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培育沃土 全力打造“金牌环境”做好服务的“店小二”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有这样的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油然而生。“空气清新,畅快呼吸。”有这样的营商环境,企业家创新创业才能踏实、放心、安心。今天的泉城济南,乘着新旧动能转换、建设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的东风,确立了“高质高端高效”的新时代发展定位,全力打造“金牌环境”,像优化生态环境一样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培育企业创新发展的一方沃土。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响应“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派出由副局级领导带队的13名同志加入各服务队,深入57家企业、单位开展服务工作:强化政策研究,帮助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征收补偿、出让供地、不动产登记等多方面历史遗留问题,服务企业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运用专业特长,帮助企业开展生产空间的选址策划、新建扩建、改造提升等各阶段发展保障工程。同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32个工作组,与32家民营企业结对开展“一对一”帮包服务,由局领导带队,通过现场调研、集体座谈等方式,了解、收集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梳理相关政策法规,编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文件汇编》及《业务办事指南》。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和规划服务职能,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是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翟军表示,他们将秉持“亲清”政商理念,当好为企业服务的“店小二”,推动“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艘大船扬帆起航。
刀刃向内促改革“一次办成”引凤来
不破不立。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最根本的是进行大刀阔斧的体制机制改革。而济南大部制改革的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让所有人看到了这座千年古城革故鼎新的决心。今年年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机构改革后,坚持“一次办成”促改革,实现了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提速提效,把济南的改革红利、优势制度、服务效能和良好环境转化为强大的城市竞争力,全力打造筑巢引凤、对外开放新高地。
完善“两张清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梳理完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权责清单191项,统一明确审批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审批时限、适用范围和前置条件并实行动态管理。对标对表先进地市,以数据共享为支撑,动态认领、维护监管事项清单,梳理填报监管行为数据,完善了自然资源和规划“互联网+监管”事项清单及工作体系。
推进“多审合一”,实施行政审批“减、合、联、压”改革。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取得土地、规划审批、测量测绘、登记办证等6个事项整合为用地、方案、登记3个阶段,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中的房地产项目、实体经济项目办理时限压缩幅度均超过1/3;实现了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合并办理、土地供后监管与规划批后监管合并实施、建设工程设计要求提到了供地前,最大限度保障项目“一次落地成功、拿地即可开工”。
推进“多测合一”,实行“多项测绘、一次委托、成果共享”。研究制定《济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管理办法》,将工程项目审批所需测绘服务全流程打包、一次性测绘,费用由市县(区)政府按照审批权限分别“买单”,真正提高了审批服务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优化了营商环境。
推进减证便民,实现不动产登记“一证取证”“不见面办”。实行新建商品房不动产登记“一证取证”,搭建“全链条”一网通办业务平台。实行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办”,与45家驻济金融机构联网,在银行网点即可申请提交电子抵押业务,登记部门同时认证、登簿发证,实现了10余类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不见面受理”,群众办事实现了“零跑腿”。主动上门“一对一”重心下移服务全覆盖
再好的政策都需要落到实处,如何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了解企业所难、办企业所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81名党员干部分为32个工作组,对新旧动能转换区内32家民营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全体人员下沉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主动上门开展对接服务,宣传他们主要工作职能及本次帮包服务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服务内容,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手续办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需求。针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建立沟通机制,持续跟进把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累计走访服务30家民营企业,占应走访总数(32家)的93.7%。基本实现市委市政府“走访企业全覆盖”的目标。目前正在逐步进行“济企通”平台数据录入工作,坚决落实“两个全覆盖”工作要求。
在一对一帮扶过程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充分利用“盈商润济”云平合,及时传达解读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着力解决“听不到”“看不懂”“享受不到”“干脆不要”等问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在行政审批、融资担保、用地保障、人才引进、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个性化”服务,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同时,还推动企业党建。党员领导干部在当好企业党建指导员的前提下,协助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新党员的发展工作,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党组织,指导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协助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急企业之急化解历史遗留“老大难”
急企业之急、帮企业之困、解企业之难,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让企业“不为难”。11月28日,山东省出版集团及省管企业高质量发展第15服务队向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赠送锦旗,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省出版集团下属企业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表示衷的感谢。
这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企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他们通过解决该企业问题,对行政职能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与该企业相同的因土地登记档案遗失和部分缺失问题造成无法办理正常不动产登记的情况进行了梳理,结合为该企业补充档案资料这一典型案例,起草了《关于解决土地登记档案遗失、档案资料不全的处理意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不动产登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类档案遗失和部分缺失导致不动产登记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的问题,既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更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此类问题找到了出路办法。
企业之事无小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回应群众关切,探索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新机制。聚焦过去因分散登记的不统一、不规范操作,致使部分房屋不能顺利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等问题,坚持“延续历史、分类处置、逐步完善、全面规范”的工作原则,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集体决策、法制保障”的工作机制。2014年,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解决城市建设历史遗留问题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妥善处理国有土地上历史遗留无证住宅、无证非住宅、无证建筑等问题的指导意见,拟定划拨土地上非住宅转移问题初步方案,建立疑难问题研究处理机制,优化拆迁安置房办证流程,设置疑难问题处理“零号窗口”,开辟历史遗留问题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共处理历史遗留无证房屋项目200余个,涉及住宅楼500余幢、500余万平方米;非住宅楼近200幢、200余万平方米;房改后审计整改项目近40个,涉及房屋3200套。
打造金牌投资要素环境
筑好“聚宝盆”
营商环境的营造,离不开“马上就办”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更取决于体制的完善改进、机制的进步提升、流程的重新再造、服务的优化提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用地方面大胆改革创新,为企业发展打造优秀的投资环境,让企业在济发展更有信心。
坚持以新为向、实体优先,全力保障、优先供应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项目用地。积极配合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招商,对纳入招商指导目录的企业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土地征收及供应方面予以全力支持。
坚持灵活供地、降低成本,千方百计保障纳入招商指导目录的企业用地需求。将工业用地除了50年出让期限外,各区政府(管委会)可以结合产业发展周期、用地单位经营水平及济南市产业发展政策,选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多种供地方式。
坚持存量挖潜、节约集约,积极鼓励利用存量工业房产发展新兴产业,鼓励外资制造企业建设高标准厂房。坚持公平参与、共商共建,鼓励外资参与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鼓励各区县政府(管委会)以划拨土地作价出资和入股,同外商共同建设。
坚持创新创优、政策引领,积极研究自贸试验区规划用地政策,支持外资企业入驻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研究制定《关于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规划和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近期提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聚焦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推进自贸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功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规划用地保障职能,大力推进存量土地挖潜,创新综合用地模式,实施亩均效益考核制度,探索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支持外资企业进驻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发展。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集企业齐聚一堂——当好“勤务员”现场解难题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一个地方打造营商环境,最终目的是要聚企业聚人心。营商环境好,已有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外来企业才会想进来创业兴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涌流。而良好营商环境的营造,关键看服务是否便利、是否专业、是否贴心、是否高效、是否公平。
“马上就办”,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风向标,也是发扬“店小二精神”服务企业的重要表征,更是济南雷厉风行、快干实干作风的真实写照。12月9日下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企业座谈会,召集服务部门集聚一堂,现场为企业解疑答惑。山困难问题类型:建设用地指标的问题
东宏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Q
我公司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试点单位,2013年在长清区平安南路征地约150亩建设新厂区,一期厂房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厂房准备近期建设,由于前期规划绿化带和高压线走廊未确定,沿平安南路约25亩土地未征用,严重影响我公司二期厂房建设,希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用地指标比较紧张情况下,能够本着企业实际情况解决土地指标问题。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A
经过调研,该公司平安南路厂区25亩未征用土地,约15亩为代征道路和绿化带,实际厂区净用地约10亩。鉴于一期用地已经供地,并建设完成投入生产,为保证该公司二期厂房建设顺利实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重点保障该公司10亩净用地建设用地指标,并已列入征地计划。
困难问题类型:产教融合项目土地政策
沃尔德集团有限公司Q
“山青院产教融合创新共同中心”项目规划建设拟收购及出让山青院部分教育划拨用地,为尽快实现项目目标,促进高校与地方共赢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升级,能否将土地出让收益最大限度汇集学校,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因为该项目属于山东省首例,能否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隶属部门作为该项目的土地熟化平台。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政策衔接及项目推进。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A
该项目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新举措。作为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定加强组织实施,确保项目落地,土地储备中心可以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
困难问题类型:低效土地通过协议出让方式改造升级
齐鲁鞋城集团有限公司Q
目前我公司拟改造的土地约20亩,其中大部分为公司前身老企业“退二进三”的工业划拨用地,利用原二层老厂房做的齐鲁眼镜批发城。当前公司了解到该地块规划性质为商业。请问是否有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支持这些过去“退二进三”企业利用自有土地,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由我公司继续对该用地实施改造,和一期齐鲁鞋城商业综合体一起实现产业的再次升级?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A
目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报的《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正式文件正在拟定。该《意见》针对于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权属清晰存量的低效建设用地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府收储改造、原土地使用权人改造和市场主体改造三种形式,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除改造开发为商品住宅外,需办理供地手续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其中,对纳入成片改造范围的城镇低效用地,原土地使用权人可优先收购归宗后实施改造,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补交地价办理供地手续。 (本报记者 王宝泓)
新闻推荐
“我深深感谢您对我的救命之恩,感谢您对我精神上的鼓舞,我深深感到您的心就像金子一样发光,您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要做一...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