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两大国家战略机遇,全面拉开建设发展框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加快打造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样板”

大众日报 2020-01-18 09:40 大字

2018年以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在济南交汇叠加,为省会拥河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下,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抢抓战略机遇、积极先行先试,在规划编制、征地拆迁、“双招双引”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一座现代绿色智慧新城正在黄河岸边加快崛起。

□王善龙 李萍

锚定两大战略

找准时代定位

作为党的十九大后国家批复的首个国家战略中的桥头堡,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承担着集聚集约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效新兴产业,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建设现代绿色智慧之城的时代使命。同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先行区作为黄河下游中心城市跨河发展主阵地,也肩负着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的重大任务。两大战略的交汇叠加,让先行区在新征程中的时代定位日益清晰,发展是第一要务,立足生态保护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立足长远,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泉城特色”的要求,组织中外高水平规划策划团队搭建工作营,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打造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2019年12月30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为先行区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各类专项规划、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也同步推进,为工程项目建设和区域发展提供规划引领。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横跨黄河两岸,规划总面积1030平方公里,其中管委会直管4个街道450平方公里。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参与、规划引领、产城融合、配套先行、平衡开发”的总体思路,确定2022、2027、2035三步走发展目标,到2035年,新动能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新经济占比达到8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样板,沿黄河集约发展水平和经济、人口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大桥、崔寨等主要功能组团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绿色智慧新城。

拆出一片新天地

腾出成长新空间

先行区直管的4个街道基础薄弱但空间广阔,常被形容成一张“白纸”。然而,这张“白纸”其实并非一片空白,而需要先被“擦”成一张白纸。不拆迁就难以展开建设,不建设就难以发展起来。

依靠市委、市政府强力领导、有关区县和单位大力配合、基层干部群众鼎力支持,两年来,先行区拆迁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先行区累计拆除村居85个,其中清零25个,累计签订安置补偿协议21090份,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约545万平方米,移交土地超过1万亩,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空间保障。大面积拆迁的同时,五大安置片区也开工建设,其中,引爆区安置西区一期主体实现封顶,被拆迁群众生活实现平稳过渡,先行区社会秩序总体平稳有序。

建设一批大工程

拉开发展新框架

大拆迁为大建设夯实了基础,市委、市政府也统筹全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举全市之力支持先行区建设发展。2018年、2019年,先行区先后集中开工两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30余个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全面拉开建设发展框架。现在的先行区里,跨河交通快速推进,骨干交通初步成网,公建配套陆续启动,引爆区道路、绿地国博城、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初见形象,呈现出蓬勃强劲的发展势头。

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南黄河隧道现正加快掘进,隧道北连鹊山、济北次中心,南接济泺路,隧道全长4760米,其中盾构段长2519.2米,管片外径15.2米,内径13.9米。设计为双管双层,上层为双向6车道公路,下层为预留轨道交通、烟道、纵向逃生通道、管廊等。目前,“黄河号”“泰山号”盾构机均已顺利掘进,其中黄河号掘进约500米,泰山号掘进约400米,预计2020年内实现隧道双洞贯通。以济南黄河隧道为代表的“三桥一隧一高速”跨河通道的建设全面加速,济乐高速南延工程先行区1号高架桥已完成贯通,将于2020年上半年建成通车;齐鲁黄河大桥上部结构全面推进施工;凤凰黄河大桥桩基、承台、墩柱施工过半。同时,先行区还将新增一批跨河通道建设及骨干路网,助力省城加速迈入“黄河时代”。

布局一组新产业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新旧动能转换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产业是重中之重。先行区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以项目为导向,初步形成“一区两城六园”产业发展格局。“一区”——总部经济集聚区,“两城”——绿地国际博览城、山东绿建科学城,“六园”——中科院新经济科创园、智慧物流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氢谷产业园、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园。为加快项目落地,加速项目建设,每个园区都导入了一批优质项目,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成果转化、绿色建筑示范等招商工作脉络更加清晰。

在25天时间内,完成近50万平方米的架体施工;冲刺期24小时不间断施工,90后一线工人舍小家赶进度……在绿地国际博览城会展中心项目工地现场,不时闪过工作人员夜以继日辛苦工作的身影。这里将崛起一座国内展览面积最大、全球综合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带动的会展产业将成为济南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还有致力于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和电商企业总部集聚区的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目前已集聚156家企业,预计年产值10亿元,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庄稼地;在中科新经济科创园,中科院先进动力研究所等“四不像”机构已经注册成立,20兆瓦燃气轮机项目主体结构预计春节前封顶……一个个顶尖企业的落户、一个个重磅项目的扎根,不仅让先行区的产业动能愈发强劲,也不断为整座城市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一套新体制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先行区不仅要在产业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区域发展上打造一座现代绿色智慧之城,还肩负着在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经验借鉴的重任。目前,在行政管理体制、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工程建设管理招投标领域,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经验借鉴。

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优化组织架构,推行“大部制”管理,按照项目引进、投资建设、达产运营、发展升级的要求设置组织架构,承接市级经济与社会管理权限,落实清单管理,打造高效服务体系。创新干部管理方式,推行全员聘任制,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创新干部考评体系,推行全员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建立客观的考评体系和评价机制,实现干部考核由主观评价向量化考评转变。创新激励分配机制。加强量化考核结果运用,推行绩效薪酬制,实现薪酬管理由“铁工资”向“活薪酬”转变。

在多规合一试点方面,结合先行区实际情况,建立宏观到微观三个“一张图”,全部规划落到一张图上,引入项目策划生成预审机制,实现建设方案三维可视化联审决策,一张蓝图绘到底。目前,系统已初步上线试运行,通过BIM技术应用,充分衔接建设管理系统和CIM平台,辅助先行区实现精准规划和高效管理,迈出智慧城市第一步。

在工程建设管理领域,落实“放管服”改革,压缩审批流程推行告知承诺制,招标备案容缺办理。以告知承诺为先导,准许列入重点建设目录的项目,容缺先行办理招标备案,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缩短招标周期和建设工期,单个项目招投标时间至少节省180天。此外,这一模式对于招标成本的压缩也显而易见。初步估算,目前公司正在实施的先行区安置房项目建设总费用就下降了5%左右。

打造一条生态廊道

串起一片蓝绿空间

先行区从成立之初,就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黄河+湿地+森林”为特色,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新城,实现省会携河发展。

黄河是先行区内最宝贵的生态资源,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先行区积极创建黄河生态景观风貌带。风貌带以黄河湿地为主体,依托黄河自然生态资源,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保护利用水系、湿地、林地等自然资源,完善生物资源保护策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试验区和科普教育基地和联系黄河两岸的生态纽带与精神桥梁。目前,黄河生态景观风貌带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根据规划要求,先行区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城镇空间小于30%,塑造“城在园中、镇在林中、村在田中”的城乡景观风貌格局,让绿色成为先行区最大的底色。

同时,先行区在建设过程中还按照“一座城市就是一座公园”的理念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2000米进湿地的要求,全方位打造城园一体的美丽宜居新城,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营造“开门见绿、步行入园”的城市意象。目前,石济客专沿线环境整治、国省道沿线和出入口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已经启动,绿化改造提升周边230万平方米。

2020年是先行区建设发展全面提速年。先行区将聚焦项目大建设、产业大发展、改革大突破、环境大提升、民生大改善,全方位提速度、提效能、提质量,当好拥河发展主力军,为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山东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贡献先行力量。

①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②黄河隧道施工现场

③安置西区一期

④中科院新经济科创园

⑤先行区引爆区路网

⑥绿地国博城会展中心

⑦先行区龙湖湿地天鹅

⑧先行区规划效果图

新闻推荐

《唐人街探案3》达成观众期许 刘昊然张钧甯济南小年再圈粉

昨日,张钧甯、刘昊然现身济南万达影城宣传新片并接受媒体采访1月17日,电影《唐人街探案3》(《唐探3》)路演活动来到济南,主演...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