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扫码时代”,不让一个老人掉队
黎青 作
□刘 阳
当老龄化社会遇到信息化时代,老年人群体跟不上“潮流”已经不是一件小事情。对此,年轻人需要主动搭一把手,帮助家里、身边的老人与时代接轨,享受科技与信息社会的红利。在这方面,济南很多社区和组织已经开始尝试,通过了解老人的需求寻求解决方法,为他们定制学习课程。(10月14日《济南日报》)
“十一”带爸妈去商场吃饭时,笔者同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扫码点餐。妈妈却有些吃惊,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连我们这个18线小城市也要扫码点餐了?她有些焦虑地说:“我还不会扫码点餐,这可怎么办?”不一会儿,她似乎又回过神来,自我安慰道:“有钱,怎么会吃不上饭呢。”
的确,有钱不会吃不上饭。但是现在很多餐厅,顾客进门之后工作人员根本不看年龄,一律提示:请扫码点餐。若不是顾客主动提出,这些餐厅是不会提供纸质菜单的。大多数父母都是害怕麻烦别人,包括自己的子女,他们生怕因为自己的“特殊”,招致周围人的不满。想到他们惶恐的样子,笔者心里就有些许的不安。年轻一代常年在外奔波,陪伴父母的时间少而又少。现在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一老人疑因没有手机扫健康码,被公交司机拒载。”“65岁老人不会手机扫码,骑3小时自行车回老家。”
这是一个万物皆可数字化的时代,衣、食、住、行都被有条不紊地安排到一部智能手机中,解锁屏幕即点亮生活。然而,便利和高效并不属于所有人,对不少中老年人而言,智能手机并不“智能”,反而意味着“麻烦”。所以,看到新闻报道中说,济南有很多社区和组织已经开始尝试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还会针对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定制学习课程,此处一定要给他们点个赞,感谢这份“扫码时代”的人间温情。这份温情让老年人暖心,更让年轻人放心。社区和相关组织不仅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切实便利,更重要的是,他们给了老年人外出的安全感和晚年的尊严感。期待这样的课程会越来越多。
在为社区开设“老年人手机班”点赞的同时,年轻人也应当反思,自己是否给予父母的耐心还不够多?有时,孝心不在于能给父母多优渥的物质条件,满足老人的内心需求,给予他们丰富的精神赡养,对父母而言,比直接给他们发红包更有意义。再者,外出遇到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也不妨花几分钟帮帮他们,切不可抱着“老人都有子女,关我什么事”的心态。在“扫码时代”,不能让一个老人掉队。
要求每个人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听起来或许有些苛刻,但年轻人不妨想想,每个人都会老去,而帮助今天的老人,就是帮助明天的自己。如果每个人都尽一点点力,那么社会就会逐渐形成尊老助老的风气。而深受这种良好风气影响的下一代,自然而然也会将这份传统代代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董国华龚振本报记者王原“我们现在有了很多新名校,但要满足家长们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