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从“住得上”迈向“住得好”

济南日报 2019-10-03 11:26 大字

家是心灵的港湾,房子是家的承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济南市民从“住得上”迈向了“住得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感越来越强。本期“济南故事”就带您回望济南人的住房故事。

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解决广大工人的住房问题,济南市决定在当时的北郊工业区兴建工人新村。不到一年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济南新建的第一个住宅小区,就在一片荒草和水洼之上拔地而起,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几乎同时,在南郊兴建的二七新村也已竣工。两处小区共为3000户工人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

要回顾70年来济南市民的住房故事,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在那个艰苦奋斗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济南人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在当时引来了全国各大中城市前来现场学习。那是1964年的春天,济南向全市人民发出“要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和管理好自己的城市”的号召,并得到了迅速而热烈的响应。大家互助互济修缮住房1.02万间,抹墙皮6.8万平方米,还整修街巷道路、疏通排水排污管道等,当时为国家节省了170多万元的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济南人逐步从“住得上”迈向“住得好”。1984年,集中供热开始在全市推开。同年12月,纬二路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完成并开始向用户供热,供热面积4万平方米,1985年扩大到17.5万平方米,成为当时我国黄河以南第一个区域性供热系统。

济南在1986年开始推行住宅商品化,以每平方米(按建筑面积计)300元的价格向个人出售,城市住房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1992年,济南正式启动住房制度改革和全市土地出让制度改革。从1999年开始,取消了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补贴制度。2002年,济南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成立。2011年,济南发布第1号《房租征收决定公告》,对历城区招待所棚户区改造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进行征收,标志着济南房屋拆迁进入“征收时代”。与此同时,2007年,济南首批经济适用房家庭完成选房。2010年,天和新居作为全市首个廉租住房小区建成;同年,济南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集中启动,高新区沁园新居、文庄新居等保障房小区,可提供2.3万套公共租赁住房。

“住得好”也包括城市的更新发展,济南一直在加速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从2007年全市第一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槐荫区发祥巷棚户区改造居民回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到如今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基本完成。如今漫步在“高龄”的小区里,却是一片欣欣向荣;乱搭乱建、老旧电线看不到了,映入眼帘的是新型电梯、节能改造设施等新鲜事物。70年来,住有所居生动诠释了如今的美好生活。 (舜网记者 常雪芳)

本期“济南故事”小结:

住得上,住得好;

住有所居,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五百亿元民航产业投资基金落地华熙生物科创板过会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挂牌满月捷报频传

总规模500亿元的民航产业投资基金落地;山东产权交易中心(航空资产)分中心揭牌并启动;华熙生物科技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