亮点纷呈。
更值得期待的是,绿盟集团山东区域总部、来也科技山东区域总部、甲骨文(中国)济南分公司、山东神光咨询等一批大项目有望年内落地,进一步修改完善“品质市中·1+11”等人才政策,提升海外引才广度,借助省市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对接、做优服务,力争新落地一批高层次人才项目,构建“高端创新”人才平台集群及“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推动区域发展不断迈上新高度,凝聚起加快发展、变道超车的强大合力。
(本报记者刘阳通讯员李猛)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4日讯4日,青岛市第101例、崂山区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同军赴济南捐献欢送仪式在崂山区政府举行,采样入库三年...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