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集见闻 这些年,他们富了
春联大受欢迎。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1月10日,有着千年历史的仲宫大集也热闹了起来,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种山货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洋溢着农村里特有的烟火气息。在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是兜里揣点儿现金,一家人在年集上选购需要置办的年货,大包小包地满载而归,就能找回记忆中过年的感觉。
记者挤在人潮中感受这份热闹的同时,也有一个特别的收获,那就是通过跟商户们的攀谈,看到了他们日益富裕的好生活。
老味道带来的新生活
“小米茶汤怎么卖的?”
“这个7块,那个带黑芝麻的8块。大姨,您来几斤?”
集市上,一团悠悠升起的白色热气在冬日里格外显眼,“老张家小米茶汤”的飘旗下,老板张耀福正忙着给顾客装袋称重,妻子则用铁铲在一旁支起的大铁锅里翻炒着小米面。
“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家里来了亲戚,爹娘就煎几块黄面窝窝,冲上一碗小米茶汤待客,我打小就会。”张耀福说,自己以前外出打工,2012年回到老家,重新拾起这门老手艺,加上平时还干着水果批发的买卖,算起来收入比打工强得多。
“甜沫非甜,茶汤非茶。”南山小米的名气远近闻名,小米茶汤品质自然不在话下。张耀福没想到这道老济南风味小吃依然很受欢迎,不管老人小孩都喜欢,这也是他坚持要把这一行干下去的动力。每年农历十月到春节,小米茶汤只能经营这短短的三个月,张耀福说,一炒茶汤,年就要来了。
听上去虽然简单,但手艺人坚持要把每个环节都做到极致。当年9到10月份本地产的南山小米收获,张耀福先要将新小米用山泉水浸泡,沥水后再闷上4个小时,时间过长过短都会影响到小米茶汤的口感,湿润的小米在石磨上碾成小米面就可以开始炒制了。炒的过程也很讲究,不但火候的掌握要准确,中间一个小时的工夫里也要不停地翻炒,直至小米面不再散发出热气、锅底发黄了才行,这样的小米茶汤最浓香。
看着正在炒米面的妻子额头上冒了汗,张耀福赶忙接过了铁铲继续翻炒,其间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每年年底这三个月,小米茶汤能给他带来两万元左右的收入,加上平时还做着水果批发的买卖,年收入能达到八万元以上。
“宝葫芦”里藏着啥秘密
同样将祖业发扬光大的还有集市上的“葫芦哥”。
葫芦哥家三代种葫芦,但真正将葫芦种出了名堂的,还要属葫芦哥。
放在十年前,葫芦哥的葫芦在集市上基本无人问津,就算卖,也就能卖两三块钱,可现在,他摊位前的顾客络绎不绝,驻足问价的不在少数。问及原因,葫芦哥说,现在日子好过了,爱好工艺品的人多了。
其实,在旁人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葫芦哥不光种葫芦,还学会了“画葫芦”。五年前本地葫芦价贱,葫芦哥去外地考察市场,发现经过艺术加工的葫芦在各大文化市场上销售行情却不错,于是他一咬牙,花钱花时间外出学习葫芦加工技术。三四年的工夫,葫芦哥已经掌握了机器雕刻和手工绘画的方法,家里种出的葫芦在他的一双巧手下大变身,价格也翻倍上涨。
“这个酒葫芦怎么卖?”
“68元一个。”
一个15厘米高的葫芦,放在五年前,葫芦哥估计只能卖出五块钱。仔细观察这个酒葫芦,精致中透着一股“呆萌”,葫芦哥讲起了制作过程。挑选大小形态合适的葫芦再进行上色、雕刻等工序,为了防漏,葫芦哥还要在内里涂抹蜂蜡,最后对瓶口进行美化,再加上绑带等装饰物,一个普通的葫芦就变成了顾客爱不释手的酒葫芦。虽然顾客一再砍价,葫芦哥依然坚定,顾客拗不过,还是将其买下。
“你这里最贵的葫芦是哪个?”葫芦哥听罢,转身从一旁的大纸箱里抱出了一个六七十厘米的“宝葫芦”。“这个最低600块钱!少了不卖!”葫芦哥抱着“宝葫芦”,笑呵呵地说道。
“希望新生活像花一样美”
集市一隅,鲜艳的花卉也增添了年味。来赶集的老乡们尽管已经大包小包地提了不少年货,还要再抱上一盆鲜花回家才算圆满。摊位前,老板艾霞忙前忙后,花卉卖出后,还要给每位顾客嘱咐几句养花注意事项。
“大家过年都爱买什么花?”
“乡亲们都喜欢喜庆的花,杜鹃、仙客来、年宵花最受欢迎,还有这种金桔盆栽,买的人也很多,都希望生活过得像花一样美吧!”艾霞笑着说。
摊位上的花卉品种琳琅满目,都在艾霞的照料下鲜艳欲滴,她说卖花的前提是得爱花,每种花的喜好都不同,只有悉心照料长得才好。从结婚起,艾霞就跟丈夫开始从事这一行,从业十来年,他们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有车有房,去年他们又投入了2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花卉大棚,将家里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0余亩。
艾霞性格开朗,跟顾客说话的时候脸上总是堆满了笑容,在整个年集的花市上,她家的摊位最大,光顾的人也最多。艾霞告诉记者,现在生活好了,花卉市场需求量也在增加,买卖好干了,干这行的人也就多了。“同行多了,生意会不会就不好做了?”对于这个问题,艾霞可不这么想,“俺虽然上学不多,但知道干买卖都有个集聚效应,形成规模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这几年,艾霞和丈夫多次去外地考察学习,店里的花卉品种也在不断丰富,她说干这行最重要的就是得不断掌握新技术,花卉品种也得跟上时代才行。“现在我们附近几个村里养花的人也多了,但还都是各人干各人的,要是能成立个技术合作社,能从外面引进能人来带动带动是最好了。”
摊位前,艾霞的弟媳也忙着给顾客搬花,年关是艾霞一家最忙活的时候了,家里的亲戚也都赶来帮忙。艾霞说,现在虽然忙,但心里踏实,希望新的一年里,孩子争气,日子舒心。(本报记者 王飞 张有水)扫码关注更多内容
新闻推荐
维尔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水产农产品冻品集散地。(谢永亮摄)在济南,人尽皆知“维尔康大红肠”,却未必知道其背后的...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