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长效机制
□陈军
社会组织作为推进基层协商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彰显和提升。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社会和民众之间良性互动。
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符合基层治理需求。从治理结构看,基层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但基层治理现代化同时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政府职能转变出现的治理领域空白和部分社会自我管理权力的回归也需要新的主体承载。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为基层治理结构调整提供了现实可能,将弥补政府基层治理短板,补充和完善政府基层治理职能。从治理效果看,基层治理仍面临矛盾化、碎片化等诸多现实治理难题,现代政府社会治理效能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社会空间。特别是随着公民精神的培育,公众对基层政府社会服务功能的期望逐步提高,自我诉求表达的意愿也愈加强烈,这都对基层治理提出新的要求。社会组织协商作为基层协商的重要形式,可有效整合多元社会利益诉求,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拓展基层治理空间。疫情防控中,社会组织的有效参与也有利于形成群防群治联动效应,释放全民抗疫强大合力。
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除基层社会组织力量仍很薄弱以外,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多是以座谈会、议事会、恳谈会等参与性协商形式为主,协商类型和内容较为单一,缺少一系列评估、反馈、信息公开等机制,不利于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疫情防控中部分社会组织独立性不强,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不够畅通等问题也有所体现。应按照协商过程,从议题提出、对话协商、成果运用、保障实施等方面构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构建完善提事机制。提事机制主要解决协商由谁提出,以哪种形式提出,研究哪些内容等问题,目的是实现协商议题提出的制度化。从议题征集的主体看,既可以是社会组织,也可以是政府、民众等。从议题征集的内容看,只要是涉及基层治理、关系群众利益或者可能引发矛盾、冲突的议题均可,包括选举、决策、管理等各项公共事务都在议题范围之内。从议题征集途径看,要充分利用提案、访谈、新媒体等各种有效媒介,也可以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利用专业人士走访调查征求民意。
二是构建完善议事机制。议事机制主要解决议题如何进行协商,方式程序怎样,如何达成共识等问题,目的是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合作对话机制。从协商程序看,社会组织协商需坚持民主、平等、公开原则,提前制定有效的议事规则加强程序规范。从协商方式看,只要有利于协商开展,包括程序化、规范化的座谈讨论,多元主体的集体磋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的议事活动等方式都可以采用。从协商目标看,要力求协商达成共识或协商结果达成一致,必要时需多次进行协商。
三是构建完善理事机制。理事机制主要解决怎样评价协商结果好坏,怎样保障协商结果切实可行等问题,目的是实现协商结果的制度化。一方面,要对协商结果进行反馈。可通过民意调查、网络评议、听证评议、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协商结果进行评价,以保障协商结果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要保障协商结果顺利实施。需明确落实主体及检验标准,及时跟进督办或检查协商结果的落实。
四是构建完善监事机制。监事机制主要解决协商事中事后的监督整改和执行效果的公开等问题,目的是实现协商结果的长效保持。具体包括信息公开机制、考评和责任追究机制等。信息公开机制主要是根据协商进程通过各种方式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对发现的协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调整改进,并做好必要的解释和舆论引导。考评和责任追究机制主要是政府加强监管,出台相关制度对社会组织协商予以奖励,对违反相关民主决策程序及有关制度的要追究责任,对偏离公众利益目标、未能按协商结果执行、破坏协商的干扰行为要进行处置,必要时可建立退出机制,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本文是2019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善治视域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机制研究”(批准号JNSK19B17)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科社与统战理论教研部)
新闻推荐
文旅融合有声有色 精品项目“好戏”连台 首届文旅博览会国欣文旅溢彩“吸睛”
国欣文旅展区现场工作人员在直播带货本版摄影记者赵天羿国欣文旅展区9月17日,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济南山东国际...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