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人为本的社区微循环交通体系 济南交警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进社区微循环建设工作纪实
济南交警推进社区微循环改造提升。(闫国硕摄)完善道路交通设施。道路优化提升改造。交通秩序整治。道路优化提升改造。交通志愿服务。社区微循环改造。
“社区微循环新建和优化提升是魅力泉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微循环建设工作对缓解当前交通拥堵、改善社区交通秩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曹凤阳如是说。
今年以来,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开展魅力泉城建设十大专项行动,持续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丽泉城,在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济南交警按照“开展环境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关于打通社区微循环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辖区政府主导、交警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协作、街办自管自治”的社区微循环治理新模式,以特色街区建设、老旧社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区域综合治理为契机,通过整治街道、修补路面、规范市场、优化交通组织、规范停车管理、完善交通设施等措施,对小区内及周边道路进行微改造,新增建设微循环和对现状微循环进行优化提升,并实施常态化严管理,以疏通小区内支路“毛细血管”功能,盘活道路资源,规范交通秩序,为社区居民出行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真正打通“安全通道、生命通道、消防通道”,打造“以人为本”的社区循环交通体系。
全市稳步推进社区微循环改造升级
“社区微循环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微循环对打通和保障消防通道、生命通道、应急通道意义重大。要想使微循环取得更大成效,此项工作除辖区政府和公安交警外,还需规划、交通、园林、城管、公交等部门共同努力,综合施策”,济南交警支队交通规划研究室主任田云强说。
根据实施方案,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高新交警大队代表辖区政府组织街道办事处、辖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需求调研,按计划于9月中旬完成了微循环建设和优化提升的需求摸排,全市计划实施社区微循环建设共计37处(新建8处、优化提升29处),其中历下区5处、市中区3处、槐荫区10处、天桥区13处、历城区5处、高新区1处。截至10月底,已顺利完成24处。其中:历下区和历城区上报的5处均已完成,剩余的13处社区微循环(市中区2处、槐荫区1处、天桥区9处、高新区1处)提升建设工作正在推进中。将于12月底完成社区内外街道的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及社区微循环外围路网衔接改造,完善社区公交运营网络,实现社区交通秩序及交通设施自我管理。
在规划设计方面:围绕微循环建设和优化提升,组织专业机构进行系统化、专业化、一体化设计。科学实施路权分配,保障慢行交通出行,保障消防通道连续畅通;优化交通组织,配齐配全交通设施,合理设置单行道、因地制宜实施禁左禁右、渠化交叉口;借助景观改造,规范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及相关设施,打造“以人为本”的社区循环交通体系。
在街道整治方面:以微循环建设需求为目的,对社区内、外相关街道实施综合整治、改造、提升,修补路面、维修提升井盖井箅、铺设人行道,清除障碍物等影响交通畅通的相关元素,增设照明设施及座椅、雕塑、文化宣传栏等城市家具。对社区微循环的占道经营、违规商户商贩以及影响市容市貌的违规建筑物及附属设施进行集中清理。
在路网衔接方面:根据微循环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对周边密切相关的道路实施优化改造,以满足微循环运行要求。
在完善交通设施方面:依据微循环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按规范施划交通标线,设置交通标志,因地制宜安装隔离设施,增设违停抓拍及视频监控等管控设备,确保设施清晰醒目、齐全有效、运行正常。
在建立常态化运行管理机制方面:按照自管自治的原则,由辖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职能部门建立长效机制,组织社区建立自管队伍进行停车管理、街面管理、消防通道管理、交通秩序管理及交通设施维护管理,实行“路长制”,组织辖区单位物业及居委会维护交通秩序。
打通城市交通治理的
“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济南交警以打造开放式社区微循环道路为抓手,积极推进社区环境改造提升,以社区“事故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目标,聚焦党建统领、警务牵引、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着力围绕源头管理、秩序整治、矛盾化解、群众服务开展社区警务工作。
以历下区为例。该区在2015年完成辖区内57个开放式社区道路微循环改造。近几年来,随着社区内交通需求的快速变化,在已建成社区道路微循环的架构上,将循环范围再次扩大,结合周边不同等级道路衔接,进一步完善微循环功能,真正实现社区道路微循环在整体片区内的盘活、疏通功能。在微循环道路涉及范围、通行功能及不同等级道路衔接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提升的同时,采用各类新型交通设施着重对社区微循环道路品质及环境提升优化,让社区道路走着放心、走着舒心。
推动“退路进院”,创新非机动车管理举措。历下交警大队进一步做好街面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设置的“减法”,实施“退路进院”管理。联合市、区各部门连夜清除泉城路沿线非机动车停车场。累计完成30处点位、2.5万辆非机动车“退路进场、进院、进巷”管理。按照“关键点位禁止投放、重点区域额度控制、超额区域及时清运”,实施共享单车网格化长效管理,累计清运收缴乱停乱放共享单车3.8万辆次。泉城路、朝山街等10条道路打造为区级停车示范街,有力维护了辖区慢行交通环境。
做好融合共治,提升静态交通管理水平。依托历下区新招募910名社区网格员及常态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将社区静态秩序维护纳入网格员管理职能,进一步充实静态秩序共治力量,全面推动各街道全面筛查当前非机动车管理薄弱区域,通过增设绿植花箱,安装隔离护栏,施划停放区域等措施,加快补齐管理盲区和漏洞,系统解决路面停车乱象。融合城市精细化管理“路长制”,社会力量巡查上报违停信息3万余条,静态秩序自管自治成为常态,查处违法停车量创历史新高。推动多样化停车需求,增设开放式小区夜间限时停车泊位320个,路内全时停车泊位432个,利用建筑空地开辟临时停车场2处470个泊位。联合区委宣传部推动文明单位822个内部车位共享开放。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省市媒体大篇幅点赞济南历下模式。
积极配合辖区街道办事处引进物业公司入驻,对开放式社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历下区对各社区通行道路功能进行优化调整,方便驻区及过境车辆的通行、停放。创新推出“物业化”管理和“小巷管家”管理模式,真正实现让社区道路有人管、不失控,打通城市交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回民小区里的南北路叫做饮虎池街,有人爱它,因为这里曾经影响了济南20多年,是几代济南人的“深夜食堂”;有人讨厌它,因为这里脏乱差,一条好端端的道路别说是行驶汽车,就是行人正常行走,有时候也是寸步难行,真的可以说是“无路可走”。市中交警大队借助前期创建文明城市大平台,主动协调泺源街道办事处投资38万元,按“拆违拆临打通主路—完善设施疏通支路—精雕细琢细化道路”三步走,将曾经令广大市民头疼“走不动路、迈不开步”的烧烤一条街,打造成为今日全长476米,涵盖3座口袋公园,绿化面积达36.7%的景观宜居、慢行一体的全新道路。
建设初期因历史原因,饮虎池街南段原“趵突泉食府”门前缺失62米人行道、盲道,造成“断头路”出现在了老城区现象,附近居民苦不堪言,行人与非机动车、机动车在这62米处混行,经常出现伤人事故。此地域归属于“天下第一泉景区”及园林绿化管理局两家单位,市中交警大队牢记“还路于民”的使命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用时36天积极对接上述单位,组织协调6次碰面协调会议,最终打通“62米的断头路”,打通、铺设人行道及盲道,减少了交通事故,消除了安全隐患,营造出良好的交通环境。
多措并举优化微循环道路品质
历城交警大队在老旧社区交通秩序管理中,不断探索,深挖潜力,先后打造了花园社区、七里堡南社区、百花社区、全福社区、闵子骞社区等社区微循环,安装交通标志112面、隔离护栏450余米、爆闪灯32盏、隔离柱133个,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731个、非机动车停车泊位600余米、其他各类标线5400余平方米。规范了社区交通秩序,保障了应急通道,打通了周边道路的支脉,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出行环境。
洪楼南北社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现有居民楼52座,住户2100余户,社区建设时间早,停车需求小,没有建设足够的停车资源,开放式小区人员、车辆流动大。随着居民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社区道路乱停乱放现象随处可见,消防、救护等应急通道阻塞,直接影响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历城交警大队联合山大路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多次实地调研,根据现有道路资源及周边道路通行现状,为打通城市毛细血管,打造洪楼南北社区交通微循环,进行设计规划。在保障应急通道畅通的前提下,利用剩余空间施划停车泊位,规划道路通行方式,利用单行线、环形通行等方式合理有效地将社区内交通循环起来。设置可伸缩隔离护栏、隔离桩、交通标志标牌等交通设施,压缩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空间,保障应急通道的顺畅。共安装交通标志23面、护栏105米、爆闪灯8盏、隔离柱61个,施划停车泊位251个,施划其他交通标线1170余平方米。
在路口渠化设计中充分体现慢行理念,规划慢生活街区交通设施网络,把社区交通定位到“慢生活体验区”的层面,充分考虑到社区居民休闲健身的需要,把人行横道线直接延伸到社区广场健身路径器材处,使用隔离桩和导流线禁止车辆停放在健身器材附近,为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充足的安全空间。在微循环建设的前提下,为更好地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规范停车秩序,洪楼北区正在探索引进社会资源,采用物业管理的模式,对社区交通秩序进行管理,通过这一模式的前期准备,在社区原有停车资源131个停车泊位的基础上增加到272个。
舜泰广场位于济南高新区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公共服务、体育休闲、商业娱乐等的大型综合体。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舜泰广场交通吸引量越来越大,交通供需矛盾突出,内部道路交通拥堵愈发严重,影响市民出行环境,进一步加剧经十东路及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状况。为进一步改善舜泰广场及周边道路交通运行环境,缓解区域交通拥堵状况,高新交警大队组织相关人员对舜泰广场及周边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地面机动车停车泊位供需不平衡,占道停车现象频发;二是非机动车配建指标明显不够,大量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严重;三是区域内交通组织流线不够优化,节点交通冲突较大;四是出入口功能定位不明确,车辆进出交织现象明显;五是交通诱导极度缺乏,进一步加剧区域行车、慢行绕行距离。
为有效改善舜泰广场及周边交通运行环境,缓解交通拥堵,提升通行效率,综合考虑区域周边路网特性,高新交警大队从全局角度出发,立足于挖掘道路资源潜力,本着“专业化、智慧化、动态化、秩序化”的工作思路,拟从治标层面,分别从慢行交通组织、机动车交通组织、流线优化、停车优化、动静态诱导组织等五大方面着手,采取“单行组织、禁限管理、渠化设计、隔离布局、智慧停车、交通诱导”等优化措施实施交通优化系统改造,打造高新区“安全、高效、有序、智慧”的区域微循环交通组织示范点。
多元化措施打造居民出行新体验
今年以来,天桥交警大队按照“123”的工作思路有序开展停车管理各项工作。“1”就是一条主线。关注民生,眼睛向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2”就是两个路径。一手抓老旧社区停车,一手抓新建小区停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3”就是做好三个方面的文章:一是在强抓机遇上做好文章;二是在规范流程上做好文章;三是在精耕细作上做好文章。天桥交警大队按照社区微循环工作八步法(即:数据调查、制定方案、问卷调查、居民大会、收集意见、联席会议、实施改造、设备运行),先后推进了陈家楼、永和、茂新、火车站、三角线街、交通厅街、鑫苑名家7个社区提升改造,施划停车泊位1000余个。
目前,正在推进北关社区和凤凰山社区,通过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极大缓解了社区停车供需矛盾。
历下交警大队落实“放管服”相关措施。成立社区工作专班,制作《社区警务交警工作手册》,在社区设立交管服务站,定期为社区居民办理车驾管业务,提供咨询服务等,真正落实了“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要求,方便了社区居民办理业务,让百姓感受到交警就在身边,树立了亲民爱民的良好交警形象,更有利于各项交管工作的开展,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打造居民出行新体验。设置专职社区民警,依托社区政务中心、社区警务室、城管工作站,建立社区交通管理服务站,实行同址办公、一 体 运 转 ,依 托 交 管12123APP、泉城行+APP、济南交警微信提供线上交管服务,以警情通报、安全宣传、咨询答疑等多种方式,实现社区民警与辖区居民网上良性互动。
构建警务牵引、便捷实用的交管社区服务体系。历下交警大队多措提升居民的文明出行意识,定期在社区单位、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针对特殊人群开展教育宣传,在社区广场开辟道路安全知识专栏等;联合街道办、居委会一起发放宣传单,开展社区居民交通出行调查问卷,对社区内居民、商户单位进行了摸排,对社区居民用车情况进行统计,有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根据人群特点开展特色宣传教育,针对老年人、青年人、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宣传教育,针对不同人群高发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宣教,潜移默化提升居民安全文明意识,主动自觉维护社区交通,安全文明出行。树立“社区是我家,交通我来管”的主人翁意识,违法停车现象减少,非机动车按规定车道行驶,斜穿马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减少。
推广社区警务民意恳谈,提升社区满意率。历下交警大队建立社区警务议事会议制度,由社区定期组织社区民警、辅警,辖区企事业单位代表,网格长网格员,社区居民代表等有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积极建言献策、共同研究对策,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协助解决实际问题;调整大队民生警务办理机制,具体诉求直推社区民警办理,全面推行社区投诉当面回复,召开民意恳谈会;利用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等调解机制,推广“警调联动”。(文/图本报记者杨晨通讯员田云强林西耐)
新闻推荐
擦亮“压力容器之乡”名片 长清职工焊接技能大赛暨行业展览开幕
会议现场。本报11月26日讯(记者郭忠良)11月26日,由济南市总工会、中共长清区委、长清区政府主办的济南市长...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