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峪村脱贫后的幸福生活75岁以上老人享免费午餐

济南时报 2020-10-25 13:59 大字

“这饺子好吃,香!”在长清区张夏街道井峪村幸福院内,80多岁的张大爷将热气腾腾的饺子送进嘴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幸福院隔壁的幼儿园内,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地做着游戏。这个山窝窝里的小山村,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民的生活也愈加幸福。

时至中午,只见上了年纪的村民陆续走进幸福院,围坐在一张张桌子前有说有笑。厨房内,一锅锅冒着热气的水饺等待出锅。“村内7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到这里来吃午饭,而且都是免费的。”驻村第一书记郝鹏将刚刚出锅的饺子端到桌上,每天的饭都有肉有菜,不限量,吃饱为止。

在井峪村,不仅实现了老有所养,同样实现了幼有所教。与幸福院同在一个院内的还有村内开办的幼儿园,它彻底解决了村内适龄儿童需到邻村上幼儿园的不便。还是在这处大院内,村卫生室的投入使用,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时间回到2014年,那时的村委会所在地,还是一排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等同于危房。次年,在时任第一书记和村委的共同努力下,破旧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宽敞的新房。2018年,在原有的一层房屋基础上,又盖起了2层小楼。如今的村委会大院,成为集幸福院、幼儿园、卫生室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

在村委会2楼,一块“五星级村党组织”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村内的班子一直非常团结,而且村内的党员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郝鹏指着金光闪闪的牌匾自豪地说。在外出学习的过程中,郝鹏将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带到了井峪村。这项管理制度涵盖了政治、执行纪律、品德和发挥作用等多项积分内容,根据分值设定,每半年公布一次村内党员的积分,激发党员干部积极性。

早在2016年,村内20户、40余名贫困人口就已实现了全部脱贫,村集体每年的收入也达到了10万余元。郝鹏告诉记者,他们村的光伏发电项目,一年能有6万多元的收入,而西城投资项目每年也能收益4万元,“这些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给贫困户后,剩余的都可以用作村内发展。相信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村子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这是记者对井峪村的最深刻印象,由于村内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内的老人中午吃饭成了难题,而幸福院的投入使用,不仅让老人吃饱吃好,还能让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解闷,真正让老人享受到了幸福晚年。村内幼儿园的建成,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没有了后顾之忧,孩子们也不用来回奔波,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幼儿园的愿望。

井峪村的村民生活幸福美满,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无论是第一书记还是村两委,他们都在全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奔波着。(新时报记者王铮王汗冰)

扫码看视频

新闻推荐

“济南的秋天”有多美手机也能拍大片

红叶谷已娇艳似火游船荡漾在泉水中俯瞰游船在大明湖上缓行市民在草地上散步秋色染红南部山区最美的风景往往转瞬...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