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河边柳林红

济南日报 2020-03-31 11:21 大字

□鞠 慧

立冬回村里来,是想接儿子景宝去城里。

景宝出生后,就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村里。景宝就要上小学了。

可立冬走的时候,邻居们都看见了,景宝没有随立冬进城。

邻居们还听见,立冬临走的时候,跟他爸爸吵了架。

景宝的爷爷在村里一直是位受人敬重的老人。老人文化水平不是太高,可他说话做事从来都是按规矩来。别人能吵起来、骂起来甚至动起拳头来的事,在他,从来没有过。不管遇到啥事,他都能以理服人。邻居们有啥过不去的事,也都喜欢找他商量。这样的忙,他从来不拒绝。久之,村民们在他身上也学了不少东西,邻居之间吵架的事越来越少。邻里和睦、尊老爱幼之风在村里盛行。哪家遇到什么事,街坊们都主动去帮忙。外村的人,都羡慕这个小村的风气好。

从不跟人吵架的一个人,咋跟儿子吵起来了呢?

立冬把车子开得飞一样快。街邻看到,飞驶而去的那台奥迪车扬起的尘土,雾一样,渐渐远了。

立冬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城里打拼。街坊们都说立冬有出息。以往,立冬在村街上开车从没这样不管不顾地“猛”过。今天,立冬是咋了呢?

知道内情的乡邻说,还不是因为河边的那些红柳?

小村坐落在青草河边。河面不宽,但常年有河水流淌。河道拐弯处的滩上,生长着一片红柳丛,蓬勃、茁壮。

收割红柳的日子到了。前一年新添置了筐篮的人家,会先依着没添置物件的人去收割。直到初冬到了,对旧筐篮可换可不换的人家,才会把剩下的红柳收割回来,编成自己需要的物件。

河边的那片红柳林,没有主人。村里的所有人都是它的主人。还没有哪个人会多割一些红柳或多编几个筐篮什么的送给亲朋,或拿到集市上去卖钱。村里人差不多都有编筐篮的手艺。有谁真想多编几个物件送人或卖钱,会专程到十几里外的黄河滩里去另外割红柳。

青草河边生长着的红柳,只供村里人自己有序使用。没有什么明文,也没有哪个人规定过。谁也不知道到底是从何年何月开始,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就一直在村里延续着。人们都自觉、认真地遵守着。在他们看来,这件事就像到了晚上要睡觉、早晨要起床一样自然。

按照所需的量,把柳条割回家。不够了,再到河边去割几根。万一剩下了,就送给下一个去割红柳的人。他们从不浪费一根红柳。

许是河边的红柳也知道自己在村里人心中的分量吧,它们努力地生长着。小河边的红柳,与别处的确实不一样。每一根枝条,又长又韧又顺滑。到了秋季,夕阳下的红柳林,周身散发着迷人的红光,远远望去,火一样,如一簇盛开的花。

景宝的二爷爷特别会编鸟笼。他对景宝说:“等红柳熟了,爷爷给你编个鸟笼。”

景宝虽然没有养鸟,但他太想要一只二爷爷编的鸟笼了。那只小小的鸟笼,二爷爷用红白两色红柳,编出了各种好看的图案。

二爷爷带景宝去割红柳,他要给景宝编鸟笼呢。

可是,还没走到河边,二爷爷突然停下了脚步。

景宝顺着二爷爷的目光看过去,他愣住了。

“红柳呢爷爷,咋没了呢?”景宝仰起头,问二爷爷。

二爷爷没有说话,他牵着景宝的手,走到那片曾蓬勃地生长着红柳的地方。二爷爷弯下腰,用手细细抚摸着红柳茬上冒出来的水珠。

二爷爷去了景宝家,他和景宝的爷爷说了河滩里发生的事。两个人不停地吧嗒着旱烟,谁都没有说话。

开始,村里人都不肯跟爷爷说出实情。

到了第二天早晨,也就是景宝爸爸就要回来的时候,一位老奶奶才跟爷爷说出了真相。

老奶奶一再叮嘱爷爷,千万不要生气:“也不是啥值钱的好东西,没了就没了吧。”老奶奶说。

“这不是值不值钱的事!”爷爷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原来,青草河边上的那些红柳,是景宝爸爸的朋友专门开车来割走了。他的那个朋友,在城里开了一家农家乐。

“红柳呢?你把河边的红柳弄哪儿去了?都给我弄回来!你这是偷!”爷爷从来没有这样生气过,景宝看着爷爷的样子,吓得躲在了一把椅子的后边。

“你说啥呢爸?啥好东西呀?难得人家能看上。”嘴巴上叼着一支烟的立冬,咧嘴冲爸爸笑了一下,“别说得那么难听,还偷?几棵破红柳,你说是谁家的?”

“是大家的,全村人的!你不声不响地就带着人割走了,这不是偷是啥?你说,是啥?”老人气得不停地抖。

“你知道啥叫偷吗?这些破红柳,是公还是私?”立冬斜眼看着面前的老人,目光中,闪着不屑的光。

“爷爷要给我编鸟笼,红柳都没有了。就是偷,这就是偷!”景宝仰起小脸,冲爸爸喊道。

“小兔崽子,敢跟老子顶嘴!”气急了的立冬,抬手给了儿子一巴掌。

景宝眼里含着泪,抬头看着立冬,说:“爷爷不是你老子吗?”

立冬看着面前的景宝,一下愣在了那里。

“景宝不能跟你走。你这样的人,不配当景宝的老子。”老人拉起孙子的小手,爷孙俩朝门外走去。

爷爷专门去了趟镇上,雇了辆小货车。他要到十几里地外的黄河滩里去割红柳。把红柳运回到青草河边,放在曾生长着红柳的地方,让需要的人自己到河边去拿,就像以往那样。

景宝牵着爷爷的手。他要跟爷爷一起去割红柳。

“瞧这爷孙俩,越来越像了。”村街上的人,望着他们的背影,说。

“可不吧。爷爷和孙子,哪儿有不像的理呀!”另一个邻居说。

初升的斜阳下,手牵着手的爷孙俩的背影,长长地,印在刚刚醒来的村街上。

(作者系济南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列车郴州脱轨 已致1死127伤由济南始发广州 系撞上塌方体所致

3月30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救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商报综合消息3月30日11点40分许,由济南站始发开往广州站的T179次...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