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心理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听咨询电话839个 家校共建,从“心”出发

大众日报 2020-08-13 09:33 大字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杜银莲

“儿子以前乖巧听话,但上了初中后,表现得特别叛逆。在疫情期间,天天手机不离手,白天上完网课后,就花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打游戏,直到深夜才肯休息。我们又是没收手机,又是拔断网线,可都不管用。孩子还是想方设法地拿到手机玩。一跟他讲道理,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让我们进去……”日前,“87525525”电话铃声响起,一位心焦的母亲向济南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求助。

这是济南市学生心理关爱热线,可满足3人同时拨打,热线24小时开通,它的一端面向全市学生和家长开放,另一端则由济南市教育局聘请4名专职心理咨询师负责热线接听。“这位妈妈觉得,自己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孩子就应该和企业员工一样,拿了钱后听话办事。但教育孩子不同于管理员工,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会越强烈,不能一味采取打压管控的方式。家庭教育既要有原则,也要有温度有爱。面对手机成瘾,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强制地没收手机,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中心工作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石于乔表示。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学生的确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石于乔说,该热线自6月23日开通以来,每天约有20通咨询电话打来,共接听咨询电话839个,总时长12589分钟。其间,有的家长甚至失声痛哭,经过一段时间平复才能表达诉求。孩子学习问题、青春期的叛逆、亲子冲突往往是家长来电咨询的重要内容,而孩子们的倾诉往往也涉及学习压力、亲子关系、同伴关系问题。中心根据孩子和家长反映较集中的问题,同步济南市微信公众号发布“热问优答”系列文章,为家长和孩子答疑解惑。心理咨询师还接到了5起“危机电话”,均为情绪激动的孩子打来,在电话中流露出自杀倾向。“我们耐心地倾听孩子们倾吐心声,对孩子表达最真诚的理解和认可,待他们心情平定后,再教授情绪危机时自救的方法,帮助他们疏导化解心结。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积极了解孩子的个人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学生家长及就读学校的老师,共同保障了学生的生命安全。”石于乔表示。

强化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今年济南市教育局的重点工作。为此,当地还从全市直属学校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中遴选出42位心理咨询师协助热线接听。后期根据工作需要,这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队伍还会不断壮大。此外,济南市今年新建济南市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首批从高校和医院聘请的18位专家,参与并指导全市学校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项目建设、专题培训、危机干预、公益咨询、学术交流等重要活动,后期将继续遴选聘请更多优秀的心理工作者加入专家名单。

“今年,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觉察接纳,涵育未来’为主题。”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学生、家长、教师三类主体,他们将通过组织专题研讨、系列心理体验活动、家长公益课堂、生成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微课资源、开展心理教师支持培训等不同层面的活动。帮助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尝试改变自己,获得更好成长;帮助家长接纳现实的孩子,在高质量的陪伴和有规则的养育中让孩子学会爱和负责,大道理一定不能走在关系之前;帮助教师看到不同孩子的需要和价值,在自我整合与成长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精准施策,解决问题。

新闻推荐

“星星的孩子”能在高新区就近上学了!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在沟通交流方面似乎有着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来自遥远星球的思维模式,好像孤独地...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