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平刻苦+创新是通往成功的密码
每天三顿帮着打饭,下班后主动帮忙干活,只为了向师傅学习维修设备的技术;在柴油机旁边站立几个小时,被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震得头晕眼花,只为了练习听声看色辨别设备性能的本事;从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学习,熬夜查资料,下班时间请教专家,只为了设计钻机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36年的时间里,从一名农民轮换工成长为胜利油田技能大师,在最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卓越和创新,生动彰显工匠精神,他就是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渤海钻井总公司技术发展中心技能大师张吉平。
1984年,张吉平成为胜利油田的一名钻井工人。最初的钻井工作伴随着恶劣的环境和超强的体力劳动,更有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但是他始终坚持坚守岗位的信念。辛苦的工作并没有阻挡张吉平对学习的渴望,下班后,他不是看书,就是向师傅请教维护和维修设备的技术。张吉平回忆道,为了借阅一本说明书,他每天帮着师傅打饭。张吉平不仅在工作实践中学习,还利用休班时间,自费到济南学习机电维修、电子技术等知识,并学会了钳工、电气焊工等操作技能,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机电维修证书。
张吉平十分热爱学习和钻研,这让同事印象深刻。他的同事回忆,张吉平经常将钻井机械更换的旧部件反复地拆装,反复研究。为了把一个部件完全摸透甚至把手磨破了皮、磨起了泡,但是张吉平全然不顾,反而为掌握了新技术而开心。
长期工作在一线,张吉平深刻意识到,一个小小的技术革新会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钻井队野外作业,非常艰苦,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是制约钻井生产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吉平决定搞钻井自动化研发。这项工作涉及多项专业知识,张吉平没有畏惧,他不断查资料、请教专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把关每一项技术,研制出多项自动化设备。钻井自动化工作效率高,极大地改变了职工的工作环境,但是冬季故障率高,于是追求卓越的张吉平又开始针对液压和控制的创新。他经常晚上加班到深夜,甚至吃饭都用方便面凑合,有时候通宵达旦只为了实践一个灵感。用了五年的时间,张吉平研制成功了十余项钻井自动化设备。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时效,而且每年还创造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多项技术填补了钻井装备自动化的空白,有20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张吉平先后自主完成近155项创新成果,124项获奖,4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5项成果获得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0多项成果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创经济效益两亿多元。
新闻推荐
何勇“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各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各大城市开启“抢人大战”...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