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一线勇担当 记长清区城管局环卫清运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周波

济南日报 2020-12-04 11:30 大字

周波在进行垃圾箱消杀作业。他,1999年12月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先后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国庆60周年首都大阅兵和第十一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等重大军事任务。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集体三等功一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二等奖、全军优秀士官,联合国维和部队二级勋章,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训练标兵等荣誉称号。2013年由部队转业至长清区城管局工作,先后在办公室、城乡一体化办公室、清运中心工作,三次被评为全区科学发展观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城管工作先进个人。他就是周波,现任长清区城管局环卫清运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争做抗疫先锋筑牢环卫防线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长清区城管局积极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清运中心承担着主城区、大学科技园、经济开发区的生活垃圾收运工作,日产垃圾量200余吨,清运任务非常重。疫情发生后,周波克服一切困难,为保证疫情期间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他在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带领清运中心工作人员,充分发扬“宁可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环卫精神,克服了车辆人员不足、垃圾量大等种种困难,科学合理调度车辆,对清运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对重点小区、重点部位坚持一天两次的清运频次,同时严格要求作业人员,对垃圾桶周围进行打扫,并对垃圾桶每天专人专车进行消毒。

每天早上3点周波随车按照龙泉街、文昌路、宾谷街、文昌东苑小区、汇富小区、玉符街、垃圾中转站清运路线对600余个垃圾桶进行清运,一趟下来要五六个小时。当时,因疫情都不出门,垃圾量剧增,每天晚上他都要7点才能回家。像这样连续13天他一直带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每天工作时长在12小时以上,短短13天周波整个人瘦了5斤。

不改军人本色彰显城管担当

垃圾清运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主战场,面对疫情传播的严峻形势,他主动请缨带头报名参加了城管局抗击疫情党员突击队,“我来了”“服从组织安排”,任务繁重,危险性强,他迎难而上;排查管理,安全防护,他苦口婆心,在抗疫第一线他彰显了“退役不褪色”。

按照长清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的通知要求,全区设置废弃口罩回收专用桶。接到任务后,周波行动迅速,带领清运中心一班人当天就完成了布控。在社区和村居设置了650个废弃口罩回收桶,并安排专人管理、专用车辆,专人收集后统一运送至济南市腾跃环保科技公司统一处理。行动之快、执行之坚决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周波意识到此次疫情来势汹汹,特别是清运中心又属于服务型单位,从业人员每天接触各类人员,直接和生活垃圾打交道,危险系数较高,防控工作迫在眉睫。于是他结合清运中心实际情况,制定防控应急处置方案,从人员防控、各部位消毒、应急值守等方面全面做好准备。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工作人员认识到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有效提高了全员的防控意识。

轻伤不下火线行走城管一线

今年5月28日,周波在工作中不慎右脚骨折,面对医生开出的一个月假条,他义无反顾地返回工作岗位,忍着右脚不能沾地的痛苦坚持工作。由于右脚不能沾地,他便拄起了双拐,脚上带着重达七八斤的石膏东奔西走。“一个月之后,我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恢复不太好还需要继续休养。”周波说道,医生告诉他,如果再继续走动的话,不仅愈合慢,还可能会落下终身残疾。右脚不能落地,右腿就长时间不能发力,这让他的腿部肌肉逐渐萎缩,双腿明显不一样粗细。这一次,周波依然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7月份的一天,他拄着拐杖到小区查看垃圾收运情况,并到半山腰去查看装修装饰垃圾临时堆放点的建设进度,施工现场东西方向有三四百米的距离,南北有100多米,一圈走下来要1个多小时。在2个月的时间内,他前前后后去了近10趟,就是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建设。

平凡的工作,平凡的身影,融入工作点点滴滴的是他深藏心中的那份使命和责任。他说:“以前我是一名军人,在军营挥洒汗水热血,现在我是一名一线城管工作者,我要始终保持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革命军人精神和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精神。”他以“上前线、下一线”的实际行动,成为“退役不褪色”的最佳诠释。曾经,周波是英勇、忠诚的人民子弟兵;如今,他主动请战,共克时艰,持续发扬“无我”的奉献精神和“有我”的责任意识,不计条件、不讲困难,冲锋在前、坚守一线,让每一个市民都感受到最美行走城管人的温度。(本报记者 李娜)

新闻推荐

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全流程实现“不见面”“零跑腿”

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力推行智慧交易,实现“不见面”“零跑腿”,极大地提升交易主体满意度;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