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 年近了,聆听乡村振兴的声音

济南日报 2020-01-20 11:29 大字

景庄村“出彩人家”的庭院。

恒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村民们在分拣山药。用无人机喷药在农业规模化种植中已不是新鲜事。

过年,这个词语总是能让人一下子涌出多种情愫,有思乡情怯,有团聚的欢喜,也有时光如梭的感念。而如果把过年的背景放到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那么,会有哪些情愫呢?记者近日辗转多个乡村,采访多位农民,耳边频频响起的却是“不一样”、“忙活”和“舍不得”等词汇,他们的话语中不约而同地带着“都挺好”。透过几位农民的人生百态,有意无意间在我们

面前呈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清明上河图”——一家三代皆务农新型农民不一样

春节已经很近了。严冬的黄河滩区,冷风呼呼呼地刮着,吹在脸上生疼。

地里的山药陆陆续续被搬进了仓库,地上留下了层层的“泥巴花”。

“土地真是很神奇,以前,它能让乡亲们吃上饭;现如今,它能让我们吃好饭。在我看来,这一字之差,讲的就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理。”转过年来就38岁的庞冲走在这片软软的黄土地上,打破了空旷的寂静。

不远处,他的父亲庞绪祥骑着自行车来到地头,看到儿子在这里,他呼出一口热气,露出了放心的微笑。几年前,当儿子告诉他要回村里种山药时,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往上数三代,祖祖辈辈在地头上摸爬滚打,到了儿子这一代终于走出了农村,在城里做生意,赚了钱还买了房,哪有再回来的道理。他知道地头那点收获的甜根本掩不住生活的苦。他没想到,儿子盘算已久,说干就干。更想不到,儿子在那片黄土地上还真扑腾出名堂来,成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在地里淘出了“金子”。

庞冲成长在长清区孝里镇庞道口村的一户传统农家。从他记事时起,爷爷和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侍弄那点土地。即便再辛勤劳作,一大家子的生活还是紧紧巴巴。加上村里的地大多数在黄河滩区,好年头还能勉强混个温饱,要是遇上灾年,减产是必然的。出于无奈,爷爷和奶奶利用地里不忙的间歇去赶集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到了父亲这一辈,种地依然不是个好差事,便在农闲的时候出去打工以养家糊口。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走出去、离开土地为生计奔波,不只是庞冲父亲一个人的生活轨迹。那个时候,蜂拥进城务工的乡亲们很难想到,时隔不到三十年,他们的子孙会逆向而行。庞冲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城市里成家立业站稳脚跟后,庞冲又回到生他养他的乡村,在这里开启自己的另一番事业。和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地法不一样,庞冲一开始就有了盘算。他先找专家对村里的土壤进行检测和论证分析,得出了滩区土地适合种山药的结论。祖祖辈辈种玉米和小麦的土地上种上山药,这在村里本来就是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更让乡亲们瞠目结舌的是,庞冲种山药不是一亩两亩种,而是把山药地规模扩大到了接近600亩,成为济南市面积最大的山药种植基地。这还不算,除了撒种子和收山药,庞冲的山药基地里用上了农业机械,打沟机、封沟机、喷药飞机……这些机械,乡亲们以前连见也没见过。

“一开始还是稳当点好,种那么多怎么卖啊?”有乡亲好言相劝。与其担心,不如实干。庞冲一边种山药,一边给自己充电,他报名参加了长清区农广校的培训,又成立了恒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一步接一步,紧锣密鼓。现在,他的山药已经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销往全国各地,在咱济南的银座、华联和大润发都可以看到恒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山药。

“现在基地情况都挺好的,种一亩山药能收入1万多元。下一步,我还要提高山药品质,让市民们吃到更好的山药,推动家乡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庞冲描绘着山药基地的未来,还不忘嘱咐记者,农产品销售宣传很重要,不要忘了给发张山药礼盒的图。

忙活之中长见识种地也要转脑筋

临近年根,这几天,忙活着组织工人们把早春西红柿和长茄装箱发往订购单位,长清区孝堂山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本超还没来得及添件新衣服呢。忙也不是瞎忙活,忙活之中,王本超这几年可真是长了见识:原来种地也要有品牌意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说起种菜,王本超可是个行家,可是这个行家也曾在蔬菜种植上栽过跟头。2009年,他在村里流转100多亩地种本地孝芹。前两年,孝芹销售火爆,还被长清区评为“一镇一品”农产品。一时的火爆让王本超放松了对蔬菜品牌的追求,他既没有注册商标,也没有进行市场推广,没过几年,孝芹价格跳水,从一 开始的十几元一斤降到不到一块钱一斤,这样的局面让王本超一下子傻了眼。市场大势已去,王本超恍然梦醒。

收拾好残局,2012年,王本超果断调整种植结构,在邻村流转了100多亩地种早春西红柿和长茄。这一次他决定要打好蔬菜上市时间差,并且要进行专业种植,为此,他投资580多万元打造设施农业。各种蔬菜不仅进了大棚,还享受到微喷、滴灌和生物病虫害防治等先进的现代化服务。王本超还给蔬菜注册了商标,并申请了无公害产品认证。这样下来,这些蔬菜的活动半径一下子扩大,不仅可以上市场,还能进超市,甚至可以到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等展馆参加一些知名的农产品展销会。现在,蔬菜有了品牌,名气大了,仅一些单位的订单,王本超都接不过来。现在,蔬菜基地雇了40多名工人帮着装箱、收菜,仅工资一年就得40多万元。忙归忙,王本超倒是挺喜欢这种状态,“挺好的”。

从一开始的一家一户种植,一亩地收入不足1000元,到现在规模化种植、打造蔬菜品牌,一亩地能收入1万元左右,王本超用自己的经历给农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经验。

孙姨纠结啥舍不得离开那个村

闺女已经在长清城区成家立业,每天都喊着让她去城里住。可是,长清区平安街道办事处景庄村村民孙焕春(以下简称“孙姨”)就是有点舍不得离开景庄村,至于舍不得什么,她也说不大清楚。特别是这两天到了年根,她有时候在村里转一圈,就觉得村庄真好,街坊邻居一起住了这么多年都知根知底,谁家有个难处,能帮的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这份情义离开了这里,别处有吗?那街坊四邻门口挂着的一个个“出彩人家示范户”的牌子真好看。还有村里这两年刚成立的济南一景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正在发展势头上,她还想亲眼瞅着村里的集体经济节节高呢。想到这里,闺女劝她去城里的声音又在心里淡了下去。

作为村里的“出彩人家示范户”,孙姨对自家格外自信。庭院美、生活富、家风好,这三条“出彩元素”在她家都能找到。这几年孩子大了,都争先恐后往家拿钱。老两口也花不了多少,就把老房子装修一新,各式现代家电配置了个一应俱全,连空调和抽水马桶都安上了。有时候拗不过,去城里待几天,她就少不了和闺女嘟囔,“你们这里有的景庄村家里都有,你们这里没有的那个家里也有。”这番比较在她心里已经进行了无数次,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村里现在不比城里差,可是清新的空气、熟悉的街坊邻居和一到春天花草芬芳的小庭院,城里是没有的。一想到这儿,她就越感到自己的选择是多么明智。

要是放到两年多前,进城这个事,她可能还会仔细思量思量。那时候,景庄村还是平安街道一个默默无闻的偏远村庄。破旧的房屋,坑洼的道路,落后的基础设施,一副“灰头土脸”的寻常样子。随着105省道的建成通车,为景庄村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从乡村深处走向了前台,全面开启了乡村振兴之路。

两年来,景庄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控股的“济南一景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建大棚,挖藕池,种果树,搞采摘,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里先后对道路、排水、绿化、广场、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实施了环卫一体化和厕所改造提升,并开通自来水入户,实现了路平、灯亮、便利、清洁、美丽、文明、富足的发展目标。如今的景庄村,农村常见的土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标准的沥青路,路面全部画上停车位和行车导向符号,有效规范了村内的停车和行车秩序;背街小巷三大堆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小巷、宽敞的文化广场、精美的文化墙和郁郁葱葱的绿化带。

且不说村庄环境好了,乡亲们都富起来了,就那份街坊情义也真是让孙姨放不下。村里有个80多岁的老太太平时自己居住,平常家里有啥活都靠邻居们,你伸把手,我搭把肩。这要是去了城里,年纪大了,子女忙着工作,邻居都不认识,要是有啥急事真是不敢想。孙姨越想越觉得村里比城里好的可不是一点点。

这还不算,在孙姨心里,景庄村村民的身份让她自豪。为啥?景庄村现在可是远近闻名的“出彩人家”示范村。景庄村共有村民81户,其中就有38户门口挂上了“出彩人家示范户”的牌子。景庄村还成立了出彩超市,实行积分奖励兑换制度,从家庭环境、家庭致富、家庭文明三方面设置积分,村民获得积分,可以到超市兑换暖瓶、卫生纸、调料等商品,调动了群众创建出彩人家、争做文明村民的积极性。

想到这些,孙姨那颗纠结的心终于舒展开了。她决定,留在村里挺好的,闺女要是非让她去,她就住两天再回来。 (本报记者 邵明红)

新闻推荐

舜耕街道全面排查清理楼宇通道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曹建民通讯员赵虎陈景奕)临近春节,为进一步强化辖区居民楼宇安全管理,杜绝杂物堆放带来的安全隐患,近日,市...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