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校园迎来众多生活小能手

都市女报 2020-05-29 14:07 大字

本报记者 朱洁

原来只会哭喊要吃海苔,现在能炒出一盘盘“大海的味道”;原来不会给煤气灶点火,现在能做出一桌子饭菜;原来干活是“给家里添麻烦”,现在靠洗碗、择菜换来一

套套喜欢的课外书……从四个半月前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新学期开学利利索索准备好各类用品,众

多爱上劳动的济南小朋友走进了校园。他们的家长也欣慰地意识到,原来劳动教育切切实实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教育,劳动就在孩子身边,无需“绞尽脑汁”,可以“拾来即教”。想吃 自己动手

6岁的茅培宸,从小就爱吃香香脆脆的海苔。疫情伊始,爸妈去超市分外谨慎,一不留神家里海苔断了顿。某天哭闹之中,他手里被妈妈陈雪塞了一大包免洗紫菜,以及一份“自制海苔秘笈”。茅培宸站到煤气灶前的小凳子上,一边听妈妈口述秘笈,一边把紫菜撕碎,加一点点油翻炒,撒盐、白芝麻,做了一大盘“大海的味道”。隔三差五的实践之后,小家伙现在已经可以左手颠勺,右手筷子上下翻舞,“我做的海苔比买的还好吃”。

9岁的李理就更长能耐了。他最喜欢看的纪录片是《舌尖上的中国》,那期苏州点心,看了不知多少遍,自此立志成为“一代面点大师”。疫情期间,时间充足,这份理想真的迈出了第一步,“我每隔两三天就做一次饼,什么口味都想试试”。除此之外,他还学会了用微波炉热饭,用平底锅煎鸡蛋、煎牛排。前几天,他全程独立制作山药饼,被妈妈孙文艳拍成小视频发到班级群里,流口水的表情图排成排,全班列队点赞。

2020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虽然彼时各地大中小学都在停学中,但劳动教育显然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意见》从三方面强调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一是家庭应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每年掌握1—2项生活技能;二是家庭应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三是家庭应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当家长放开手,茅培宸、李理们的成长水到渠成。服务 心生愉悦

李理的同学张子贺,在家里有个特殊岗位——家庭劳动服务岗。

“以前没想过让孩子学着干活,一是觉得他干了还不够添乱的,二是平时上学那么紧张也没有时间。”张子贺妈妈李莹莹介绍,在假期一再延长的过程中,全家人慢慢达成了共识: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必须分担家务。经过爸爸妈妈手把手地示范,张子贺逐渐学会了扫地拖地、择菜、洗碗、洗衣服……家庭劳动服务岗的内容也由此每周一变。

“一周是个非常合适的时间段,既可以让孩子保持新鲜感,也给了他巩固每项劳动技能的时间。”李莹莹说,这个岗位虽然没有薪水,但在客厅的小黑板上有积分,每天只要“做工”就有积分,做得好积分翻倍,“要让孩子明白,劳动是有价值的”。

“上周任务为择菜,12顿饭的青菜是我准备好的,得24分,加上前期攒着没兑换的16分,换了一套《小虎神探队》系列图书。”张子贺笑眯眯地说,《神奇校车》、《昆虫记》、《特种兵学校》、魔方、玩具汽车都是这么换来的,但比这些更令他愉悦的是,“给家里帮了忙,很自豪”。

多个受访家庭都提到了类似的教育方式和劳动意义。这些家长发现,一个整体的概念,比如“把家收拾干净”,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并产生畏难情绪,而把一个任务拆分成多个精细的步骤,爸爸妈妈先做好示范,孩子就容易理解并一步步去完成。同时,要告知孩子,“你的付出为爸爸妈妈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们真的很感谢你”,这种“被需要”会激发孩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成长 需要劳动

“我无数次跟家里老人说,不要觉得孩子学着做家务是给家里添麻烦,更不要阻止孩子们完成家务劳动。”在市中区某小学担任大队辅导员的任菲菲负责学校劳动实践课的具体落实,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拿洗袜子来说,我家两个小娃很多时候是洗不干净的,但是我不会直接打击孩子,而是在他们睡后偷偷再洗一遍。劳动与任何学习一样,都有一个从入门到熟练的过程。”

今年“五一”劳动节,本报在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家庭教育频道发起了“劳动千万种就等娃来SHOW”线上展示活动,收到百余学子的短视频及征文。泉欣小学四年级学生赵耘浩的一番话很有代表性,“一开始,我劳动是为了参与学校布置的劳动课程——那时的我不会给煤气灶点火,蒜薹切得长短不一,菜花削得大大小小,手被四处迸溅的热油击中过,芹菜也给炒成了齁死人的咸菜……可老师隔着屏幕鼓励我,‘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就放弃。’爸妈也手把手地教我。全家吃过一顿又一顿黑暗料理,终于能吃上我做的一桌子好菜了!”

“环顾周围,依然有家长一边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一边不断埋怨孩子什么也不会干。”任菲菲感慨,“经验和能力,一定是在反复实践中获得的。不是家庭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家庭劳动。”日子 温润有爱

几个月之前,11岁的李泽铭并没有机会照顾身患帕金森症的姥爷;而在没开学的这段日子,他已成为妈妈每周末去护理姥爷时不可或缺的小帮手。“推轮椅、穿脱衣服、擦口水、拍背咳痰……这段时间看我做下来,李泽铭已经可以凭自己的力气帮我照顾好老人了。”妈妈张女士很是欣慰,跟同学们相比,李泽铭可能不擅长厨艺、手工,但他在这类家庭劳动中深深体会到了长辈的病痛、妈妈的辛苦、全家人的相扶相助,“温润有爱,知行合一”。

作为日本收纳大师山下英子的拥趸,李理是“断舍离”理念的坚决贯彻者。开学前两天,李理随父母全面整理了家中物品,“不仅美化家居环境,对心灵也是一种整理。最好的断舍离不是扔扔扔,而是学会统筹,过有节制的生活,让人生简单化”。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李泽铭、李理们的所作所为,恰恰体现了《意见》中提到的劳动教育指导思想,劳育必须“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愿每位爱劳动的小朋友和家长,都记住知名教师作家薛瑞萍的这句话,“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

新闻推荐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刘大坤参加

本报5月28日讯(记者郝磊通讯员田智勇)今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大坤带领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部分委员赴历城区开展民...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