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信息化“新引擎”踏上教育现代化新征程,济南教育发展有了“互联网翅膀”让师生共享“智慧”学习
“互动云课堂”实现了两校学生同上一节课。(史春勇 摄)
用电子校徽刷一下借书设备,点击屏幕上的“借书”,然后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把自己心仪的图书借回家仔细阅读了……这是济南市博文小学学生孙绪烨从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日常操作”,随着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孙绪烨胸前的电子校徽作用越来越大。
现如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再单纯是技术和资源上的建设与应用,而是更多地指向教育技术与人的关系,构建生生不息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济南市教育局以育人为核心,回归本真,以让师生共创“智慧”学习生活,打造“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的有温度的济南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今年教育部组织的2018年度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中,全国共有40个优秀区域入围,济南市榜上有名。
“教育云”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有了“互联网翅膀”
11月22日上午9:00,济南市博文小学的录播教室里,学校音乐教研组长孙毅正在给四年级一班的学生们讲授彝族音乐的特色。远在23公里外的博文小学高王分校的同学们,则通过网络与博文的学生们共同参与其中。整堂课上,两校间师生频频活动交流,学生间互动亲切自然,阵阵掌声和鼓励的话语在网络间传递。
“互动云课堂颠覆了以往的课堂,课堂上,老师既要关注本校的学生,还要关注分校的学生,并随时与高王分校的师生交流、互动,并根据两校学生的不同需要设计教学环节。”孙毅告诉记者,之前,学校教师需要每周到高王分校去送课,比较耽误时间,现在是随时开展“云课堂”和“云教研”,方便快捷。
随着天桥教育智慧云平台建设的日臻完善,录播教室的直播互动已经成为天桥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落实家长学校、学生集体培训的主要途径。
“我们学校没有大会议室,自2015年起,学校开展的面向全体家长和学生的培训活动,均利用了录播教室的直播功能。2017年,我们又尝试黄河南北直播‘互动云课堂’的教学研究。”博文小学校长孙敏告诉记者,最初,学校只是针对个别学科中的重难点课例进行集中研讨,后来慢慢完善成为选派总校优秀教师执教,分校教师作为助教,利用直播平台、录播教室,点对点呼叫连接,实现了“一人执教黄河南北、总校分校学生同上一节课”的愿望。
据悉,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2016年,博文小学便结合学校实际研发了济南市博文小学选课系统、济南市博文小学双线阅读平台。2017年又打造了博文小学资源库,同时开启了以评价为落脚点的“最美博文”教育教学评价平台的研发,推出了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行为习惯管理和教学管理,图书借阅为一体的综合评价平台。
依托无形的“云”和有形的“端”,济南市各学校的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学校有了“互联网翅膀”。历城二中“普惠创客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课题荣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基于知识图谱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实现了创客教育、学科教学的精准教学和学习。高新区实验中学《互动教室的建设与应用》则入选了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
“一张网”链接全市开通网络学习空间243万多个
在“云时代”背景下,教学由“黑板+粉笔”升级为“电脑+平板”,甚至是更先进的方式。这种进步不仅带来教学方式的变化,更多的是带来了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如何借助“云”力量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济南教育人有着自己的路径。
据介绍,济南教育信息化已纳入“智慧泉城”建设,济南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迁移至市政务云计算中心运行,实现区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全市师生空间唯一、用户统一、师生人人能交流、活动人人能参与、资源人人能共享、应用人人能使用,解决了重复建设、信息孤岛、信息安全等问题,形成了全市“一张网”。通过人人通平台,实现了教育大数据与济南市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截至2019年10月,济南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开通网络学习空间243万多个,其中教师空间72317个,学生空间782660个,家长空间1559160个,班级空间19915个,学校空间1281个。
在济南外国语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网络空间开通率100%,创建了“济南外国语学校学生线上课程”。学校学科组设计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课程目录、教师线上工作任务单,并通过智慧教学模块的“课前导学”“课后作业”等发送给学生。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后,将完成的作业上传至空间,小组长定期通过平台晾晒作业,组织本组同学相互检查对错,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反馈单向老师汇报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进行线上交流。学生足不出户,想学就学、合作探究的模式,实现了教师施教、学生学习、家长配合、学校管理的有机统一。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打造了学生学习共同体。”济南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张纪余表示。
“新动能”教学相长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去年1月,市教育局出台《济南市中小学寒暑假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在国内率先开启以“课程化”为主要标志的学生假期生活科学指导方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寒暑假加强统筹规划、科学指导、特色推进,将假期教育的“空白期”变为“可为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自此,每到寒暑假,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名师直播课程总会在济南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按时上线,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登录学习,不仅可以免费使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还可以实时与名师互动,大大提高了假期的学习效率。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各中小学校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共开发7个指标类寒暑假课程,其中学科类1531门、阅读类912门、综合实践类1018门、研学类430门、艺术素养与健康877门、传统文化类640门、其他类146门,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假期中小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参与寒暑假课程过程中,体验到了属于自己的收获和快乐。
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利用平台组织“亲子共读一本书”“社会观察家”等德育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学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平台上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人次突破6万,作品34564件,展示了学生们富有内涵的学习生活。其中,济钢高中连续3年使用平台为学生录制假期自修微课。济南中学240多名老师合力为学生准备优质资源,上传资源总数达6795份。市中区泉海小学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围绕学生素养提升,以角色体验的形式设计了必修和选修两大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套餐来学习。
市教育局还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设了家庭教育电视课堂《周末家长会》,从2016年10月起,每周一期,目前已有100余期。栏目把服务家长放在首位,已经成为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教子宝典。同时,栏目线上线下结合,走进社区送课,与居民面对面,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与学校物理空间从技术、内容到理念的融合。在部分试点学校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信息化连接、数字化应用、智慧化服务的智慧学习空间。师生通过智慧终端的应用,在“教、学、测、评”和小组合作全过程中进行伴随式数据收集与大数据分析,更高效的教、更自主的学,以及学习结果的即时反馈与分享,形成了学生竞相发展、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动能。(本报记者 史春勇)
新闻推荐
历下文明交通志愿岗3天报名过百人大学生上街“执勤”将成为常态
本报11月24日讯(记者杨晨)“您好,请沿着斑马线走。”在泉城路芙蓉街路口,眼见一位市民要违规横穿马路,一位手举“文明交通...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