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钟微课,录制超100遍 网课背后女老师“主播”的故事
为了达到满意效果,14分钟的微课录了100多遍;打造“空中课堂”,带动全校近500名学生参与创作;开展亲子微课堂,发起家庭守法小倡议……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学校老师们虽然无法冲锋陷阵,但却坚守在教育一线,以专业特长为阵地,打造出一个个精品“空中课堂”。值此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了几位参与网课录制的女教师,听她们讲述网课背后的故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潘世金
为了录好网课选择深夜 还把孩子送到了老人家
“这节课,我们一同跟随老舍先生,去看看北京的春节……”这是济南市纬二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杨璐录制的微课视频《北京的春节》。大年初四,杨璐接到了参加市中区录课的通知,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资料,因为女儿才五岁,只能等晚上孩子睡下后再进行备课。
“录课稿和普通教案不一样,备课时,要精确到我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语气词。”为了达到更好的录课效果,杨璐还把孩子送到了父母那里,白天反复练习,晚上九点之后开始录制。
“说错字、鼠标点击的声音、课件翻屏的速度……只要出了一点问题,我就会重新录制。”杨璐说,一个14分钟的微课视频,录了两个晚上,反复录了100多遍才终于达到了自己满意的效果。
记者采访多位参与录制网课的老师了解到,为了保证音质清晰,避免录到杂音,老师们通常白天备课,晚上录制,常常录到深夜。
3月3日,济南市育新小学韩常霞老师刚刚完成《可爱的毛绒球》微课录制。韩常霞说,虽然微课时间只有20分钟,但录制的过程并不容易。连续两天晚上熬夜至凌晨3点。虽然辛苦,但得到认可,她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了吸引学生感兴趣 老师们做足了网课“特色”
网课与平时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不同,为了让学生对网课内容感兴趣,老师们也下足了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假期里,济南市盛福实验小学美术组开设《色彩加工厂》栏目,美术教师王芳录制了14节微课视频,涉及海报设计、字体设计、手工制作等多个方面,在学校公众号、齐鲁晚报“壹点网课”等平台发布后,很受学生的欢迎。
为了方便录制,王芳第一时间购买了直播的支架和打光灯,第一期视频是在2月4日晚上录制的,制作剪辑出来已是第二天8点。经过多次拍摄,王芳也掌握了一些制作技巧。“我把手机直接贴在上方的书橱底部,将创作过程录制下来,方便学生观看。”王芳说,自己通常白天构思准备材料,晚上12点开始录制,凌晨三点前完成,“虽然辛苦,但我想到有这么多孩子在等着我的课程,就很有动力”。
除了“空中课堂”,王芳还建立了线上交流群,已有近500名学生加入,并开展了战“疫”海报制作等多个活动,累计收到学生500余件作品。“我想继续把微课视频做下去,开学之后也定期更新。”王芳说,通过网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艺术学习中,也给了他们更多选择的空间。
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这个假期,济南市舜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主动承担起济南市、市中区“空中课堂”的录制,教研组4位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录制10节微课视频,一堂堂线上“思政课”引导学生感悟担当。比如,胡金娣老师录制的《法眼看疫情》,网课聚焦热点新闻、生活常识,结合相关法律条文,为学生和家长进行详细解读,并发起家庭守法小倡议活动。
每一个课程的背后都凝聚着老师们的智慧和汗水。胡金娣告诉记者,这期课程的受众不仅是学生,还同时面向家长,因此在选择合适的题材、寻找相关法律条文的过程中下足了工夫,闭关两天作出框架,又与教研组老师们交流探讨,反复修改了三四天才最终定稿。
为了给孩子们呈现精致的“空中课堂”,老师们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反复修改和打磨,力求呈现出最完善、最丰富、最适合的课程。记者了解到,延期开学期间,济南市教育局组织骨干教师录制了千余节微课、点播课,为学生开展教学和生活指导服务,使学生居家学习“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
新闻推荐
本报3月7日讯(记者王永)6日上午,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副市长王京文主持会议并讲话,省住建厅副厅长周善东出席...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