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古城中学打造多元艺体课程 关注学生未来成长

济南时报 2020-11-06 13:54 大字

“教育不是仅仅完成当下,更需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越是边远的学校,越要给学生们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增加更多的体验,开拓远大的视野,丰厚人生的感悟。作为教师,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点灯人。”古城中学校长云为刚说。近年来,该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艺体社团打造成校本课程,并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和推广,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文明其精神 感受“大艺术”之美

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美育的主要任务,也是音乐教师孙德卿和美术教师赵德合的愿望。学生在课堂上学陶笛、做草编,学得不亦乐乎。“希望通过这些特色校本课程,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在对美的感知中形成完善的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云为刚说。

在济南古城中学,校本课程开创的出发点源于生活。“因为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许多学生还生活在村居,家庭条件一般,于是我校便为学生们选取了一个既好学又实用的乐器——陶笛。”孙德卿说。陶笛兼具笛子、洞箫、埙等3种民间吹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学生由了解陶笛到喜欢陶笛,将音乐融入生活,在悠扬的乐音和轻快的旋律中,学会悦纳自我和情绪宣泄。

美术课上,学生利用土生土长的玉米叶学习编织。“材质环保,取材方便,方法简单,易出作品。”赵德合说。草编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欲望,增强了空间想象力,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用玉米皮制作的杯子垫、小花篮、草鞋、麻花辫等作品让学生们充满了惊喜。他们通过搓、编、剪、绕、贴等形式把废弃的干草做成一件件工艺作品,也让学生在创意中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在课堂上又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和文化素养。

“做纸艺斑马时,因为不熟悉和不会动手,我们出现过浮躁和想放弃的念头。但最后都耐住性子坚持下来了,解决了困难,做出了我们心中完美的作品,感受到了付出与收获的价值。”纸艺课堂上边清鑫一组同学说。古城中学纸艺进课堂源于学校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探索与传承,“让学生们掌握一门‘新本领’,不仅使他们充满成就感,还带他们叩开了艺术殿堂的大门。学生们在悠扬的笛声中陶冶情操、抒发情怀,在草编和纸艺制作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在精美的艺术品展示中欣赏美、享受美。”副校长李欣说。

强健其体魄 探索“大体育”之魂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这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古城中学,学生除每天体育运动一小时之外,还在周三、周四下午安排了足球社团的活动。

“片区内的对口小学都组建了足球队,为了深造这群好苗子,学校从初一年级开始也选拔组建校园足球队。团体运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从战术、踢法的研究,到对比赛成败的分析,这都是珍贵的教育契机。”足球社团负责人李宁说。在每周两次的社团活动中,学生们跟随体育教师李宁和邓文达一起练基本功、学习战术、踢联赛……强健体魄的同时还培养了创造性、责任心和坚强的意志力。

除此之外,学校还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李宁表示,中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在这个阶段,老师们有意识地将苏格拉底在《体育思想史》中讲述的“从身体美到做事也要美,进而发展到有美的知识……”的思想贯穿课堂中。他们原创的韵律操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站姿、坐姿、走姿,让学生感受形体美,梳理正确的审美观,达到体育和美育的双目的。

云为刚表示,济南古城中学重新架构校本课程,从开发百花园、打造百画园,到草编、陶笛、足球、纸艺进课堂,学校结合师资、地域特色,打造多元评价方式,探索多样艺术体育特色课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以未来为导向,真正将立德树人任务进行了落地。 (新时报记者张磊)

新闻推荐

欧阳中石先生的济南往事《泉城颂》永成记忆

11月5日,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欧阳中石先生逝世,让很多人感到悲痛和惋惜,也让人想起他为...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