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遇上重阳节 “撞”出一堂好课来

都市女报 2020-10-21 13:53 大字

本报记者 朱洁

10月15日早上8:10,唐芳盼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漂亮的美术字,“当食育遇上重阳节”,40名学生略带兴奋地等着唐老师两周一节的食育课按时开讲。

作为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四年级四班的班主任,这位34岁的老师刚刚获评济南市市中区第七批“首席班主任”。她的食育课程开设三年来,从饭菜制作到营养搭配,从餐桌礼仪到美食地理,从食源探究到文化传承,深刻影响了班里的孩子及其家庭。只是这一次,食育课第一次将主题聚焦重阳节……

多少“光盘”是爷爷奶奶的功劳

上课伊始,全班首先通过一个短片回顾了9月开展的“光盘行动”,孩子们看上去颇有成就感。

“进入10月,家里还能坚持顿顿‘光盘’的有哪些同学?”短片结束,唐芳盼抛出一个互动题。

31位同学举手。那不能“光盘”的是什么情况呢?

“我妈每顿饭做好几个菜,实在吃不了。”

“我爸就做两个菜,但是量太大,不精致,一看就不大想吃。”

“有时候青菜太老了,或者爸爸做的不合口味,就剩下。”

“爷爷奶奶知道我们总剩菜,每天都到我家看看,把剩下的带走第二天吃,让我们再做新的。”

“哦?”唐芳盼环视一周,“那家中长辈经常来帮忙处理剩菜的有多少?”

20只小手齐刷刷举起,相当一部分是刚才表示家中一直坚持“光盘”的孩子。

“这种‘光盘’是我们提倡的‘光盘’吗?”唐芳盼再问。

孩子们摇头,“‘光盘’,是当餐吃光,被爷爷带走的不算。”

一份份充满爱心的调查报告

留到下一顿或者第二天吃的菜,看上去没有浪费,为什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光盘”?

孩子们又掀起一阵讨论。“剩菜容易滋生细菌。”“有的隔夜菜会引起中毒。”“剩菜加热之后,我感觉比上一顿咸很多。”

那就来交流一下三天前布置的作业吧。这是唐芳盼布置的一份调查报告,内容为学生对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的调查。有的孩子做成了一页详尽的表格,有的则做成了一本精致的小书。

孩子们就近组合,每8人一组交流后,每组选出一人上台发言。

“我姥姥有高血压、冠心病,这应该跟她爱吃咸有关。吃太咸也伤到了味蕾,随着年龄增大,姥姥的口味越来越重。”

“我奶奶身体很好,一向清淡饮食,她还教我怎么根据人数做适量的饭菜。”

……

“你们做这次调查的时候,家里老人是以什么心情接受采访的?”唐芳盼忽然问道。

“我爷爷挺高兴,觉得我会关心别人了。”

“我没有去采访姥爷,因为我天天和他在一起打羽毛球,对他的身体情况和生活习惯了如指掌。”

一阵掌声送给了最后这位回答者。

为最爱的人设计健康食谱

找到问题所在,就要努力解决。

这堂课的最后一项,是根据调查报告和课堂讨论,为家中老人设计一份健康食谱。

孩子们从刚才交流的兴奋中安静下来,开始奋笔疾书。

对于便秘问题,有孩子写道,“奶奶牙齿松动,绿叶菜不好咀嚼,我可以把青菜切碎炒鸡蛋,也可以用苹果、香蕉、梨或者猕猴桃为她打一杯果汁。”

对于年老眼花,“菊花枸杞泡水喝,鱼肝油丸不能缺,胡萝卜猪肝要常吃。”

爱吃咸怎么办?“我应该帮助姥姥改变饮食习惯,慢慢减少盐分摄入,咸菜、咸蛋就不吃了,用足够的蔬果促使盐中的钠排出体外……”

这堂食育课,孩子们上得意犹未尽。

10月17日周六傍晚,距离重阳节还有8天,唐芳盼收到多位同学发来的照片,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下是一件件可爱的小围裙——在周末的晚上,他们按照为老人设计的食谱,亲手做了几个菜。桌子旁,有老人欣慰的笑脸,还有爸妈满意的眼神。

饭,要开开心心地吃。这是一家老小的美好,也是食育的真谛。

新闻推荐

打赢蓝天保卫战 清洁取暖见实效济南农村散煤取暖年底前“清零”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改善群众取暖方式,特别是改变农村地区传统分散燃煤取暖既污染大气环境又事故多发频发的状况,山东...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