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得学会“1+5”

都市女报 2020-11-25 14:01 大字

济南市棋盘街小学校长 梁丽

编者按:校长每天要面对众多孩子,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他们的目标。那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校长们又是如何看待、如何破解呢?本报携手济南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推出“家庭教育校长(园长)行”活动。每周一位校长(园长)作客本栏目,结合自身工作案例和家庭教育理论,为家长们出谋划策。扫描文末二维码,您还可以登录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家庭教育频道收看精彩视频。欢迎更多校长或园长,来这里开坛论道,为家长指点迷津!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表扬和批评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有一句话说得好:表扬的时候用喇叭,批评的时候打电话,这就很好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批评要有策略有方法。因为批评涉及到孩子的面子,有些批评,让人听了心生反感,本来能改正的事情,孩子反而偏偏不愿改了;有的批评,却让人听了如沐春风,孩子自动改正。怎么批评孩子才恰当呢?那就要把握一个前提,学会五种做法。

一个前提:尊重

被尊重是每个人的内心需求,对孩子也尤其重要。真正的尊重,不仅仅是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简单,而是真正让他去做决定。如果他的决定是正确的,那么家长就听从他的决定并一起执行。

这样的尊重,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让孩子的人格更趋完善。同时,家长也会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第一榜样。没有尊重的批评总会上升到对孩子能力和人品的质疑,这对孩子是极大的伤害和打击。有了尊重作为基础,任何的批评都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会成为平等的讨论和对做事方法的调整。

五种做法:问一问、想一想、忍一忍、让一让、缓一缓

给孩子申辩的机会——问一问

孩子犯了错误,有些家长会劈头盖脸一顿骂,等孩子委屈地哭了,家长平静下来,才想起来还不知道孩子到底为什么犯错误。所以,批评之前先心平气和地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特别重要,同时还要弄清楚孩子在行为背后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其实孩子的想法很多时候没有对错好坏,只是他的想法而已,家长不要急着评价,而要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先把孩子的情绪处理好,再处理事情。如果弄清楚事情原委后,家长发现自己批评错了,一定要及时认错道歉。

对事不对人——想一想

很多家长的批评都是直接指向了孩子的人品和能力,比如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怎么又做错了?(能力)”“你怎么这么差劲!(人品)”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他做错的事情到底是什么?这件事情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还有的家长习惯于翻旧账,爱把之前的事情再拿出来说一遍,这其实就是在给孩子强化一遍错误的印象,同时带给孩子不良暗示和预测。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结合之前的好事例进行鼓励,同时学会正确归因,把犯错误的原因归结到没有想到、没有遇见过类似事情等方面,不能归结到人品和能力方面。

心平气和地批评——忍一忍

忍什么?忍的是家长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家长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问清楚,再和孩子讨论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做。这种忍耐是为了让批评奏效。那我们该怎么忍呢?比如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数数……都是合适的控制自己情绪的好方法。

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孩子——让一让

让,是为了尊重孩子的面子,避免出现不可逆转的坏的结果。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和时间的随意批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会让错误加重。“批评的时候打电话”,就是说明我们要悄悄地批评,要避开别人,要给孩子留面子。

给孩子机会,信任孩子——缓一缓

犯过的错误还可能会出现反复,这就需要家长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坚持几次来帮助他改正。批评和改正错误不能急于一时,要给孩子留出养成好习惯的时间,同时要陪伴和帮助他们一起养成好习惯。

总结起来,在火气上来的时候能够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言行,看清孩子犯错背后的原因,还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忍一忍”。但是仔细思考,为了孩子能够真正身心健康地成长,这种忍不仅仅是忍耐和忍让,而是调和亲子关系的一剂润滑剂,是支撑孩子成长的一副特效药,更是我们自身获得成长的一个转折点。在家庭教育的路上,让我们一起成长!

新闻推荐

依托爱与自由建立内在秩序

老师:我家孩子不是一般的外向,他调皮捣蛋,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乱摸乱碰习以为常,为此没少跟同学闹矛盾,也招来过亲戚们...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