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相近 图标类似 开发成本低 小心高仿手机APP 这个“李鬼”很危险
网上转账缴费、处理罚单、买火车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APP处理各种事务。记者调查发现,在手机应用市场中,一些通过相近名称、类似图标制作的高仿App令人难辨真假,给不少用户造成财产损失。
高仿APP设陷阱
赚取广告收益、窃取个人信息
济南市民成栋前不久为网上处理汽车交通罚单,试图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公安部推出的“交管12123”App。搜索结果第一位的为一款名为“12123”的软件,且APP图标为一个“违”字。下载使用后才发现,这款App是一款高仿App,不仅无法处理违章,还含有大量广告。
记者在多个应用商店检索发现,此类App“李鬼”并不少见。例如,北京公交集团推出的“北京公交”App,可用来刷码乘公交。但在安智网、酷安网等应用市场中检索“北京公交”,排名前几位的应用多为“北京实时公交”“北京公交在线”等App,下载量最高的达30.8万次。打开上述App后,界面非常简单,也不具备刷码乘车功能,且都包含不少广告。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高仿APP还通过伪装成官方软件窃取用户个人信息。济南市民罗腾告诉记者,他此前为在济南一家医院挂号,在应用市场中下载了这家医院的App,并填写了电子病历,其中包含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职业等个人信息。但之后发现,所下载的并不是官方App。“这款App的下载量近10万,窃取了大量个人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罗腾说。
记者发现,高仿App在电商平台的应用中也较为普遍。不少商家利用高仿App销售山寨货品。
记者分别核实高仿App“12123”“北京公交在线”等是否与官方推出的应用有关联。相关工作人员均告诉记者,这些App与官方应用无任何关系。
开发难度并不高
5万元即可开发一个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高仿App开发者为第三方公司。以“北京实时公交”为例,开发者为江苏一家商贸有限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该公司经营范围为“化妆品、服装、日用百货销售”。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高仿App盈利主要靠应用内的大量广告赚取广告费,开发难度并不高。
记者联系了一个App开发团队,并向对方提出想开发图标和名字都模仿一款学习类应用的高仿App。对方表示,只要不是要求“一模一样”,就都可以实现。费用在5万元左右,开发周期大约一个月。
业内人士表示,开发一款高仿App,花费数万元可以长期赚取广告收益。应用市场在对上架的App进行审核时,机器审核只进行病毒和兼容性测试,人工审核一般只审核名称、内容是否存在违规,对App名称、图标、宣传语等内容是否存在模仿,多数应用市场都疏于甄别。
治理难度大已形成危害网络安全产业链
360发布的《2018年双十一购物安全生态报告》显示,一个月时间内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的数量接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个,高仿App已形成危害用户网络安全的产业链。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福建、河北等地网信部门关停下架的应用中不乏高仿类App。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沈括说,高仿APP对于正版应用的模仿,已经涉嫌侵权,对用户产生了实质性危害。但是,目前在打击高仿App的过程中,存在多方协调难、举报下架过程漫长、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等因素,给一些不法企业从事违规行为提供了空间。
专家建议,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应进行联合执法,严肃查处高仿App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
吴沈括说,各大应用市场作为平台方,应对入驻应用软件提交的信息尽到法定和约定的审查、登记、检查监控义务,从源头治理高仿App问题。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无人机表演、经典诵读、童话剧展演、小公民论坛……近日,长清区首届教育教学学术年会暨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研会闭幕。在历...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