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花开的声音

大众日报 2020-09-27 10:00 大字

每一朵精心培育的嬴菊,都倾注着李玲的心血和汗水。她把认真挑选出来的嬴菊放进橱窗,展示给每个来基地的客商和游人。精心培育出的嬴菊在李玲眼里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宝贝。李玲(前左一)事事亲力亲为,种植基地里几乎所有的活计都拿得起放得下。果蔬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村庄农民就业,销售季节每天有30多人在这里工作。合作社基地里不仅菊花繁茂,而且四季都有果蔬成熟。带领员工采摘是李玲最兴奋的事情。李玲的老公也被带入了种花行列,每个休息日到合作社给老婆义务打工。一箱箱经过精心加工、挑选、包装后的嬴菊销往各地。为了下一步观光农业的发展而种植的蜜薯喜获丰收。李玲很喜欢与和她一样努力创业的女企业家们在一起交流,她渴望从中能吸取能量和经验。 更多精彩请扫码□记者 李勇 通讯员 高留声 报道

李玲是济南市钢城区金盘龙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他人眼里,李玲是个“爱折腾”的女人。初始创业,李玲种了一大片樱桃和草莓。种到第4年,眼看樱桃坐果、马上就要有收成了,3月份的一场大雪把樱桃果子悉数冻坏,全部投入打了水漂。面对挫折,性格倔强的李玲冷静下来总结了经验教训后,决心重打锣鼓另开张,把已长到30多厘米粗的3000多棵樱桃树全部砍伐,改种菊花。

种菊花并不是李玲一时心血来潮。为了万无一失,她曾先后几次南下杭州和江西婺源,充分了解菊花的种植技术和市场价值。她发现菊花不仅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为了让菊花品质提升,她对土壤进行改良,再通过扦插、嫁接、种子繁育等方式,培植出现在的优良新品种,取名嬴菊。菊花种植成功,销路成了难题。她又三下江南多方联系,打开了销路,菊花种植面积也达到了8个大棚,每个棚的产量2万多朵。

一开始,种菊花并不被当地老百姓看好,更不认为这会成为一个产业。李玲用实际行动说服了他们。周边二三十个村的闲散劳力开始来到菊花基地工作,收入不同程度地提高。邻村的刘荣英、吕春梅异口同声:“这开在家门口的菊花基地让我们不用出远门就能挣钱,而自己家田里的农活又不耽误。这可得感谢李玲!”

创业10年来,虽然基地规模有限,但李玲把通过种植产业帮扶贫困乡亲当成发展过程中的一项任务来做。她先后专门挑选20多名贫困家庭的妇女到基地打工,每人每年收入2万元左右。

此外,她对家庭有困难的农户也格外关照。辛庄街道上三山村高中生宋夫宝家境贫困,母亲是聋哑人,父亲患病,靠拾荒维持家庭开支,生活非常困难。李玲得知这一情况后,开始资助小宋读书,从高一到高三,经济上的帮扶一直未断。

种花的路子越来越宽,获益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爱折腾”的李玲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干劲,她表示要继续“折腾”,在继续扩大菊花种植面积的同时,充分挖掘菊花的观赏潜质,并增加无公害时令农作物的种植,开发农业旅游观光,让菊花产业在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闻推荐

全国唯一,济南蝉联“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

时报9月25日讯(记者黄敏)25日下午,新时报记者从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在近日举行的“2020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上,济南...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