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而为让志愿服务在疫情中闪耀 济南青年志愿者战疫记
在疫情防控中,有这样一群“青”力而为的抗疫青年,他们的脸庞还稍显稚嫩,但眼神却充满坚毅。他们逆风前行,“我是学生党员!”“我年轻,让我来!”……他们自亮身份,勇敢担当,积极投入疫情防控之中,充分发挥了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展示了“战疫”中激情澎湃的青春力量,“青”力而为,让青春在战“疫”中闪耀。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青年志愿者的战场。济南数以万计的青年志愿者迅速集结,在“防护措施不到位不上岗、培训不到位不上岗”的原则下,分批次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以青春之我,用青春之力,在战“疫”前线筑起了一道青春的长城。截至目前,全市参与疫情防控的青年志愿者达到17596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163190小时,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雷锋精神”。
“志愿服务,算我一个!”抗疫战场上,他们的故事,平凡亦不凡。
担当的力量
“虽然有风险,但我愿意坚守一线”
在济南高新区临空医学观察点,来自团市委青年突击队的7名同志成为医学观察组志愿者,勇于承担疫情防控的重要责任。
高新区临空医学观察点主要对落地航班发热人群、密切接触者以及武汉籍和有武汉过往史的乘客进行医学隔离观察,为他们提供专业周到的留观服务。这个医学观察点邻近机场,近期又正值防控关键期,因此进出留观点人员较多,特别是遇到航班发现发热乘客的情况,一下子就会有几十名同机乘客和机组人员同时入住,是机场枢纽集中观察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工作的风险和责任巨大。
医学观察组志愿者由团市委青年突击队的7名同志组成,分别来自团市委机关、青少年宫、团校等各个不同的岗位,5名“80后”中坚力量,还有“90后”小鲜肉,和他们并肩作战的是从高新区各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以及济钢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共同奋战,大家结下了不一样的“战友情”。
作为医学观察组组长,邓青事事跑在前面,同志们的安全也时时挂在心间。除了做好留观点一组的工作,她每天还关注着其他两组的工作进度和组员的身体状况。“今天忙不忙?都有什么任务?”“注意做好自我防护啊!”她永远是工作微信群里最活跃的那个。她带来了最新的防疫信息,带来了各级领导的关心,也带来了对组员加强安全防范的殷殷嘱托……邓青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医学观察组风险压力较大,大家齐心协力、团结起来,一定会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虽然有风险,但是我愿意上一线;不是白衣天使,但我愿意战斗在隔离区。”“80后”市青少年宫教师方广彪以前只在媒体报道中见过防护服、护目镜。因为家里有5岁的女儿,也害怕把病毒传染给妻子和孩子,每次服务后回到家,他都是先在地下室自我消毒、更换衣物,在家门口二次消毒后再进家门。
“90后”小伙儿马志强是少年宫乒乓球教师,在志愿服务中承担了更多的体力劳动。搬运留观人员产生的医疗垃圾、生活垃圾,他总是抢在最前面。医疗垃圾收集完毕后需要消毒、运送全过程需要穿戴隔离防护服、护目镜、橡胶靴等。
观察小组的男子汉孙志超,脏活、重活、累活总抢着干。他每天早上六点多天没亮就出门,提前大半个小时第一个到岗。组里建议他晚点出门多睡会儿,他说:“不行啊,孩子小,醒了看见我就哭闹不让走了,我得趁他睡着的时候出来。”
坚守的力量他是“灯塔”的守夜人“卿”尽全力照亮前路
疫情防控以来,历下区智远街道成立了由30名精干人员组成的疫情防控专班,作为众多逆行者中的一员,赵卿是这个疫情防控专班的负责人。在专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每天他都和专班的同志们坚守在防疫阵地上,专班俨然成为了街道黑夜中的“灯塔”,那里的门24小时开着、灯24小时亮着、人24小时守着,而赵卿自然成为了这座“灯塔”的守夜人。
对他来说,疫情期间“家”已然成了一个近在咫尺却一直回不去的地方。自专班成立以来,赵卿吃住在单位,因为想念,晚上做梦竟梦见了女儿,在梦中女儿给了他一个香囊,让他累的时候吻一下就不累了,他感觉女儿长高了,懂事了……有一次,为了给父亲过生日,他好不容易回了趟家,但到了下午4点多接到区指挥部电话,他又毅然返回,这一忙就到了晚上10点多,还是错过了父亲的生日。
疫情防控专班是整个辖区疫情防控处置的中枢,他不能有一刻的怠慢、一丝的分心。手中两部电话,一天十几个小时轮番上阵。一个打着电话,一个充着电,一会儿接上级通知、推送;一会儿向村居下发通知、部署工作;一会儿咨询区疫情处置指挥部有关事项、反馈信息;一会儿解答村居工作人员、村居民的咨询问题……面对繁忙的工作,赵卿说:“防控疫情,我们肩上有责、心中有爱,我们不上谁上,干工作也是这样,出出汗、跑跑腿,心里才踏实。坚持下去吧,胜利不会太远的!”
奋斗的力量
回乡青年组成青年志愿队 抗击疫情“不缺位”
“您好,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您配合居家隔离,做好每天两次体温测量,生活必需品可以由我来为您代购!”
“您好,请您戴好口罩,放松心情,疫情终将过去,胜利属于我们!”……像这样的温馨提示在莱芜区方下镇比比皆是。
在莱芜区方下镇,一支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出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22岁年轻党员王智勇,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他自愿加入到王方下村防疫小组,严格遵守村口10小时值班制度,执勤巡查,做好出入登记,及时劝散扎堆聊天的人群。“为守护咱村的安全,我义不容辞!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王智勇说道。
青年志愿者王云哲、王永杰、时小龙、王志,共青团员王志浩、王栋……他们或是休假在家的武警支队长,或是在外地工作、利用年假返乡的新时代青年,或是寒假期间的在校大学生……2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期间组成了一支临时工作队。
他们从不同的地方回到同样的家乡,回乡后他们积极主动参加疫情防控,奔走在村头巷尾,为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热心劝导村民出门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减少外出,通过视频语音方式沟通,守在家中避开疫情。
王永杰说,“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人,同时也是村子的一员,回到家乡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也会收获更好的自己。大家一起加油!”
像王智勇、王永杰这样返乡党员、团员、大学生志愿者,方下镇还有很多。他们的加入,已经成为抗击疫情的一支生力军。共同战“疫”,他们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的青年志愿队伍!
奉献的力量
“95后”姑娘回济做公益 先隔离后化身“门神”
这个春节,对于“95”后姑娘郑懿来说,注定不平凡。作为市中区雨点公益社会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她原本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和社工一起在服务的王官庄街道、魏家庄街道、杆石桥街道等街道的社区准备着煮元宵、做花灯、猜灯谜等活动,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位小姑娘化身“门神”,站在了市中区经二路164号院的大门面前做起了志愿者。
2月2日晚上,郑懿从老家烟台赶回了济南。对于这位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来说,接下来——宣传疫情防护、协助隔离检查、测量管辖区域进出者体温,一大堆的工作在等着她去做。但从烟台返回济南的路并不容易,父亲从烟台开车送她至潍坊,随后乘坐高铁抵达济南。所有一切的“折腾”,都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2月3日清早,正当郑懿带足装备准备出门工作时,手机铃突然响起。“这个电话是市中区七贤街道办事处鲁贤社区的工作人员打来的,让我隔离14天。”
有些发懵的郑懿,扔下了自己准备好的装备,开始了“蜗居”的14天。这14天里,郑懿除了用微信、电话和前线的同事一同防疫之外,做的更多的就是写一些宣传材料,让辖区的居民科学地认识到此次疫情的危害。“平时挺喜欢吃方便面的,但那14天里,吃得都有点恶心了。当然,接受隔离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负责,如果我真的‘带病’上岗,那我都对不起‘公益’二字。”郑懿说。
14天后,郑懿终于接到了期待已久的“解禁”电话。当确定了时间、岗位、地点后,解除隔离后的第二天她戴上志愿服务红袖标,如愿以偿地站在了自己认为的“一线”当中。“我觉得在后方站岗执勤也算得上一线,因为这也算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郑懿所在的执勤点,是市中区经二路164号院大门门口。作为济南市国有林场工作站、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等5家单位的联合办公地点,该院600余户居民对郑懿等人工作的支持也让郑懿格外欣慰。“除了600多户的居民及上班人员之外,这里还有一个食堂对某物业公司开放,所以我每天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安全’地出入这里。”
互助的力量
她们以艺抒怀 为防疫战场谱写青春赞歌
面对疫情,青年志愿者们虽然无法像医生、护士那样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拯救生命,但他们仍希望倾一己之力,以画笔为武器,以艺战“疫”,激励自身,激励更多的人奋起和疫情作战。一首歌曲、一幅海报、一张手绘……用艺术凝聚起更多人的情怀与力量,共克时艰!
“今夜,我们出征!奔赴那座封了城的城,孩子已经熟睡,轻轻地吻别,不敢出声……”这是一首原创歌曲《今夜我们出征》中的一句歌词,作曲和演唱人名叫杨智慧,她是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想给所有在一线的医护和工作人员加油、鼓劲!”杨智慧说。
据记者了解,杨智慧的妈妈、表姐、表嫂、表哥都是医护人员,这个春节对他们家来说更为特别,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妈妈以及表哥表姐表嫂在新年的钟声里都紧急赶赴医院,一家人只能通过视频和电话互报平安,加油鼓励。“看到那么多人奔赴一线,我特别想做点什么,于是创作了这首歌。”从谱曲到完成录制只用了一天,第一时间先给妈妈听了,“听完她就哭了。”
“我虽然不是医护人员,但是我要用我的音乐为他们加油,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加油,为正在与病魔抗争的病人们加油,为中国加油!”杨智慧说。歌词的创作者是江苏淮安的词作家丁育政,还有内蒙古的词作家李秀军,其间也做了几次修改。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天桥区实验幼儿园的殷小实老师拿起画笔,创作了原创绘本《战“疫”必胜》,让更多的小朋友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理解近期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懂得在家也是“小英雄”……她们拿起画笔,弹起吉他,轻轻吟唱,用这种方式向奋战在一线的“逆行者”献礼。
广大青年表现出的担当、奉献、坚守、奋斗、互助的精神,汇聚成激情澎湃的青春力量,为打赢战“疫”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郭歌郝磊)
愿你们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平常日子里,他们是一个个普通人;关键时刻,他们是一个个冲锋者。尽管年龄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都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奔波劳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志愿者。
“这个春天的志愿服务是什么样子?”——是青年突击队队员坚定的面孔;是“灯塔”的守夜人“卿”尽全力为了照亮前方的路;是“95”后姑娘坚持公益的初心;是一首歌曲、一幅海报和或一张手绘……无数张“青年志愿者面孔”点亮了这个春天。
在疫情面前的“90后”“00后”们,他们早已经不是很多人眼中的“孩子”。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危难险重的挑战前,泉城新时代的青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贡献着青春的力量,展示着责任与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正如一位“90后”志愿者所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担当、有勇气、够坚定,可以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青春,在不经意之间,这些逆流而上的年轻人,已走上了自己的逐梦之路,愿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新闻推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庆斌自复工以来,济南多个楼盘开始促销发力,通过大幅优惠来抢占市场份额。近日,济南融...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