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资源普惠共享、教育信息化走在前列 天桥教育实现新跨越

济南日报 2020-09-18 11:35 大字

2020年8月30日,天桥区教体局与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举行签约仪式。

济南市第十三中学,同学们正在VR教室上课。宝华中学微机教室,多功能升降桌全配备。升旗仪式上,宝华学子向国旗敬礼。

学生们在202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的云世界实验小学操场上上体育课。桑梓小学学生正在进行板球表演。

不挑生源,接纳并悦纳对口就近入学的全体学生;综合办学水平、育人质量明显提高,成为周边百姓满意的好学校;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共同和不同的发展需求……一项项有力的政策、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都是天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近年来,天桥教育以“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大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推进城乡紧密型共同体建设、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努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教育新高地,让教育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1 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可容纳36个教学班、近1800名学生就读,近800平方米的室内篮球馆……今年9月份,宝华中学以崭新的面貌迎来该校第一批学生。作为一所地理位置优越、硬件设施先进的新建学校,它的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天桥区办学条件,满足了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引发各中小学“大班额”“择校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如何解决教育设施的配建问题?怎样才能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天桥区从“根”上快速破题。

自2018年起,天桥区全面推进《济南市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的实施,加快教育设施配建进程,新建学校“遍地开花”、优质教育资源“入户到家”——

2018年,7处教育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幼儿园学位990个,小学学位4320个;2019年,开工建设基础教育设施项目12个;2020年,将开工建设规划项目14个;2020年9月,宝华中学、瑞景中学、云世界实验小学、锦绣明湖小学和幼儿园、文澜幼儿园、滨河左岸幼儿园等7处教育设施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今年年底还将有加州启城小学、海信九麓府小学和幼儿园、文清小学改建幼儿园、少年宫改建幼儿园、云世界实验幼儿园等6个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这些项目的全部落实,意味着天桥区教育资源总量紧张的局面将得到实质性解决。

同时,为高起点打造新建校,天桥区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教育资源,全力支持新建校、新建学区发展提升。如今,云世界实验小学已与济南外国语学校深度合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与宝华学区签约共建,区域品牌效应初步形成,极大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不仅展现出天桥教育事业取得的骄人成绩,也展现出天桥区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2 推进素质教育实践创新拭亮天桥品质教育品牌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程。2017年的春天,一门崭新的课程悄然走进了宝华小学,它就是steam课程,steam课程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教育,旨在使学生参与以活动、项目和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提倡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手工制作的桌椅、3D打印出的各类模型、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借助编程可以自由行动的乐高小车……在宝华小学,记者看到,丰富的课程设计,让孩子时时处处享受到“品质教育”带来的“红利”。

自2014年建校伊始,宝华小学便确立了“探索适性教育创建品质学校”的目标,将品质学校的价值追求融入学校“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教育核心价值理念,提出“顺应天性、立足共性、培养个性”适性教育“三性”特质,努力促进每一个儿童全面而个性地成长。

面对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现状,宝华小学借力中国学校体育联盟项目开启“三精准”体育课堂改革,将学生的体质特点、运动类型分为“速度、耐力、柔韧、肥胖、感统、力量”六类,实施分类走班,专项训练,帮助学生补齐素质短板。在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宝华小学学生的体质合格率提高到99.1%。

宝华小学探索适性教育,创建品质学校是近年来天桥区“品质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2011年起,天桥区以“爱生学校”评估机制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积极探索融合学校发展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品质学校创建路径,形成了“规范+特色”的品质学校评价方式。

通过品质学校建设,天桥区打造并拭亮了品质教育品牌。引领学校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校园活动文化为载体,在理念创新、管理变革、教师发展、课程建设、课堂革新、评价改革等方面深入研究,做到了精神文化有内涵,物质文化出精品,制度文化有特色,活动文化出成果,育人环境全面优化,育人品质全面提升,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3 完善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实现黄河南北教育均衡发展

天桥区地理位置特殊,黄河像天堑一样把城区和农村截然分开,形成了南北两岸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天桥区教体局结合天桥区实际,精准施策,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

2013年,天桥区开展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将辖区内15所农村小学与15所城市小学统一管理,通过抽选城区优质学校副校长、教师,通过不断“输血”的方式,整体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

作为15所农村小学之一,桑梓小学与制锦市街小学结成了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制锦市街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制锦家风”,桑梓小学作为制锦市街小学的分校,在共同体建设中两校文化不断融合,开启了“一所学校,两个校区,统一管理,捆绑评价”的从“共享教育”到“共生发展”的探索之路。

如今,走进桑梓小学,主题课程建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二年级海量阅读课程、三年级飞叠杯课程、四年级口琴课程、五年级陶艺课程、三至六年级板球课程,每一个年级的特色课程,都形成了别样风采。

共同体带来的不仅是优质的师资,还有观念、制度上的革新。通过共同体建设,桑梓小学封闭的校门逐渐打开,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断转变,粗放的学校管理走向规范,狭小的教师视野不断开阔,落后的办学条件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2016年,天桥区加大措施,再促共同体学校的进一步融合和再生,确定了“纵向分层、横向联盟,纵横结合、多维并进”的发展新思路。北岸佳禾、五彩石和新欣桑梓三个教育联盟充分发挥了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内驱力,彰显了联盟的主体作用,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种“捆绑式”的共同体让农村小学真正享受到名校的“教育精华”,有利于推进区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使天桥区教育呈现出和谐共进的盛景。

五年来,15所学校家长满意度均超过95%,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学校建设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认可。4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天桥模式”走在全国前列

在济南市第十三中学七年级六班,语文教师王文娟的一节语文课“济南的冬天”让人拍手称赞。讲台下,学生们熟练使用手中的现代化电子设备与王老师积极互动,一节课下来,老师与同学们都意犹未尽。智慧课堂结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实际场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打造,从传统课堂向“互联网+”的形式转变,教学过程与学校课件资源管理系统打通,做到了教育信息化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除了智慧课堂,VR教室、创客空间、3D打印等,每一个不经意间的小细节,都能让人感受到济南市第十三中学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无限惊喜。该校探索教育信息化11年,已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2017年,济南市第十三中学被天桥区教体局确定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学校硬件实现整体提升,教师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们带来全新的学习方式。

在采访中,不少同学告诉记者,正是因为信息化应用方式在教学中普及,让他们认识到网络、手机、电脑,不仅仅是娱乐的载体,更是学习的“好帮手”。

“硬件只是外壳,信息化教育真正的魅力是软件硬件相融合,不仅带来了优质课程资源的丰富,让学生得到高质高效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能破解教育发展中的多个难题。比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立体和直观,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等。”济南第十三中学校长尚建波说。

近年来,天桥区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以强化师生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结合各学校实际,天桥区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有力推动了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建成天桥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实现全区所有教育单位裸光纤直连;启动天桥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所有学校数字化校园与云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信息联通;全区数字化校园逐步升级为区校一体化的云智慧校园,与教育城域网、智慧教育云平台,一同构建起天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两个平台,一个中心,局校互通、双网互联”体系,实现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全区所有教师配备移动终端,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依托10所省级人工智能试点学校,建立联盟,先试先行,逐步实现天桥区中小学全面普及人工智能课程。

目前,天桥区开通网络学习空间14.5万余个,实现了全区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空间100%全覆盖,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天桥区,信息化教育日趋成为常态,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驶上快车道,创下了一项项傲人的成绩:2018年,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模式研究及试点”项目试点区;2020年,成功入选“教育部2019年度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成为山东省唯一一个获表彰区域。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天桥发展‘1339’战略,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内涵,推动天桥教育实现新的跨越崛起,为实现\‘让天桥区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天桥区教体局局长、党组书记张萍说。(本报记者张群通讯员刘如嫣段丽菲)

新闻推荐

凝心聚力践初心 攻坚实干担使命济南能源集团按下自管站接管改造“快进键”东城14个老旧小区已动工

济南能源集团进社区活动现场打造全市供热“一张网”,推进中心城区住宅小区供热设施接管改造,是市委、市政府深度关...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