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四地同祭遇难同胞,近200名寻访团学子纷纷写下感言 “凄厉的警报响起,我不再是历史的过客”
14日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广场上,近200名寻访团师生代表庄严宣誓。新时报记者刘玉乐 摄
济南,南京。
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普德寺丛葬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双城、四地、三天两夜。截至14日下午,由济南时报·新时报APP组织策划的“铸我民族之魂 爱我中华大地——2019山东大学生国家公祭双城祭”正式结束旅程,近200名寻访团师生代表用真诚的内心、庄严的仪式向遇难同胞表达哀思。而真正触摸历史的这段经历,也成为莘莘学子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30万,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
寻访团的最后一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4日清晨,队伍早早赶到现场,成为第一批到达默哀宣誓的队伍。入馆前,穿过长长的雕塑长廊,很多人已经眼含热泪。一名学生说,最让他震撼的是那位衣衫褴褛的母亲雕像,她捧着被戕害的孩子,双目空洞向天哭嚎,“导游说,这不是艺术创作,全部来源于真实图片,碑文上写的是‘家破人亡,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的妻子,苍天啊……’当时的南京城到底是怎样的炼狱?”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广场上,近200名寻访团师生代表庄严宣誓——“山河同悲,炼狱六周,哀哉国殇。霎时民族觉醒,独立解放,虽多难亦兴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生生不息,渐图国运日昌。和平发展,团结共进,民族复兴,圆梦在望。我辈青年,当勇担重任,奋发图强,砥砺向前方。”声音响彻四周。
济南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李昂财在写满遇难者姓名的哭墙前伫立良久。前一天,他也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的烈士名单前站了许久。他说,看到这些名字,就会深刻体会到,30万不只是一个冰冷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看,有很多人,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他们可能是兄弟,可能是姐妹,当他们同时离去,家中父母得有多悲痛啊!”李昂才说,还有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的那些烈士,看介绍,很多都是上世纪的“00后”,“我们也是‘00后’,但他们在我们这个年纪,却为了和平和国家美好的未来牺牲了,我们怎能不守好这太平盛世?”
无数次学习,都不如一次遇见
沿着历史的足迹,一路走下来,学生们都说感触良多。
山东女子学院赵明凯说:“来到南京,我们仿佛穿越历史,又触摸到了那段时光。”
她的同学井雪说:“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三天两夜。当我为逝去的同胞在街头默哀时,当我手捧菊花时,我深切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沉重!从小到大在课本上的无数次学习都不及一次遇见你,南京!”
让济南幼高专夏婉雯印象最深的,是此前报道的坚持26年拍摄南京大屠杀纪念的高龄伉俪老兵,“老人颤抖的手里紧紧攥着相机,或许这段历史对于他们来说有特殊的感情,在一旁看着的我,心中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们必须牢记历史,不光是记住民族的伤痛,更有那不屈的抗争。”
齐鲁工业大学的郑兴宇每到一处都记下心得。他说,12月13日,10:01—10:03的南京城让他满心震撼。“凄厉的警报响起,所有人停下脚步,时间仿佛凝固,经历了这座城最‘安静’的一刻,我就不再是这段历史的过客”。在回程的路上,他写道:“明朝修建的古城墙上满是弹痕;17处从葬地悼念着罹难者的魂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详实地记录着那段历史……历史在南京身上刻下了触目惊心的伤痕,遥远的地方仿佛传来哭声。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懂南京的痛。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先辈,如果我能回到过去与你们相遇,我一定会握紧你的手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吾辈学子,定当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这是几乎所有学子的心声。在他们的感言中,奋斗、自强、发愤图强是出现最多的字眼。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加油吧!少年!(新时报记者昀勍 石晓丹)
新闻推荐
14日,诵读大赛决赛在济南市图书馆举行。新时报记者黄中明摄让世界听到我的声音!12月14日,在市图书馆,第三届济南市“...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