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区4家实体店、6个团购群,激烈竞争的背后是 社区“生鲜圈”

济南日报 2019-11-27 11:16 大字

生鲜产品货架(卢虹摄)

□本报记者卢 虹

11月22日,社区生鲜电商平台的“黑马”呆萝卜声明,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紧张,公司日常经营受到重大影响。这可不是一家小公司,今年7月份,刚刚拿到6.3亿元巨额A轮融资,在4省19市共有上千家门店。

不论生活如何变化,人们对于买菜这件事的诉求从来没有改变过。越来越多人瞄准生鲜这块蛋糕——有的人选择动动手指点一下手机软件;有的人更直观地到身边的生鲜小店挑选;有的人从社区团购群中订购下单;有的人依然钟情于菜市场的“早集”……

作为一门传统生意,生鲜在济南这样一个宜居城市里,正以惊人的速度拥抱社区,在人口密度大的居民区更似“围城”,关于菜场的战事不断升级。拿到巨额融资的呆萝卜都“呆”了,究竟这块蛋糕的“味道”如何?日前,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线下的“吐槽”“敌手太多,鲜果蔬不鲜”

“今日不同往昔,能在卖菜上赚钱很不容易。”张先生在槐荫区济南西站附近开了一家鲜果蔬店,“2016年刚开店时,虽然周边小区入住率不够高,但这片只有我一家生鲜店,当时生意还不错。”

但最近一年来,“生意愈发难做了”。随着周边人气的变旺,五六百米的一条街已经布局4家便利店,而且还有“后台”较硬的连锁店。张先生感叹道,“竞争太激烈了,要不是店里压着几十万元的货,真是不想撑下去了。”

“生鲜店都是小本生意,一般一单也就十几元,毛利不足15%。”张先生说,租金、人工、物业、水电这些是固定支出成本,但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成本是,果蔬的损耗费。“果蔬经营是个细活,如果管理不好,损耗高达三四成。如果客流量越少,损耗就会越多,我们的进购积极性则越低,顾客也必将越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这种生鲜门店扎堆,贴身肉搏相互厮杀的现象,从全国范围来看,并非个案。记者走访很多繁华街区和居民区发现,有的小区入口两侧均有同类小店,甚至是“一步一店”。这样密集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让张先生这样的店主“难上加难”。

线上的“无奈”“竞争激烈,客户黏性不够”

更糟糕的是,让张先生感到生存压力的,远远不止“邻居”抢走的生意——除了实体同行间的惨烈竞争之外,当前线上社区团购方兴未艾,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无论哪一层面,都足以让传统街边小店感到“胸闷”,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家庭消费结构模式。

对比线下实体门店,线上社区团购具备诸多“天然优势”:比如采用预售模式,以销定采;直达消费社区,最后100米消费者自提……“手机上有6个‘社区团购群’,基本都主打果蔬、海鲜。”上班族李女士对生鲜品的日常消费,主要来自社区便利店、团购群以及手机软件,“没有固定喜好的购买渠道,哪个方便选择哪个。”

“对社区团购群来说,的确是忠诚度的较量。”作为一家社区团购群的团长,刘艳也深有感触,“刚兴起时,平台有较多优惠券,现在同一小区都有多家平台并存的情况,优惠活动也逐渐变少,消费者的新鲜感在丧失。并且上线货品也多有重合,虽然群中有400多人,但每次团购的订单数并不多。”

打开手机,一连串的生鲜手机应用程序:美团买菜、京东到家、每日优鲜……这些电商依托线上下单和线下配送的O2O模式对消费者提供生鲜到家服务。“闲暇时会刷刷手机,看看平台有没有满减优惠。”李女士偶尔也会从线上“蹭实惠”。

消费者的“选择”看重的是品质、便利和价格

不论是传统街头小店、还是社区团购群,或是玩转潮流的电商平台,消费者体验的本质没有改变,消费者自然都想亲身感受到新鲜的品质、便利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

“选择在线上购买生鲜商品的大部分是收入较高的年轻群体。与商品质量相比,他们更看重线上丰富的商品种类,以及便利的购物体验。”麦肯锡在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18-24岁的消费者最看重“便利性”和“品种”,而“价格”只排到第六位;35岁到44岁的群体最看重“质量”和“品种”,而价格同样只排到第六位;55岁到65岁的群体最看重“品种”和“质量”,即使在这个经常买菜的群体中,价格也只排到第三位。

“巨头电商的优势在于资本、渠道、资源和经验都比较丰富,而‘小玩家’在选择商品、运营方式、社区管理上的灵活性要强,各有弊端和优势。”从事新零售行业多年的赵健表示,主要看谁会玩,谁在坚持用心玩。从目前市场来看,高度同质化很可能成为一道壁垒,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拓展市场、不断提高消费者忠诚度,“优者胜出”。

如此看来,即便生鲜赛道充满“血腥”竞争,但对社区生鲜这座“富矿”而言,只有坚守最本质的规律——把好供应链、消费者需求和商品品质,任何玩家都有机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相关链接

前三季度全国新开便利店1.2万家

较2018年底增长21%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商务部对55家跨区域便利店企业的调查统计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新开门店1.2万家,较2018年底增长21%。

据悉,推动便利店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加快连锁便利店发展”等20条政策措施。在各项扶持政策带动下,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步伐加快,布局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

根据商务部零售业典型调查统计,前三季度便利店业态销售额同比增长6.3%,继续位居主要零售业态首位。龙头企业看好市场预期,纷纷加大投入、拓展布局,今年55家跨区域发展企业新进入70个地级以上城市,其中省会城市12个,尤其是外资企业大幅加大对中国市场投入。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均有国际便利店品牌入驻,品牌连锁便利店布局更加优化。

各地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支持便利店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北京市鼓励新建地铁站内开设便利店,对便利店经营早餐、销售蔬菜予以资金支持;厦门市在24小时便利店内设置自助设备,可进行办理临时身份证、缴纳交通罚款等多项政务服务。同时,积极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多家连锁便利店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食品保质期进行管理,过期食品无法结账、系统自动提醒更换;一些企业大规模铺设自助收银机,有效减少排队时间。

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工作,积极协调部门联合出台政策文件,推动地方加大支持力度,对便利店在网点布局、证照办理、经营许可、商品服务供给、物流体系和数字化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优化便利店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摘自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新闻推荐

给干部配上“成长导师”

编者按近年来,济南市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干部数据库,大胆任用、跟踪培养、为担当作为者兜底撑腰。围绕干部正向激励,形成...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