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先生的“天窗”
□周正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老师和学生一起桎梏在家中,“网络教学”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途径。我非常荣幸地参与了济南市“空中课堂”的资源筹备。在深知这些资源的优质和来之不易的同时,也不禁担心,在没有督促和评价的情况下,孩子们能吸收多少?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进行“深度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呢?
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天窗》的备课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仅有优质的资源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网络资源、学习素材、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驱动任务,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在《天窗》一文中,茅盾先生把儿时乡下家里的天窗作为童年生活的慰藉,用灵动优美的语言勾勒了一个个童年生活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天窗”不仅仅是一种慰藉,更是他唤起儿时温暖回忆的一个“意象”,读之令人神往。当孩子们能够透过文字表面感受到“天窗”真正的意义时,才会明白这一意象的真正含义,而这一点是需要有一定阅读的积累才能达成的。
疫情当前,孩子们也正处于一个“不得出门”的童年经历之中,在这样的境遇下,也许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别样“天窗”。为了让学生超越这一篇文章的方寸之地,读得更多,想得更深,我把自己的所知、所想变成了一个个小任务,引领孩子们透过那扇“窗”看“童年”。
在这个项目中,我共设计了四个任务,分别是“茅盾的天窗”“多样的天窗”“我的天窗”和“我们的天窗”,层层递进,引导孩子们通过做任务,慢慢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引发共情。
在“茅盾的天窗”中,我为学生提供了茅盾先生创作《天窗》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幼年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结合这些内容再去读课文,查资料,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举天窗之所以能成为茅盾先生心灵慰藉的原因,并配以细致的评价量规。
事实上,学生只要通读课文,很容易就能找出天窗作为茅盾童年慰藉的两个原因:一是下雨被逼回家时,一是晚上被迫上床睡觉时,孩子都可以借助天窗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评价量规的最高指标,却是要求从三个以上方面列举天窗成为茅盾慰藉的原因,这就需要更多的资料阅读,从而打开思路,感受到茅盾先生创作这篇文章时由于生活境遇而产生的苦闷,继而感受到天窗不仅仅是他童年的慰藉,也是成年后的一种慰藉,代表了他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不知不觉就走到文本更深处去了。不管孩子们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能罗列出几个方面的原因,都源于他们自己阅读思考的结果,每一个想法都值得尊重和赞扬,在网络交流和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又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从每个伙伴的思维中,获取新的信息,产生新的感受。
任务二是“多样的天窗”。在这一部分,我给学生提供了两篇同类文章,分别是葛翠琳的《绿叶的梦》和樊发稼的《故乡的芦苇》。在这两篇文章中,也出现了类似“天窗”的童年慰藉,但是与“天窗”的情境又略有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对比阅读的任务,让学生找出不同文章中像“天窗”一样的童年慰藉,以及成因,并说说这些不同的事物,给作者带来的童年快乐有何不同。这个问题对四年级的孩子有些难度,但他们却回馈给我许多惊喜——有的孩子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谈到“天窗的快乐在于能给孩子们想象力,绿叶的快乐在于它的颜色、形状、作用,芦苇的快乐在于能玩出许多花样”;有的孩子从人和情感的角度谈到“《天窗》是在被迫的条件下寻求的快乐,绿叶通过大自然传递师生之乐,芦苇则代表着对家乡的思念,有特殊意义,所以快乐不同……”通过比较、思考和表达,孩子们不仅“走出”了《天窗》,也不知不觉培养了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任务三“我的天窗”则是把学生从文字中拉回现实,将“天窗”这一意象的属性抽离出来,回归生活,寻找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中的心灵慰藉,这是一个感知再创造的过程,不仅紧扣《天窗》这一课的主题,也指向了现实生活,随着一个个任务探究至此,便形成了一个阅读、理解、比较、迁移、运用的闭环,也使学生真正把《天窗》读透了。
但是我觉得,这个话题还不能仅止于此,因为我们此时此刻,正在面临着一个全民族的考验——战疫,这也是一本真真切切的活教材,是一道大考题,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抗疫大考的见证者、参与者和答题人。所以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任务——“我们的天窗”。让学生结合所闻所感,找一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的慰藉,并表达自己真挚的谢意。
透过“我们的天窗”,学生们不仅看到了不同人生、不同时代下的童年慰藉,更回归生活,建立了自己与文字之间美妙的联系。在这个项目式学习中,孩子们丰富的情感、开阔的思路、多样的表达令我惊喜,于是我又为他们设计了一个以当下疫情为素材的主题式小项目——《牛人小像》,为战疫中的牛人作传,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品质”这一单元。
如朱永新老师所说:疫情下的在线教育,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教育”。我想,不管是线上学习还是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都不同程度存在“告诉代替思考”“讲述代替提问”“操练代替建构”“记忆代替理解”“经验代替策略”的问题。我们需要变革的,不仅仅是教育的外在形式,而是真正的给学生赋权,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意义,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提供场域。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中,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换个角度看学习,为明天的教和学,打造一片更加美好的天地。
新闻推荐
刘庄农贸市场“黄瓜、黄瓜、新鲜刚到!”“猕猴桃,好吃不贵!”近日,久违的吆喝声响起在槐荫区张庄路街道刘庄农贸市场...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