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围墙”构建生态化校园,舜文化浸润舜耕学子“主旋律”里 传统文化音符动听
舜耕学子在研学中追寻大舜足迹 本版照片均由新时报记者黄中明 摄小学生们的年画作品展示舜耕小学武术展演
“一切为了学生的校园,是没有‘围墙’的。”走进舜耕小学,显眼处是泰山石上的“融合”二字,这正与舜耕小学校长胡爱红打破办学“围墙”的理念相契合,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舜耕小学传统文化课程音符融入了舜文化的主旋律,变得更加丰富、动听。
彩墨润泉城、非遗进校园、开设武术课、传诵古诗词、探寻大舜足迹……这些丰富而动听的“音符”让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心中,让舜耕学子“能文能武”。在胡爱红看来,只要对学生成长有利,学校就愿意打破一切“围墙”。
读万卷书古诗词浸润中感受传统文化
每天早上,舜耕小学语文教师窦成华班里,学生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诵读古诗词,她说,这是“一天里最舒服的时候”,让孩子看到诗词就像看到每天的朋友,自然而然地喜欢、接纳,在诗词浸润中由内而外变成窈窕淑女、谦谦君子。
11月25日,“跟窦成华老师读诗词”已经更新到了第921期。自2012年起,窦成华老师开始做古诗词教育教学研究,现在每天一篇古诗词赏析发布到历山华彩名班主任工作室公众号,“线上线下”推广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让自己有更加丰厚的诗词储备,她购买了大量典籍,按照历史脉络对古诗词进行梳理,“既是为了启智,更是为了育人,在古诗词的熏陶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
付出结出了硕果,窦成华班里的学生每年能背诵古诗词500至600首,还有学生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升入初、高中后,学生笑称还在“吃老本”,还有的学生在写作中融会贯通古诗词,已经“开花吐蕊”。
现在,窦成华带领着老师们做课题研究,让更多老师参与其中。在研学中她也会融入古诗词学习,让小学生在实地实景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行万里路追寻大舜足迹中传承传统文化
不仅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11月13日,舜耕小学五年级小学生从学校一路步行到千佛山,在漫山秋色中追寻大舜足迹,感受舜文化。
当孩子们在舜耕山庄大舜铜像前诵读贯口《尧舜禅让》、在千佛山石图园诵读《少年中国说》,“虽然从舜耕小学到千佛山徒步距离不太远,但沿途有许多大舜留下的足迹,让孩子深刻感受到了济南特有的大舜文化。”五年级六班小学生汲婉清的家长丁女士说,她心情十分激动。
每个小学生手中都有一本研学手册,班主任老师梁英慧说,她带着孩子们背诵其中关于大舜的古诗词,提前做好研学“预习”。窦成华作为领队老师之一,她说研学就是让孩子们在追寻舜文化的足迹中了解济南的变化,让学生不仅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学校德育主任庄颖介绍,这是学校第六届舜文化艺术节的内容之一,每个年级都确定了一个舜文化研究主题,让学生走近、感受、研究舜文化,传承舜文化精髓,弘扬大舜“孝悌信礼勤”的美德,将学校舜文化做成融入文化和历史的综合课程,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彩墨润泉城传神画笔中展现传统文化
以水墨画为基底,敷色、点彩,在宣纸、丝绸、折扇上作画,一幅幅展现着泉城特色的彩墨画在泉水节“圈粉”无数。
这也是深受舜耕学子喜欢的传统文化课程之一。“六年级的每个孩子都会画彩墨画,学生们会根据班级特色进行创作,比如画西游记里的形象等。”有着深厚国画功底的舜耕小学美术教师姜晖说,“彩墨润泉城”的美育主题课程在学校已经开展和研究三年,自己利用专业特长带领孩子们用彩墨画表现泉城的风景、美食等,每周的美术课,都是孩子们期待的时间。
在学校美术教研组长张彦看来,每位美术老师都像是“宝藏”,才会成为孩子们的“真爱”。作为传统文化课程形式的国画,让孩子们在挥洒彩墨中发现和感悟泉城之美。
在学校生态化的教育理念下,每学期都会为学生举办个人画展,很多名“小画家”参加过艺术节展示、济南市图书馆义卖,还与澳门学校进行艺术交流等,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
非遗进校园动手体验真实感受传统文化
10月31日下午,学校“请进来”的非遗项目济南泥塑传承人谷善龙正在给小学生们上关于泥哨制作的陶艺课,让小小的泥哨“唱歌”变成了现实。
在引进非遗项目的同时,学校传统文化体验中心还开设了陶艺、书法、舞蹈、烘焙等课程,在耕读课程时间里,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丰盈着舜耕学子。
美术教师柴蓓蓓现在负责年画课程,年画课程已经开设十几年,创作时老师会讲解年画背后的故事,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学校的6位美术老师都各有专长,也在不断修炼“内功”,带来更多精彩的课程。
值得学校骄傲的是,7个校区的孩子们共同画出了91幅和大舜故事有关的画,一经展出获赞无数,还在济南大学、山东省科技馆进行了展示,提升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音乐课程在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中同样“不示弱”。教师李媛媛说,学校有以大舜文化为主创编的舞蹈《火凤凰》,还正在编排《春闺梦》《刀马旦》等,并将诗词经典进行改编,竹笛、古琴、古筝、柳琴等带着传统文化元素的乐器更是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弘扬武术课程融入武术精神 舜耕学子“能文能武”
除了传统文化的浸润,舜耕小学还弘扬武术课程,让小学生们“能文能武”。今年,在市中区中小学第二届演武大会上,410名舜耕“功夫少年”以精彩的武术展示、富有创意的造型吸引了众人目光。
这离不开学校体育教师的付出。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乔守宇说,对于一所城区学校而言,开设一门新的武术课程意味着老师们要付出更多,舜耕小学生渐渐爱上了传统武术课程,每天下午放学和寒暑假,操场上都能见到武术队学生的身影。
“从基本功到武术操,都包含着老师和孩子们的付出。”乔守宇说,武术不仅仅是为了增强体质,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教学中他也会融入武术精神,“一招一式都有讲究。”学校十分支持武术发展,今年还专门招聘了两名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姜凯和吴贝贝,两名老师各有专长,长拳、少林拳……给学生们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力量”。
庄颖说,学校武术课程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与学校发展传统文化的理念一脉相承,让每一个孩子都受益,都变得更加有“后劲”。
打破“围墙”舜文化主旋律里 每个“音符”都动听
“学校发展传统文化就要打破‘围墙’,引进一切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做法。”校长胡爱红说,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打造,离不开舜文化这个“主旋律”。
从1.0版本到2.0版本,再到3.0版本,学校的课程越来越丰富。在学校老师们眼中,胡爱红是一位有“奇思妙想”的校长,是一位创新和不怕麻烦的校长。庄颖说,“只要对学生成长有利,校长都会非常支持,还会为老师‘支招’。”
尽管已经担任校长多年,但胡爱红一直永葆教育的热情。她说,学校一直倡导生态化理念,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都受益。学校会为学生搭建丰富广阔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特长的一方天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尽管这意味着学校和老师会付出很多,但看到孩子们在学校浸润后摘得“硕果”,作为校长的她,心里是踏实、欣慰、自豪的。(新时报记者柴颖颖)
新闻推荐
扑火中常见的几种人身伤害事故很多时候,在扑救森林火灾的时候都会发生人员伤亡。那么,扑火时为什么会发生意外?又会造成...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