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着老济南“记忆”,要一直讲下去老导游:不导景点导“故事”
在去年的“泉城记忆”活动中,社工组织“老济南记忆馆”文化保育项目受到关注,这个团队里的导游志愿者由普通的社区居民组成。作为项目里的第一个“老导游”,刘树林被邀请参加了当时的座谈会,会上他曾一度感慨:“再不把我们知道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泉城记忆”活动举办四年,看到了众多普通的泉城市民,正用各自的方式热爱着这片土地。刘树林、张庆祥、李桂英,老导游们就在百年老宅里,讲起了他们为宣传泉水文化所做的坚持与努力……
芙蓉街的青石板,刘树林不知走了多少遍,每到一处宅子,它的前世今生就能娓娓道来。老先生说:“市民想知道老城的故事,走过景点的游客也想更深地了解这座城,讲给他们听,在我看来这就是文化的传播、传承。”
自2013年加入老济南记忆馆文化保育项目导游志愿者的行列,在刘树林的带动下,有20余名社区居民也加入进“老导游”这个队伍。这里有他们生活过的痕迹,祖辈父辈曾目睹百年老街巷的变迁,用自己的方式宣传老济南,传承济南文化。张庆祥、李桂英便是其中的成员,在刘树林的带动下,两人分别于2016年、2017年做起“老导游”,已经讲了上百场。“带着济南方言特有的韵味讲咱老城的故事,因为生活在这,我们比专业的更有感情。”他们说道。不过要当好导游可不简单,讲稿得自己写,内容里不光有自己的经历,还得是真实的故事。为了这讲稿,张庆祥就没少跑图书馆,一遍遍地补充修改。有了讲稿还得有口才,说得清楚,游客才能听得明白。目前能坚持讲下来的老居民大约有20名左右,他们更想有新的力量参与。济南在发展,需要让后人知道中间的发展过程,有的老建筑没了,许多记忆也消失了。知道这些记忆和故事的人为数不多,他们就想把记忆里关于老城区的故事留下来。
刘树林称他们不是导“游”,是导“故事”。他们是生在这长在这的一代人,每个人都有故事。“我相信那些带着历史和生活气息的故事才是济南文化中最精彩的。”他说。值得高兴的是,现在有了小讲解员的加入,更有了劲头与希望。
(新时报记者张丽娟)扫码看视频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12日讯(记者刘彪)今天下午,中德(欧)合作项目精准对接会在济南举办。作为第五届“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