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育才中学一切为了孩子打造梦想教育 为学生未来筑梦

济南时报 2020-06-01 14:08 大字

济南育才中学是二环西路上一所具有70多年历史的学校,其前身红庙小学和济南十中在2004年2月完成合并,成为了今天的育才中学。学校多年来以“筑梦成长为国育才”为使命,将“眼中有人、心中有梦、与爱同行”作为学校办学理念,打造梦想文化体系,陪伴学生一路成长。

1-9年级全部实现直播教学校领导随时在线巡课

2月10日,济南市教育系统开启史上最特殊的学期,为了帮助学生在延迟开学期间,居家学习不掉队,济南市教育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召集精兵强将录制微课程,精选课程资源,助力学生的新学期学习。从大年初四上班开始,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以上干部轮流值班,全盘把控学校疫情防控、防疫物资储备、学生德育教育、居家学习等与学生切实相关的工作安排。分管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明确工作职责,及时上报和反馈工作情况,真正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和守土尽责。

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生命保障线。济南育才中学在疫情期间,密切关注学生整体状态,力争每个孩子全面健康发展。严格按照市中区教研室的要求,开展线上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在1-9年级实现直播教学。老师直播教学水平如何?孩子们学习的状态如何?济南育才中学各级部主任、业务领导和主要领导随时进行网上巡课,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家长和学生沟通。

在网络平台的运用上,直播平台、社群都成为老师们把控学生居家生活、身体健康和学习状态的抓手。考虑到线上教学的实际需求,和线上课程的丰富性,学校将统一的课程资源进行了调整,“虽然内容有调整,但是并没有删减知识点,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知识点进行梳理、优化,更适合网上教学。”该校小学部校长李延民称。除此之外,每天上课的点名,一周一次解决学生心理和学习问题的线上班会,每天的体育锻炼、防疫健康安全知识讲座、用眼健康讲座等都可以利用网络来完成。“孩子和大人一起听,一起受教育。许多家长都觉得很新奇,感慨再一次回归课堂的感觉真好。”小学部副校长苏宝林说。

打造线上教学教研战斗堡垒 为学生未来筑梦

济南育才学校从空中课堂开启第一天,要求全部教师上线直播课堂教学。“要知道,这并不容易。从最初的搭建网络直播平台的各种困难,到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仅在线研究会就召开多次。欣慰的是,因为策划早,学生的网络直播课几乎没有受到后来网络冲击影响。”校长王超勇说。

一边是学生上网课,一边是学校利用大块时间搞教研。据介绍,在线上教学期间,济南育才中学根据教学的深入开展和不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线上教研活动。从教材的解读、教学形式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技术的使用,“老师们比以往更加带劲儿。

直播平台可以反复播放,不仅利于学生反复听讲,还将老师的教学问题暴露在自己面前,以前在课上讲过去就过去了,现在不一样了。线上的不断重复播放,让老师从线上教学活动中对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感悟,进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我们经常告诉老师,大家的课不仅仅是学生在听,家长们也在听,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公开课,所以,大家要拿出比平时备课还努力的劲儿来。育才的老师们都是这么做的。”王超勇说。

据悉,在疫情期间,该校还针对老师在一至八年级开展多学科的线上教学观摩评优课,“以评促教,一切为了孩子。”李延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学生也不例外,帮助学生追求梦想、实现梦想是学校的目标,更是学校的责任,老师就是领路人。作为领路人,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有对教育的执着和对教育的坚守,为此,学校提出“梦之艺课程体系”,旨在帮助教师成长的同时,助推学生梦想成真。线上教学观摩评优课因此诞生。疫情期间,每一个级部、每一个学科、每名教师都参与,前所未有。教师先在教研组内进行展评,优秀的教师被推选到校级参赛,“老师们对课程不断进行打磨、研究、回放观看,进而整理归纳、梳理提升。未来的课堂教学,必将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上的无限回放功能,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有大大的好处,他可以通过回放功能,学习重难点。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教研组一直在不断地研讨,每个人结合自己的课堂直播经验、学生的回馈,和组内的老师们进行交流,共同改变共同进步。”苏宝林补充到。

丰富学生线上德育活动 插上劳动翅膀

居家学习,可不仅仅是学习,其他线上活动也丰富了学生们的超长假期生活。4月上线的全校的书法比赛、阅读比赛、吟诵比赛,从班级内部的比赛到全校的比赛,学生们踊跃参与。“在此期间真的发现了许多学生的特长。虽然学生们居家个体生活,但是比赛联结了彼此,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小学部教导处主任毛月红说。

“假期中最有特色的线上活动要属线上劳动教育了。”毛月红介绍称。从3月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劳动教育研讨,让育才中学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教育发展空间。据教导处主任助理申彬介绍,学校有劳动教育的种子。在教学楼的一层,有一间烹饪教室。“起初,建立烹饪教室是为了教会学生在父母上班的时候,可以为自己做一顿饭,不至于饿肚子。如今看来,济南育才中学成为劳动教育发展的一方沃土已是必然。”李延民介绍称,“因地处市中区西部,生源复杂,许多孩子的父母忙于生计,尤其是疫情期间,父母上班以后,孩子们自己在家,不能靠外卖度日吧!于是,我们想到,线上指导学生学做饭。‘育才味道’烹饪劳动教育课程由此诞生。”在体验劳动过程中,领悟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幸福,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劳动意识与能力,树立学生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学校经过梳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层次接受能力的差异,确定劳动课程内容。在小学低段,设置“我是烹饪小助手”——劳动启蒙和感知乐趣为主题的劳动教育。一年级的认识食材、选择食材,二年级学会择菜、帮助洗菜;在小学中段设置“我是烹饪小巧手”——积极参与体验乐趣主题,三年级学会切菜、能做凉菜,四年级学会蒸煮、收拾碗筷;在小学高段设置“我是烹饪小能手”——习惯养成乐于尝试主题,五年级学会面食、垃圾分类,六年级学会烘焙、整理厨房;在中学段设置“我是烹饪大咖”——形成技能勇于担当主题,七年级初试炒菜、承担家务,八年级会做家常菜、服务社区,九年级会做特色菜。“居家方便学生实践,老师只需要利用直播或者微视频等方式进行授课,学生们照做就可以了。”毛月红说。待正式开学以后,学校将利用学校的烹饪教室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制定下一步课程研究方向和实施路径。“计划在9月份以后将课程形成案例集、作品集,在12月进行一场劳动成果展示。同时,结合劳动课程,加入教育元素,举办劳动教育诗文吟诵会和分享会,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李延民说。

疫情是教科书,更是教育的好时机。在疫情期间,济南育才中学将梦想活力课堂、德育课程、劳动教育搬到线上,让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和家长面对面,学生和学生面对面,打破交流界限,实现了多方沟通、多视角学习。“我们要将济南育才中学打造成一座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的梦想家园。在这个特别的春天,每个孩子都播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当孩子们经过漫长的假期,重新回归校园,看到自己的梦想已经在“梦想田”里生根发芽,他们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王超勇说。(新时报记者张磊)

新闻推荐

3.95万余名学前教育人转战“云端”线上传递爱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济南市学前教育人转战“云端”,用不一样的陪伴为32.6万余名幼儿撑起保护伞快乐成长“云六...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