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与故乡合影

济南时报 2020-05-24 14:05 大字

□任绪来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首部文史资料图书《守望》出版了。本书由市政协文史委与先行区管委会联合编撰,分古今源流、山水形胜、水利桥渡、古迹寻踪、村落记忆、先贤名人、艺文辑录、鹊华钩沉、四时风物9个部分,并附录历史大事记、直管街道自然村村名及主要姓氏表。这是对这片土地的历史人文与民俗风貌的一次细致梳理与深情回望,既是一场告别,也渗透着一种深思。

照片用来怀旧,但意义不止于怀旧。《守望》以图文的方式,告诉踏上这片土地的人,谁曾经来过,有过怎样的生活,留下了哪些喜怒哀乐。这是家乡对游子最善意的嘱托:记住自己从哪里来,会获得更多前行的动力。

读懂了《守望》,就会知道什么需要珍视、什么需要守护、什么需要传承。

那么,到底什么需要珍视、需要守护、需要传承呢?

我觉得可能是乡愁。

“到不了的都叫作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乡愁不仅发生于脱离故土之时,也生成于环境变更之际。当乡村变为城市,昔日的农人变成市民,他们必然回不到曾经的乡土了。这不是哲学命题,而是真切的现实。

它可能会成为对逝去的忧伤。北大教授漆永祥写过一本《依稀识得故乡痕——漆家山50年村史》,凭一己之力记载了故乡小山村的人文历史、乡俗风貌。他说之所以写这本书,因为感觉“饭吃饱了,衣穿全了,屋建好了,可是精神丢了,魂灵没了,风俗坏了,乡情失了”,于是“坐卧不宁,耿耿此心,唯长夜昏灯,编一册村史,留几行鸿迹,以俟后人在残稿败纸、断壁残垣中捡择而读”。

它也可能会失而复得。冯骥才先生有篇散文讲述自己对乡愁的疑惑。冯先生籍贯宁波,生于异地,始终渴望与故乡共鸣,但却不知情感如何联通。最终,在经历了与乡音、乡味及乡人的碰撞之后,藏于游子内心深处的乡魂终于被唤醒:“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

一代人终将老去,也总有人正年轻。乡愁,是让离乡之人心神向往、灵魂相接的纽带。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喜欢这句话,它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点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精髓:青山绿水在于生态保护,记住乡愁则需要文化传承。

更准确地说,是有意识地开展传承。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对保留乡村文化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文化的传承靠记忆,不能靠本能,要主动作为,非被动遗忘:“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这种传承可以是旧器物的留存,通过寄居于老物件上的人文涵义,辐射到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保护。也可以是多维度地梳理和记录,通过文字与影像,搜寻乡村流变的精神历程,描摹故土曾经的面容。

从这个意义上讲,编撰《守望》这部书,为正处于巨变期的先行区留下一张张照片,及时而且必要。因为到明年,156个村居将在黄河北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崛起中的现代绿色智慧新城。在时空更替、风物变幻中,有关这片土地的乡愁需要被小心拾取、小心储存、小心保护。

新闻推荐

原材料和配件供不应求,电动车头盔厂家产能受限停止接单“抢购热”余温未退 百元内头盔难觅踪迹

5月22日上午11点半,在电动车车流量比较高的泉城路西口,部分市民骑电动车时主动佩戴了头盔。新时报首席记者王锋摄某家...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