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个济南”绘就未来新蓝图全面提升济南综合竞争力、区域辐射力、流域带动力

济南日报 2020-07-24 11:23 大字

如何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济南落实落地?

“以打造‘五个济南’为抓手,全面提升济南的综合竞争力、区域辐射力、流域带动力。”7月23日,中共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明确给出了未来济南的“行动路径”,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深化细化,分步骤推进落实。

打造科创济南建设创新引领活力迸发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济南将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确保到2025年,全市R&D占比达到3.3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超过2家,拥有至少3家省实验室;到2035年,济南成为国内重要的科技成果策源地、高端人才集聚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创新资源引进整合,高标准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发挥好山东产研院、山东高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战略支点作用,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企业、组织等加速集聚。

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借鉴其他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推动科教产教融合发展,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科创园区、创新综合体,培育打造“山大系”“第一医大系”等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厚植创新人才优势。加快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制定超常规举措和突破性制度,特别要发挥好人力资本产业园和“人才有价”平台作用,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高效率为人才服务,引进培养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产业化能力的领军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打造智造济南建设基础稳固动能强劲的工业强市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打造智造济南,是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的必由之路。济南将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经济工作首位,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打造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融合程度深、开放层次高的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到2025年,全市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业务收入均超过5000亿元,数字经济占比超过50%;到2035年,培育发展5个以上千亿级前沿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城市。

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围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信息技术装备、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精品钢、先进晶体材料等37个产业链条和40个产业集群。

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协同发展,持续推动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脑”,建设“人工智能+”融合开放平台,打造数字先锋城市。

提升企业发展能级。打好“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强龙头”组合拳,支持中国重汽、浪潮集团、齐鲁制药、二机床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和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力度,培育更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独角兽和准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企业,到2022年,培育过2000亿企业1-2家,过1000亿企业3-5家,百亿以上企业15家,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新局面。

打造文化济南建设“山水圣人”中华文化高地

济南是座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城市,文化是济南的根和魂,是济南最大的优势。济南将大力实施先进文化引领、文化特色树立、文化符号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文明程度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全面提高济南文化软实力,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到2025年,建成5个以上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50个以上高品质“泉城书房”,培育50个以上全球文旅交流打卡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650亿元,旅游年收入突破1700亿元、接待游客超过1.2亿人次。到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坚持以文铸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市民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市民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明素养,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重视文化传承创新。以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龙头城市为抓手,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泉城特色文化,积极做好“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创建工作,使黄河文化、齐鲁文化、泉水文化等文化标识更加鲜明,把济南建设成为全国非遗展会基地、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高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重要门户。

落实文化惠民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持续补齐文化服务短板、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打造文艺创作精品。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文化与科技、互联网、旅游、体育等深度融合,拓展文化创意、旅游新业态等发展空间,建设一批国际化、高端化文旅消费场景。

打造生态济南构建“南山北水”格局下的生态共同体

济南的自然之美浑然天成,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这样的城市风貌,全国独有、世界少见。济南将坚持生态立市、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济南“南山北水”城市特点,以黄河和泰山两大生态系统为骨架,形成“融河拥山”大都市发展框架和“山泉湖河城”全要素统筹协调的城市空间格局。到2025年,建成区绿地率超过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3.5平方米,黄河生态示范带基本建成,“南山北水多廊多点”生态格局全面塑成;到2035年,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建立,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

守住“保”的底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完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泉是济南的灵魂,更是济南闻名于世的独特标识,济南将把保泉作为重中之重,严控地下水开采,涵养泉水生态系统,确保泉水持续喷涌。

抓好“治”的工作。聚焦大气复合型污染,加强交通、能源、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等领域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推进水污染治理,整治黑臭水体,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让济南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

下足“建”的功夫。整合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建设千条生态廊道和万里绿道网,建设城市山体公园系统,与泉城特色风貌相融合,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打造康养济南建设高端引领全球知名的国际康养名城

济南承启南北、连接东西,是康养福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济南成为人们心中最幸福的城市。济南作为国家健康城市建设首批试点,拥有35家三级以上医院,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正在加快建设,生命科学城规模迅速扩大,具备打造国际康养名城的良好条件。济南将统筹布局医学、医养、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构建销售服务、代工生产、研发检测全新生态,全力打造医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高端医疗服务聚集区、国际医疗康养目的地。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岁,每万居民配备全科医生5名以上,实现街道健康养老服务全覆盖,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专科数量进入全国前十,“医药研产文旅”六位一体的中医药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医养健康成为核心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和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到2035年,覆盖全体市民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形成,高端引领全球知名的国际康养名城基本建成。

坚持普惠化,实施健康济南行动,加速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各类医疗机构、康养机构,提升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能力。坚持品质化,加快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疗机构、技术、人才和高水平专家团队,积极争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坚持特色化,传承发展齐鲁中医文化,努力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行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将“扁鹊故里、康养济南”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字招牌”。坚持智慧化,加快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及产业园建设,加强山东互联网医保大健康综合服务平台运营,打造医疗卫生软件、大数据公共服务、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等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王端鹏范俐鑫)

新闻推荐

建议举办艺术展、征文比赛、百姓大舞台汇演……第八届济南国际泉水节迎来“智囊团”

济南泉水清又纯,泉城人民情谊深。第八届济南国际泉水节将于9月6日至11日举办,届时,济南将敞开怀抱,迎接来自全世界的朋友,共同...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