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校遇到麻烦家长不能一味帮办
□济南市历下区盛和小学教师 李永芹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班主任老师,我经常接收到以“老师,孩子回家说”为开头的来电或者留言:老师,孩子回家说他的铅笔找不到了;老师,孩子回家说同桌打他了;老师,孩子回家说后位扯她小辫儿了……作为家长,当孩子跟我们反映在学校遇到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从孩子一开始向我们诉说,家长就应有意识地判断孩子是向我们倾诉还是寻求帮助。如果是前者,家长只要在遵循孩子的思维基础上去倾听孩子的感受,并在情绪上给予认同,表示关注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诉说过程中流露出伤心、委屈,家长也可以陪孩子聊聊天,回应他说:他这样做确实不对;要是妈妈,也会很伤心;他真是太过分了;我感觉你做的很对等类似话语,以此做“共情”的家长,塑造独立的孩子。
当然,如果孩子是想寻求帮助,这时候,家长应以无条件接纳的心态引导孩子详细说明事情的经过,并以成人的理智判断事情轻重,根据事情的大小和影响,采取相应措施,是直接干预,还是提供建议。当然,采取措施之前应先向老师了解情况。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在家长面前的诉说只是寻求认同,并不需要家长去做些什么。
其次,家长应放平心态,调整情绪
生活中,不少家长一见孩子委屈,就情绪波动很大,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就找老师、找家长,用不理智的方式处理问题。心理学上认为:孩子在未成年的时候对大人的态度是敏感的。父母如果对孩子过于疼爱,孩子就会变得娇气。父母对孩子过于怜悯,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可怜。同时,家长的过度保护也让孩子失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机遇。
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孩子只会想到找父母,认为自己不能独立解决,并对类似事情耿耿于怀,长时间走不出阴影。所以,出现问题时,父母应先放平心态,调整好情绪,用平和的语气引导孩子把事情说得更清楚明白。当然,家长稳定的情绪也会让困境中的孩子情绪平静,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再次,家长要积极干预,教会方法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科学合理的教育任务是帮助儿童习得社会规则和集体意识。如果孩子回家和父母交流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这是家长培养孩子社会意识的良好时机。如果父母不是教给他方法,而是帮助他解决问题,他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呢?我想家长可以用问题启发孩子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如:你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处理?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再发生类似事情,你会怎么处理?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具体方法,讲述一些相关的小故事或父母现身说法都可以。
如果孩子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家长也可以悄悄提前跟老师沟通好,由老师协助,然后由孩子自己尝试解决。
最后,家长要相信孩子,尊重规律
孩子是一个从弱到强,从小到大逐步成长的过程。班级就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小环境,是一个孩子人际交往的小社会。孩子将在这里学会与人相处,学习理解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在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升。所以,请家长不要再以爱的名义包办孩子一切,剥夺孩子锻炼机会,使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上对父母产生强烈依赖。
人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份不确定性给人生带来了无限挑战。只有家长平时给予孩子更多的体验,困难来临时孩子才能找到支持他应对的源泉。趁孩子还在我们身边,愿各位家长深思而不是一味保护。
新闻推荐
商报济南消息今年以来,济南天桥区宝华街街道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融社区”创建工作,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工作合力,着力打造“...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