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时游缘何成了“香饽饽”?九顶塔:文化是底气

济南时报 2020-08-13 13:46 大字

景区内少数民族古建九顶塔泼水狂欢九顶塔吊桥 九顶塔 本版照片均由新时报记者黄中明 摄

随着“跨省游”解禁、暑期游需求逐步释放,疫情下的景区也正全力探索自己的“新常态”。“目前景区客流已恢复到往年的80%以上。”8月12日,济南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董事长庞华说。

他表示,疫情以来,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双循环”,助力建设“五个济南”,他们全力推出了错时游、文化游,不仅有利于避开人挤人的旅游高峰,还带来了安全度、舒适度等高质量旅游体验。特别是景区夜场,已与去年持平,最近几个周末甚至还要高出一些。疫情“新常态”:景区靠什么吸引游客错时游

庞华说,把绿水青山与文化历史、演艺活动结合起来,经过18年持续打造,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已是一个集风景名胜古迹、民族民俗风情、游乐探险、休闲度假和系列实景剧演出于一体的大型原生态文化旅游区。

这个季节,走进景区,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苍山青翠,碧水环绕,鸟语花香。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引流造瀑,这一千多亩地已成为森林公园。这里不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九顶塔,还有观音庙、千年古柏等,以及济南72名泉之一缎华泉、圣水潭、尼姑庵泉等景点。同时,景区所在的灵鹫山上有85尊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还有金鸡窝、灵鹫一线天等景点。此外,秀水谷、九天大瀑布、云天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等九潭十瀑也都值得一游。

民族民俗风情更是一大亮点。景区内汇集了傣、壮、藏、彝、佤等16个少数民族和泉城人家、泰山人家、黄河人家、沂蒙人家、胶东人家和微山湖人家等6个齐鲁民居,分别展现了少数民族和齐鲁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民俗、歌舞、服饰、餐饮和民间工艺等六大文化。

“平时景区是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疫情以来推出的周六及节假日错时游,重点增加了从下午3点到晚上9点半的互动体验项目。”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民族村寨的风情文化演出,狂欢类型的傣族泼水节、大型演艺篝火晚会、大型马战实景剧“好汉秦琼”、好莱坞场景剧《山洪暴发》、红色经典参与剧《地道战》等,都可以参与其中。文化“新表达”:沉浸式演艺体验的新尝试

对于游客来说,文化到底需要怎样的表达?庞华认为,实践证明,只有将民族文化根脉与社会生活接通,将文化与人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对接,才能获得来自内心深处的认同。

作为国家4A级景区,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位于柳埠秦家庄。九顶塔,系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与龙虎塔齐名。而秦家庄,是隋唐大将军、“山东好汉”秦琼的出生地,因而也被称为“秦琼故里”。

景区有着18年演艺实践。不仅打造了上述经典演出、剧目,还形成了山歌节、泼水节、赶秋节、冰雪节等系列文化主题节庆活动,特别是从传统的“你演我看”观赏式演艺,向场景、演员与观众互动的沉浸式演艺体验转变,创新探索出了综合性的旅游产品研发推广之路。其中,实景剧马战《好汉秦琼》推出14年,演出场次3949场,已成为济南演艺景区的突出代表。

新建萌宠园海洋馆

打造南山演艺大码头

在庞华看来,疫情之下,文旅业已然回不到过去,未来将不是既有市场格局、产品供需的再恢复,而是再塑。这就更需要景区“找准方向,修炼内功”,扎实前行。

疫情期间,除了民俗广场看台改造、休闲凉亭建设等外,景区还投资建设占地1.9万平方米的萌宠乐园以及占地400余平方米的海洋馆。其中,萌宠乐园位于景区青藏高原藏族民居东邻及滑雪场末端,主要包括动物散养、动物饲养、游客喂食及认养动物、动物表演、七彩滑道、儿童游乐场等。在这里,将有近百只羊驼、梅花鹿、小矮马、松鼠等散养于天然草地上,游客可以与它们进行包括喂食等在内的近距离互动,还有小猪赛跑等亲子运动项目可参与。此外,在节目创作编排、灯光、舞美、音效等演艺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加体验式讲解等内容,把民族文化、民族故事用特殊的形式表达出来等软件方面的建设也是今年的重点。

“目前我们正全力打造南山演艺大码头,以文化为基础,以产品为根本,以服务为标准,以品质为核心,以创新为目标,创建综合文化旅游主题景区。”庞华认为,济泰高速、“山水圣人”中华文化轴等,都将为南山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作为南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为济南文旅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新时报记者王亚妹)

新闻推荐

济南市五院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

为提高院前急救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切实保障病人和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近日,市五院急救站结合实际制订了...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