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咱们都是“便衣交警”
“气愤!前面这个车怎么老是压实线变道,影响后车行驶”“这辆车居然遮挡号牌,快拍下来”……日常生活中,市民总能看到各种交通违法行为。
日前,公安部起草《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拟将允许跨省份异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违法信息录入后当日即可向社会提供查询。对于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影像资料“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
◎本期主持:曹雅欣
◎点评嘉宾:
■现代快报 刘 青 ■北京晚报 侯 江
■评论员 史洪举 ■红星新闻 文 阳
■天府评论 李红军 ■经济日报 桑胜高
◎委托人:杜先生
◎方 式:读者来电
◎话 题:人人都成了“电子眼”,肯定能解决很多交通问题,可是这会不会存在隐私权争议?肯定“随手拍”化解“路怒症”
早在2016年,济南已经开始利用市民举报的图片、视频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交警部门不仅可采纳市民的举报内容,对于部分举报内容还将给予现金奖励。作为较早开展交通违法“有奖举报”的地区,济南交警公众号也支持随手拍违法的举报功能,经过核实确认后,警方将对违法车辆依法进行处罚。“随手拍”违法,得到了绝大多数观点的肯定。
现代快报 刘青
“随手拍”就是把合法驾车者纳入文明交通的维护力量中。对压实线强行变道、逆向行驶等不文明不守法驾车行为,合法利益被侵害者不仅深恶痛绝,也最有维权的动力。不同于以往,随着行车记录仪的高清摄像普及,技术上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取证变得更为安全、及时、简便易行。
在法律程序上纳入“随手拍”证据来源对合法者的保护——我拍到的交通违法行为,可以作为追究抢夺我路权者责任的呈堂证供,这一定是极好的。交通违法者受到处罚,是对合法者受损权利的“匡复正义”。这样可以消解许多合法驾驶者的“冤屈感”,减少开“斗气车”,化解“路怒”。
北京晚报 侯江
长期以来,交通违法有禁难止,既有乱停放、往车窗外抛物等顽疾,也有开车玩手机、外卖电动车横冲直撞等新现象,更有醉驾、大货车超载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由于交通违法发生的时间、地点不确定,仅靠交警一个部门应对,显然力不从心。群众“随手拍”成为处罚的证据,相当于在交警路面执法、电子眼抓拍之外,多了一双双流动的“电子眼”。形成交通违法全民共治的局面,可以有效补充交警力量的不足,照顾到电子眼抓拍不到的死角,无疑会对交通违法者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同时,这未尝不是一种交通安全的全民教育,公众积极参与,有利于自身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的转变,使规则意识、守法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进而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有效机制。担忧人人可拍别成“随意拍”
“随手拍”引起热议,绝大多数网友为之叫好,认为每个人都有义务举报交通违法行为,让不守交规的人无处可藏。但也有一些网友担心:此举会不会泄露驾驶人的隐私?举报不实怎么办?出现职业举报人怎么办?举报信息泄露,举报人受到报复怎么办?
评论员 史洪举
“随手拍”也应遵循一定界限。交通违法者除了受罚款、扣分等处罚外,也享有肖像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这些权利不能因交通违法而被剥夺。“随手拍”举报者在提交现场视频资料后,手机中还会留有违法者和同乘人的照片乃至其他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如被个人保管,则涉嫌侵犯个人隐私,会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此外,“随后拍”有可能被不法者利用。随着一些地方对“随手拍”奖励力度的加大,出现了“职业拍客”。甚至有些“拍客”会找违法者“沟通”,向其索要财物以息事宁人。如果这样的话,“随手拍”就严重变味了,甚至沦为敲诈勒索的工具,背离了人人监督交通违法的初衷。因而,虽然可以赋予“随手拍”的合法性并将其作为证据使用,但不代表“随手拍”可以是“随意拍”。
红星新闻 文阳
随手抓拍违法行为,也会引发一些问题或担忧:会不会大量催生职业举报人?各地有奖举报是否包括职业举报人?不实举报面前如何证清白?举报信息泄露,举报人受到报复怎么办……这些,都需要在各地的操作层面再细化。
对职业举报人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比如在济南,一年内能够收到十几万条举报信息,每天的高峰期时甚至可以收到270多条。不过交警部门逐渐注意到职业举报人现象,并且发现有很多举报信息是伪造的不实信息。因此济南明确规定“以营利为直接目的的职业举报”不予奖励。既要鼓励群众参与交通治理,又要杜绝职业举报人扰乱交警的视线,斩断职业举报者的经济利益,应该是可行之策。
谨慎守住“依法抓拍”的底线
随着智能手机等“随手拍”设备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执法”等应用的推广,为实现随手拍交通违法行为提供了技术条件。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影像资料作为处罚证据,已在一些地方城管执法领域得到成功实践,也为在道路交通执法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经验。这更要求交警部门谨慎查证,引导市民守好法律边界。
天府评论 李红军
对于“随手拍”的举报内容,交警部门要认真核实,能否作为采信依据,要进行详细的甄别,不能凡是“随手拍”都可作为处罚依据,防止有人造假打击报复别人,甚至陷害他人。对举报的“随手拍”,时间、地点、人物、场地等违法要件要高度吻合,存在任何疑问都不能作为处罚依据。可以说,这也是对公安部门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守好法律边界同样适用于公安部门。
作为一个责任公民,有责任和义务举报各种交通违法行为,但是要防止剑走偏锋,不该去的场所不要去,不该抓拍的人和事物不要拍,这个底线不要触碰,否则一旦对他人造成名誉伤害,或者肖像侵权,到时候真的就“吃不了兜着走”。懂法、知法、守法,这是“随手拍”举报的前提条件,如果厘不清法律边界,抓拍了不该抓拍的,不但会对司法公信力造成伤害,反而会惹出诸多麻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依法抓拍”都是不二选择。
经济日报 桑胜高
需要指出的是,个人随手拍交通违法行为作为处罚证据,关键在于证据的查证与确认。根据此次征求意见稿,个人随手拍得的影像资料最终能否成为处置交通违法的有力证据,还要经交警部门查证核验。为了使这一制度真正发挥作用,交警部门在处置随手拍证据时必须认真细致、借助更多技术手段判断其真实性。同时,还应出台配套措施,预防“恶意举报”“恶意中伤”等行为的发生,力求实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更加精准、合理地处理道路交通违法案件。
新闻推荐
□记者付玉婷报道本报济南11月4日讯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今天召开全省冬春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会议,贯彻落实...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