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匠心”不变的加工中心操作专家 记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职工张传勇

济南日报 2020-10-10 11:40 大字

动作流畅、聚精会神。昨天,在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机加分厂大型加工中心设备旁,一个人正在有条不紊地熟练操作着“世界最先进的加工设备”。他,就是2019年度“济南工匠”获得者张传勇。24年来,他始终把“精益求精、用心传承”牢记心中,付诸实践。

潜心研究力求产品加工过程完美

1996年夏天,初到公司的张传勇被分配到当时的大件分厂加工中心。当他看到车间里先进的进口设备时,除了震撼,脑海中唯一的想法,就是恨不得马上学习掌握。为此,他白天跟着师傅寸步不离地学技术、学手艺,晚上便一个人熬夜翻操作手册,研究机床结构和电气原理,硬是在半年内掌握了这些加工设备的大部分功能和操作知识。

那一年,适逢公司第一代直列机产品试制的关键阶段,因平时的优异表现,张传勇也得以参与其中。编写加工程序、开展控制编程、甄选加工方案……他常常一整天都趴在图纸上研究工件结构和加工方案,记住了所有数据。

仅用了一年时间,张传勇就走上了加工中心核心部件的加工岗位。他拼命啃下的“硬骨头”,包括卧式转台加工中心、五面体龙门加工中心、西门子控制系统等多类国内外先进加工设备和控制系统。这些经历锤炼了他,让他逐渐成长为加工中心操作专家。

在日复一日的加工工作中,张传勇发现,加工中心的设备作为新产品开发的核心设备,具有优越的柔性制造能力和数控高精度的尺寸控制能力,但想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就必须辅以合适的工艺设计。

为了追求更高的加工水平,张传勇开始潜心研究工艺。在他的号召和带领下,加工中心操作人员跨越岗位职责和界限,将操作、编程、工艺拟订等内容全面融合,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在实际生产中逐步实现了基准统一、精度匹配,大量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不完美因素。

多年来,张传勇主导改进了多种产品的加工工艺,加工效率提高了30%以上;他带领团队探索实现了“刀具国产化”,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100余万元。

倾囊相授甘当从书本到车间的敲门砖

凭借20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股子“认真劲儿”,张传勇逐渐成为加工中心的“行家里手”。

“一个人精通,只能摸到高水平的‘塔尖’;只有拥有一群‘大拿’,我们的加工实力才能稳定在高水平上!”生产中、工作外,张传勇开始“盯住人不放”。他深知,从一个精通理论的专业学生,到一名经验丰富的技能人才,之间有一道巨大的鸿沟。“从书本到车间,需要一块敲门砖。这块砖,我来当!”

在生产过程中,张传勇充分利用实践机会,一步步传授、手把手示范;在工作之余,他大量积累、总结技能方法和加工注意事项,把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编写成册,倾囊相授,传授给年轻的操作人员。

一次,在零部件精加工过程中,一个年轻操作人员使用棉纱进行擦拭,根据加工规范,必须裸手擦拭。张传勇立即终止了操作过程,并耐心讲解,直到年轻员工懂得了裸手擦拭对于加工质量的重要性。像这样言传身教的例子,在张传勇的工作中可谓数不胜数。

“很多工作技巧在书本里找不到,而是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的,刚来时老师傅们教我的,我现在再教给年轻人。”张传勇说。 (本报记者王希涛)

新闻推荐

纳客1062.9万收入86.8亿元消费恢复至去年同期七成

自驾游周边游是主流A级景区纳客262.76万人次假日期间,济南集中发放1000万元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券,进一步激发了民众...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