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南山3万多斤山楂滞销 难出山的“小红果”

山东商报 2020-03-05 08:49 大字

受疫情影响,种植大户徐崇君家里还有3000多斤山楂滞销受疫情影响,种植大户徐崇君家里还有3000多斤山楂滞销三岔村号称是“山楂第一村”三岔村号称是“山楂第一村”当地不少种植户的山楂暂时都没法运出去当地不少种植户的山楂暂时都没法运出去三岔村的山楂个头大、色泽好、口感佳三岔村的山楂个头大、色泽好、口感佳徐崇君5岁的孙子特别喜欢吃山楂徐崇君5岁的孙子特别喜欢吃山楂徐崇君与孙子一起在院中挑选山楂徐崇君与孙子一起在院中挑选山楂济南南部山区柳埠街道的三岔村号称是“山楂第一村”,该村地理位置优越,肥沃的沙质土壤特别适合山楂树的生长,村里家家户户种山楂,种植总面积达到1000多亩。但受疫情影响,如今有3万多斤山楂滞销。据村主任马登元介绍,三岔村种植山楂已有300多年历史,山楂的口感享誉海内外,今年是他记忆以来的第一年滞销。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周里

商贩们迟迟没来

今年,“山楂第一村”里的山楂滞销了!这是济南南部山区柳埠街道三岔村60岁的村主任马登元记忆中的第一次滞销。受疫情影响,如今村里仍有3万多斤山楂没有卖出,有些种植大户的家里还储存着上千斤的山楂,山楂耐不住高温,随着气温的爬升,一想到两个月后,这些个头大、口感好的山楂将烂在手里,村民们都不由自主地愁上心头。

三岔村共有310户人家,每户都种山楂,种植总面积达到1000多亩,年平均产果150万斤,销售山楂是全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马登元告诉记者:“据县志记载,我们村种植山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有些人一辈子都在种植山楂,村里现在仍有很多七八十岁的老种植户。我们种植了目前最好的品种——‘大金星’,每当山东省农产品博览会需要展览山楂时,那展出的山楂一定是我们村的。”

“听父辈们说,几十年前主要靠人力出村销售山楂,最远可以走到黄河以北的村子”,马登元告诉记者,“后来我们村的山楂出了名,每年有越来越多的车子来村里拉货,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还出口过几年,最近几年主要靠河南的水果商贩来拉货,可今年碰上疫情,他们迟迟没过来,我们也不能到市里去零售。”

祖祖辈辈的希望

在三岔村的村口,有一块大石头,石头朝外的一面写着“三岔村”三个大字,旁边还有一列小字:“山楂第一村”,这列小字抒写着全村人的骄傲。

今年68岁的徐崇君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在他的记忆中,从他的祖父辈开始,家里就一直种着山楂树,小时候他最幸福的事就是到了秋天和小伙伴一起爬树摘山楂。徐崇君种了40多年山楂,目前家里仍种着300多棵山楂树,往年收成好的时候,靠销售山楂一年可以收入2万多元,去年,徐崇君的家里共收获山楂1万多斤,他在年前靠自己零卖已经售出了大半,后来疫情暴发,他家里目前还存储着80多袋共3000多斤山楂没有出售。

徐崇君是三岔村的老住户,因为山楂树都种在山上,每逢收获季,徐崇君要背着大竹篮上山采摘,一次就能采摘一百斤。靠售卖山楂,他将自己的儿子抚养成人,现在,他快5岁的小孙子也非常喜欢吃山楂,闲暇的时候会和他一起坐在院子里挑选山楂。漫山遍野的山楂林,有着徐崇君爷孙三代的童年记忆,记忆里的“小红果”一直甜到现在。

果子熟透待君尝

65岁的徐崇镇也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家里种着200多棵山楂树,去年他们家收获了7000多斤山楂,年前售卖了5000斤,目前还有2000斤存储在家里。另一位种植大户陈克兰的家里也剩了1000多斤,眼看今年山楂的销售形势不容乐观,她及早地将剩余的山楂切了片,准备晒干后留着慢慢销售,晒干后的山楂片可以储存更久,但切片晾干的山楂失去了大部分水分,每斤的销售价格也便宜了很多,对村民来说是一种赔本的售卖方式,“赔本总比全烂在手里强,幸好我们家在年前就卖出了6000斤。”陈克兰告诉记者。

为了山楂树能在第二年更多、更好地结果,村民每年都要对山楂树进行剪枝,被剪过枝的山楂树树枝的排列会相对稀疏,第二年开花时会得到良好的通风和光照,这样的树枝会开出更多的花,结出更多、更甜的果。今年的这个时候,三岔村全村的山楂树几乎已全部完成剪枝。

村主任马登元说:“往年下树的山楂我们会按照个头、呈色分类,一等品的话20-30个就能组成一斤,这样的山楂一斤能卖到3-5块钱,有时还会更高,其余个头相对较小的山楂我们会相应调低价格,今年,销售遇到阻力,我们计划以均价2.5元的较低价格出售,欢迎广大市民来我们村选购。”

新闻推荐

康成花园社区:“五力”坚决推进疫情阻击战

天桥区宝华街街道康成花园社区,是铁路投资建设的职工宿舍小区。社区分东、西两区,共17栋楼,3124户,1.1万人。新冠肺炎疫...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