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奔腾而来中国重汽再谱民族品牌传奇

济南日报 2020-09-19 11:41 大字

“黄河”汽车闪亮登场。(本报记者崔健摄)

9月16日下午,由中国重汽集团全新打造的高端民族品牌——“黄河”,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发布的新一代“黄河”重卡,技术水平全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作为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在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重塑黄河品牌,将黄河汽车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继承和弘扬黄河精神,是中国重汽念念不忘的情怀。

立志造中国人自己的载重汽车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重型汽车工业一直是空白。1959年,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决定生产重型汽车,并向国家争取到重型汽车项目。但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国家没有任何投资,厂里只有30多个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大型专用设备,试制重型汽车困难重重。

全厂职工和技术人员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进行了723项革新,突破620多个难关,仅用40天就绘出了几百张草图,靠简陋的设备和手工制造,生产出了几千个零件,经过四个半月的拼搏奋战,于1960年4月15日,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载重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揭开了我国重型汽车工业发展的序幕。

从第一辆黄河牌JN150载重汽车诞生,到1990年的30年间,黄河牌汽车累计生产10万辆,占国产重型汽车保有量的72%,黄河牌汽车更成为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援外工程建设叫响民族品牌

从来不向国家伸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企业谋发展,为国家作贡献,这是黄河人代代相传的自强不息品格。在第一辆黄河车制造成功后,济南汽车制造厂“滚雪球”式积累资金,拓展新产品,丰富了黄河载重汽车产品家族。 黄河车作为新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长子”,在特殊的年代积极支援国外工程建设,搭建起中外友谊桥梁,叫响了民族自主品牌。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30年间,济南汽车制造厂共出口援外黄河汽车近4000辆,黄河车奔驰在欧、亚、非4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援第三世界国家铁路、公路和建筑施工,以民族品牌形象走向国际市场,树立起一面民族精神的旗帜。

中国重汽以“亲人”著称的售后服务工作,也早在上世纪就走出了国门。1968年,济南汽车制造厂派5人工作组在阿尔巴尼亚工作近半年,为援助阿尔巴尼亚水电站建设的黄河JN351工程用车提供服务;援助坦赞铁路修建时,又派专门团队去非洲进行现场服务。援外服务工作不仅为国家争了光,更使国外客户感受到雪中送炭般的温暖,黄河精神与现在的“亲人”服务一脉相承。

黄河精神在传承中奔腾向前

老一辈黄河人表现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创业激情;胸怀大业、甘于奉献的爱国热情。黄河汽车文化,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体现,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黄河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9月1日,山东省站在全省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任命谭旭光担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班子确立了“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战略愿景,明确从技术引进向自主正向开发战略转型,提出“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文化。

中国重汽上下同欲,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中蹄疾步稳,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今年以来,面对疫情挑战,中国重汽率先打响满产超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建设“第一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黄河精神的引领下,中国重汽发扬老一辈黄河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惧艰险的创造精神;树立了敢为人先、自主创新、引领发展的崇高志气;汇聚起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强大力量;迸发出打造全系列商用车、掌握高端核心技术、迈向世界一流的磅礴动力。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2020沿黄九省(区)文旅高峰论坛举办,专家学者、文旅企业负责人纷纷建言献策 大河奔流,文旅交融谋新篇

□本报记者赵琳9月18日,作为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2020沿黄九省(区)文旅高峰论坛在济南举办。专家...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