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治堵精准施策 保畅通提质增效 济南交警扎实推进“城市畅行”战略纪实
参观“济南交通大脑”。无人机执法。文明交通志愿者
“5选1”教育惩戒管理模式。 路口交通秩序井然。
城市车辆逐年增长,道路通行关系市民生活,也考验城市管理者智慧。除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济南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成为治堵新发力点。在顶层设计优化、公交慢行保障、交通设施提升、交通组织增效、静态交通规范、文明交通塑造等方面,都能看到“济南交通大脑”和大数据发挥的“智慧”作用。
“城市交通质量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水平,要立足城市发展大局,统筹推进城市提升‘六大行动’,要在精致、精细管理上多下功夫,坚持‘道路资源精耕细作、路口渠划寸土必争、信号配时分秒必夺’,创出更多交通渠划和组织样板,提升路网整体通行效能,巩固交通拥堵缓解态势,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出行品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支队长曹凤阳认为,提升公安交管工作的效能和战斗力,引领支撑是科技创新,内涵要义是警务机制改革,外延表现是城市交通文明的提升,要聚焦内涵,抓住关键,释放外延,以基层一线的内需为牵引,以社会发展的外需为动力,不断提升智慧交通的层次和质量,推升警务效能的优化和升级,保持科技发展的“航速”,实施“城市畅行”战略,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树立“城市交通文明畅通提升标杆”。
●顶层设计优化篇
助力城市文明形象提档升级
当前,城市交通通畅已经成为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今年以来,支队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在市公安局党委领导下,从科技治堵、秩序治堵、机制改革治堵等3个方面入手,全力打造有温度的接警台,落实快速反应,道路通行效率、居民出行品质大幅提升,助力济南市营商环境和城市文明形象提档升级。
从科技治堵入手:强化视频闭环巡检,精准掌握全网交通运行态势。充分利用全市3700套卡口、电警等前端感知设备,日均采集过车信息2000万辆次,结合58处AR鹰眼实景监控系统,实现路况态势实时呈现、警情事件快速定位跟踪,依托“济南交通大脑”,指挥调度平台视频闭环机制,及时发现路面交通事故、拥堵、故障车辆、信号设施故障等影响畅通、安全的异常交通事件,通过路面警力快速反应,闭环督导机制,建立交通路面态势的闭环掌控;消红变绿,把握堵点、红线,每日通过视频巡检发现后,第一时间调度处置,通过远程调控方式,在节省警力投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科技管控效能,及时化解交通拥堵和车辆排队距离;精准诱导,高效服务市民出行。通过120面交通诱导大屏/省市交通广播等载体,多途径实时发布路况信息、停车资源等动静态数据;加强与高德、滴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媒体客户端合作,推送各类信息215万余次,微博交警报路况阅读量超5.2亿人次。
从秩序治堵入手:巩固文明交通创建成果,规范全市道路交通秩序,向秩序要畅通。强化“情指勤一体化”作战,开展“空警2019系列行动”11波次,强化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影响城市道路畅通行为的视频抓拍,确保车辆有序通行,今年以来共查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28万余起,违法变道11.2万起,加塞5.3万起,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1357起;深化“路口革命”,加大路口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劝阻、查处力度,通过路口大屏幕“曝光台”实时曝光路口不文明行为,加强现场教育力度。充分发挥文明交通志愿者、保安等管理队伍作用,提高管控覆盖率。截至目前,共查处路口行人、非机动车违法11.8万余起;以静制动,常态化管控静态秩序。强化“禁停、限停、准停、临停”四类停车分类管理制度,通过“白+黑”等方式,查处违法停车131万余起,拖车4.4万辆。同时强化共享单车管理,打造济南模式,实现租赁自行车规范停放和总量控制,方便市民绿色出行。
从机制改革治堵入手:发挥交通勤务牵引作用,通过警力整合、要素重构、流程再造实现警务运行效能倍增,助力治堵效能提升。将轻微事故快处与“122”接处警改革同步推进,组建专业接警服务团队,构建全员接警新模式,接警速度提升60%以上。截至目前,远程调处中心共电话指导快处32443起,通过平台上传案件11491起,远程定责6452起,调处成功率96%以上,大大降低了因交通事故导致的道路拥堵。推行“警保联动”,保险理赔员与交警共同上路巡查,现场定责快速理赔,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把警力压向路面,建立“一警一辅”的180辆大功率摩托车铁骑巡逻力量,实行网格化勤务,打造“5至15分钟处警圈”,推动道路管控效能突破提升;通过实时基础信息和情报作战平台,实现辖区全视频覆盖、堵点乱点信息自动推送;统一业务信息推送出入口,实现“针眼”式汇聚,构建“由路面到桌面、由桌面到掌心”的现代化勤务新机制。
●文明交通塑造篇
让交通文明之花常开不败
今年以来,历下交警大队把规范执法作为保持荣誉、创新发展的生命线,不断追求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辖区内创新推出非机动车、行人轻微道路交通违法“5选1”教育惩戒管理模式,成立历下区新时代文明骑士联盟,启动“创城再出发,文明我先行”文明示范路口认领认管活动,让交通文明之花在辖区内常开不败。勇于创新,“5选1”模式实现常态化、机制化、规范化。9月3日起,大队在辖区范围内率先试点推行“非机动车、行人轻微道路交通违法‘5选1’教育惩戒管理模式”,指挥中心每天调度汇总5种教育惩戒模式的处罚情况,并在相关考核中增加该项业务考核的比重。特别是针对辖区文明示范路口,选调优秀的骨干民警和辅警,指定路口岗组长定点承包路口,并签订路口“零违法”责任状。指挥中心安排专人视频巡检重点路口,定期组织岗组长观看路口监控视频,会商存在的问题,在比学赶帮超中进一步提升路口管理水平,力争实现路口秩序“零违法”。
善于借力,注重策动全社会广泛参与文明交通塑造行动。9月5日,大队联合区委宣传部启动“创城再出发,文明我先行”文明示范路口认领认管暨历下区新时代文明骑士联盟成立仪式,驻区文明单位代表宣读《文明交通倡议书》,并由大队现场公布20个驻区文明单位认领认管的路口路段及其相对应的职责。至此,辖区55个主干道交叉路口实现了志愿者全覆盖。协调历下区文明委和综治办,将社区道路和背街小巷的管理纳入所属各办事处管理范畴,由区静态管理办公室进行统一考核,量化赋分,充分调动辖区办事处、居委会参与文明交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此外,在静态秩序管理工作中,坚持刚柔并济的原则,在道路资源和停车需求深入调研基础上,将辖区道路划分为“禁停、准停、限停和临停”四类。对42条禁停示范道路加大管控力度,在居民小区周边设置夜间限时停放泊位,既规范了道路静态秩序,又回应了民生诉求,真正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交通组织增效篇
环境整治促进交通品质提升
改造饮虎池街全线、推动舜耕山庄交通组织优化、实施建国小经三路市妇幼保健院路段提升改造……今年以来,市中交警大队借助信号远程系统实现“消红变绿”常态化,交通大脑数据指导主干道信号配时实现动态调整,景区周边固化节假日信号配时模式,优化信号灯配时,推进“路口革命”,优化路口交通组织,着力城市“综合环境”治理。
饮虎池街改造提升推动回民小区综合交通环境治理。饮虎池街是连接共青团路与泺源大街的南北通道,全长476米,曾经是济南回民小区烧烤一条街,被很多人誉为济南版“深夜食堂”。大队借拆违之势,打通饮虎池街的拥堵瓶颈,按照道路建设规划对饮虎池街进行了拓宽,合理规划路权,确保了双向三车道通行的规划设计,彻底解决了车辆通行问题。借创城之势,积极推动辖区协调泺源街道办事处投资38万元,用时36天,按照“拆违拆临打通主路—完善设施疏通支路—精雕细琢细化道路”三步走规划,规范南端“62米的断头路”人非分离,安装护栏263米,道路东侧规划路侧停车泊位12个,机动车实施双向两车道通行,人行道增设石鼓66个,沿线3座“口袋公园”绿化面积达36.7%的绿化景观衬托,使老旧小区居民的交通品质大幅提升。大队通过阶段性环境综合治理、微循环提升,让整个片区综合环境焕然一新。
建国小经三路市妇幼保健院路段提升改造彻底解决路段内拥堵问题,纬一路增加掉头口,缓解核心区域交通压力,打造了“三区三圈”管理典范。大队以“情指勤督一体化”勤务机制改革为契机,紧抓“秩序、民意、快反、效果”4项重点工作,发挥科技应用效果,提升有效管控能力,推动区域内医院、学校、单位等社会化治理共管共治,让辖区交通管理工作精细化、智慧化、法治化、品质化。
●交通设施提升篇
升级硬件设施探索共享共治
涵养路口文化,如果仅仅是依靠交通管理者的苦口婆心那远远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度和硬件设备的配合,以及需要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自觉维护。近日,不少市民晚间骑车途经经十路市五院路口时,会被路口白色遮阳棚下文艺范儿十足的彩色镭射投影标语所吸引,地面上的投影内容将泉城元素与路口交通文明理念巧妙融为一体,路人无不交口称赞……连日来,槐荫交警大队提升路口文明交通动作不断、新招迭出,赢得社会各界一致认可。
日前,经十路西段多个路口在安装“白鹭”遮阳棚的同时,还配套升级引进文艺范儿的地面投影灯,将路口交通文明理念巧妙融入其中,引导市民进一步提升路口文明素养。据悉,这是槐荫交警大队设计引进的路口文明提升项目之一,在全市首次启用了地面投影灯装置,以走心的文本内容辅之以泉标等富有济南特色的美术元素,引导非机动车交通参与者文明骑车。不少市民曾经在宽厚里等地方看到过地面投影灯,酷炫而新潮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槐荫交警大队不仅在路口升级硬件设施,还在辖区各个路口推出了不同职业群体认领路口新招。目前,90后青年共产党员、白衣天使、环卫工、重点车辆驾驶人、邮区中心局、渣土运输企业以及各街道办事处等职业群体已经认领了9个文明交通路口,交警为36名志愿者配备了绶带、哨子和红色小旗,经培训后上岗执勤,在文明路口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成了城市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槐荫的多职业群体路口认领、软硬件同步升级,为探索共治共享新格局做出有益尝试。
●交通状况优化篇
打造连接黄河两岸的“安全桥”
今年以来,天桥交警大队针对辖区交通拥堵点位通过高德滴滴大数据平台研判分析,结合民生警务平台群众的诉求,分析梳理辖区的拥堵点位,精准发力,先后对三个路口进行了改造,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特别是通过对建邦黄河大桥南头实施路口渠划、信号优化、勤务调整等措施,交通状况明显改善,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建邦黄河大桥作为连接黄河桥南桥北的重要通道,交通流量非常大,一度成为天桥拥堵的主要路口。对此,大队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对该路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创新性地提出了车道四变三、逆向可变车道、掉头口前置、信号优化、路口渠划等10项改造措施,交通拥堵指数下降至1.1,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善。
建邦黄河大桥在促进黄河南北两岸经济齐飞、便民利民惠民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交通隐患。大队通过交通大脑数据分析研判,每天早上5时至7时桥北地区大批农民兄弟结伴乘坐面包车过桥进市,很多面包车严重超员,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为消除安全隐患,大队根据大数据研判指导建立了早查机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指挥调度和现场查处相结合的勤务模式,加大对面包车超员违法的查处,极大地消除了安全隐患。他们在查处面包车超员违法的同时不忘安全教育,违法行为逐月减少,很多农民工也明白了“出行不忘安全”的道理。大队根据交通流量特点建立了建邦大桥早晚高峰、平峰和节假日三种勤务模式,提升交通事故处理、故障车辆救援和群众救助快速反应能力,建立了一条守护群众安全的生命线,保障了大桥的安全畅通。
自此,建邦黄河大桥也成为连接黄河两岸的“安全桥”。
●渣土车辆管控篇
实现实时感知和精准打击
今年以来,历城交警大队始终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的原则,发挥“济南交通大脑”中“车研网、渣土车通行备案、动态违法预警打击”3个功能模块作用,通过GPS轨迹追踪、电子围栏、图片二次识别以及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强化对渣土车由“工地—路面—消纳场”全过程、全时空、全领域的闭环式管理,实现渣土车重点违法行为实时感知和精准打击,进一步丰富民警路面管控、违法打击手段。根据渣土车的运行规律,大队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1+3”渣土车整治工作机制,取得良好成效。
坚持情报导防,调研摸排明确工作重点。按照上级公安机关要求,大队抽调专职民警成立渣土车整治工作专班,全面摸排了辖区在建的出土工地、消纳场、渣土运输企业及渣土车辆,形成了详细的电子台账,详细记录所在位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渣土清运量等信息,并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运输单位逐一签订安全运输保证书。坚持情报引领,结合往年违法、事故数据以及民意诉求研判渣土车通行、违法多发区域和违法特点,确定了渣土车主要运行路线,并展开全面整治。
坚持线上线下,联合整治形成工作合力。线上,在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后台部署人脸深度识别功能模块。线下,大队密切与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联合区城管执法局、区城乡交通运输局、各街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坚持疏堵同步,宣管结合优化服务环境。一方面建立企业走访服务机制。深入渣土车运输企业进行走访,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困难,对守法企业进行鼓励的同时,积极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建立违法曝光机制。大队多次组织各类媒体对渣土车重点违法进行曝光,对渣土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排序,发布企业和车辆守法情况红黑榜。大队还重点向辖区企业推广了针对大货车右转盲区易引发死亡交通事故而专门研发的渣土车右转“盲区哨兵”系统,帮助企业自主开展技术革新,降低事故发生率。(文/图 本报记者 杨晨 通讯员 周榆)
新闻推荐
近日,槐荫区检察院与第三方合作研发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管理系统上线试运行,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为深度挖掘...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