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驿街小学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七十载坚守教好“每一个”
郑凤荣返回母校与学生互动交流。师生进行曲艺表演。学校体能素质操展示。
“小小竹板打,声声震天响。”快板、大鼓、琴书、快书、相声……9月17日,济南市馆驿街小学教学成果展演在山东剧院精彩上演,馆驿街学子生动展现了学校曲艺的深厚底蕴,得到了在场曲艺名家的高度赞扬。
从2002年到现在,曲艺这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在馆驿街小学校园里已走过了17个风雨历程,17年的坚守,让馆驿街小学的孩子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独特的气质。作为一所与新中国同龄的学校,建校70年来,馆驿街小学一直以“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坚持曲艺特色与教育质量双翼齐飞,培养出了一位位创造美好未来的馆驿学子,成为区域内颇具影响力的小而美学校。
建校70载坚守教好“每一个”“胡同学校”学子也有“大作为”
从经一路转入纬一路,走过馆驿街,再拐一个弯进入一个胡同之后,看到一面院墙,砖红色门上刻着几个不起眼的字“济南市馆驿街小学”。其实,许多市民不知道的是,这所普普通通的“胡同学校”与新中国同龄,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
1949年建校的馆驿街小学初为刘家庄小学分校,1950年改称为馆驿街小学,校址原为安徽会馆,分南北两院。1988年原丁家崖小学并入馆驿街小学,随后经一路小学和安平街小学,也分别在1996年和2005年并入馆驿街小学。
自此,“四合一”的馆驿街小学便拥有了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天然特质,并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女子运动员郑凤荣;首届中国杂技终身成就奖“百戏奖”获得者、国际杂技表演艺术家邓宝金;泉城水务为人民“小白热线”创始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维营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9月16日,在馆驿街小学70岁“生日”之际,郑凤荣时隔多年,回到自己的母校。郑凤荣回忆,她是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当时在学校上学时,学校也是南北两个院,学校的校树皂荚树也还没有这么高大。
“上学时,学校很重视体育运动,学校有个200米的跑道,学生们对田径运动都很感兴趣。”郑凤荣回忆道,她当时又瘦又高,腿也很长,高年级的同学练习跳高时,她一抬腿就跨过去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学校薛斌老师发现了我的跳高天赋。可以说,小学阶段给我在跳高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是馆驿街小学毕业的,是学校培养了我。”与郑凤荣交流时,她多次提到馆驿街小学对自己的培养,并表示作为一名馆驿学子她特别自豪,“虽然我只在馆驿街小学待过短短几年,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打下的好基础。”
提起邓宝金,人们立刻会想到令人啧啧称奇的杂技表演《蹬板凳》,也会想到几乎成为济南乃至山东优秀文化产品代名词的京剧意象杂技剧《粉墨》。“馆驿街小学虽然不是很大,但老师们都特别好,而且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特长所在,那些闪光点成为我杂技生涯的起点。”邓宝金说。
“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人生底色。每一个孩子的气质类型不一样,适合的教育也就不一样。馆驿街小学一直秉承‘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希望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可选方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馆驿街小学校长陈振凤表示。
秉承“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的核心教育理念,馆驿街小学以培育“自尊、自信、自强”的馆驿学子为目标,深化课程改革,确立了“人文素养、艺术素养、运动健康、思维探索”四大类27门课程为主体的馆驿课程体系,培育出了一批批能创造美好未来的馆驿学子。
17年如一日坚守曲艺教育“曲山艺海”再现馆驿校园
中国曲协幽默艺术学校、省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基地、济南少儿业余曲艺学校……学校多功能室内的一块块牌匾,让学校拥有了别样光环。
故事,要从2002年讲起。
“当时学校学生有不少来自下岗职工家庭,怎样才能既普及艺术教育,又不增加负担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现任馆驿街小学副校长、时任安平街小学大队辅导员孙动告诉记者。
安平街小学后门外一条胡同里,有小鸭曲艺团的驻地。孙动路过的一瞬间,灵感进入了她的脑海:“曲艺不需要太多器材,也不需要花费太多,让孩子们学曲艺怎么样?”
首先成立的是少儿曲艺班,由姜桂成、李洋等名家定期来学校教孩子们绕口令、贯口和相声。2002年,山东省首家少儿业余曲艺学校在安平街小学挂牌,并逐渐成为安平街小学的特色和招牌。
2005年,安平街小学并入馆驿街小学,曲艺也从“学校特色”提升为“特色课程”。2006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和姜昆来到馆驿街小学,为“中国曲协济南幽默艺术学校”揭牌,姜昆还接受聘书,成为学校名誉校长。学校少儿曲艺团的小演员们还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百花春晚”演出。
“近些年来,家长们对曲艺课程非常认可,尤其是看到孩子们自信、大方、有模有样的表演后,既感谢学校为孩子辛苦的付出,也更加支持孩子参加曲艺学习。”对此,现任馆驿街小学校长陈振凤十分欣慰。
“曲艺教育在学校生根、发芽,成为学校鲜明的特质,学校必须将名片擦得更亮。”学校专职曲艺老师李凡告诉记者,学校专门构建了“2+N+1”课程图谱,实现了曲艺教育全员普及,这其中“2”是指两项基本功训练,包括系统学习绕口令和贯口;“N”是指山东曲山艺海的众多表现形式,比如山东快书、山东大鼓、双簧、相声等;“1”是指曲山艺海综合实践活动,近距离体验传统艺术魅力。
没有氛围就谈不上传承。馆驿街小学还专门设置了曲艺展览馆、曲艺文化长廊等,曲艺的元素遍及校园。课程设置上,学校也不止于向孩子传授技能,更多的是让孩子们研究曲艺文化——曲艺人物、曲艺大家、曲艺曲种、曲艺发展,带着孩子们走进名曲阁、明湖居、芙蓉馆等曲艺场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
自2008年起,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曲韵星光”曲艺文化艺术节,师生及家长都参与其中;近几年,区里、市里乃至省里各类活动,邀请馆驿街小学曲艺社团登台演出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这是学校坚持曲艺特色教育的最好例证,更是市中教育“弘扬差异、各美其美、内涵发展、优质均衡”教育理念的最好印证。
“外来娃”有了多元发展平台一所有归属感的学校雏形显现
“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这首歌给你快乐,你有没有爱上我……”2017年7月16日晚,泉城广场泉标下人潮涌动,随着台上的激昂演唱和炫动舞蹈,馆驿街小学学生尉照哲个人演唱会拉开帷幕。
说到个人演唱会,大家会想到歌星,馆驿街小学却把学生的演唱会搬到了泉城广场,这正是学校关注、发现、激励、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的完美阐释。这一所胡同里的精致学校一直非常注重给予学生其家长给不了的东西,把学校办成一所人人有归属感的学校。
如何让学生有归属感?学校给出的答案是首先让学校成为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
结合学校校园建设,学校采纳学生的创意,在原本空间资源有限的校园建了一个“快乐驿站”,从开放式的阅览室到VR体验区一应俱全。
馆驿街小学之所以这么做,是基于学校生源的特性而决定的。馆驿街小学73%的在校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或随迁子女,对学校和城市的陌生,带给他们不自信,表现在总是低着头,与别人交流时声音特别小。学校致力于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舞台,就是为了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表达自己。
“学校学生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居多,还有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不是那么优越,课外生活也不是那么丰富,为了让孩子们的生活不枯燥,学校尝试开设了选修课。我们推出的这种‘走班制’选修、‘套餐式’菜单,是以学生的兴趣为纽带,以学生和教师自主双向选择为原则。”陈振凤告诉记者,学校把能省的钱都省了下来为学生开课,甚至一张打印纸都要求教师正反面使用,“通过多元化、多途径培养学生特长,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四大类27门选修课程,“学生有了更多体验、学习、实践的机会。”
选修课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界限,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课程,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出彩”的机会。“课堂活动很丰富,我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很喜欢这样的课程,更学到了很多东西。”学生陈美涵告诉记者。
“学校师资比较紧张,我们选修课的许多教师都是学校外聘的济南市曲艺团、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的艺术家,或者由有特长的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担任。”陈振凤告诉记者,学生家长李晓林每周都会给学生上国画课,4年来,孩子们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尤其是五年级一班,几乎是人人能画出一副好作品来。
现如今,每天下午的选修课和课后延时服务,学校都邀请专业人员,为孩子的个性需求提供保障,就连许多家长也义务参与其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家校、干群、师生、生生,互助互信、共同发展、馆驿为家的良好局面,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居民,一谈起学校都很激动和自豪。
“70岁”实现育人质量新升级一个个儒雅少年从校园走出
2018年12月21日至24日,第十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馆驿街小学的常文雅、孙睿和张逸笑从全国2000余名“牛娃”、1600项研究课题中脱颖而出。其中,常文雅被聘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孙睿、张逸笑被聘为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
每年全国能获得这个称号的中小学生不超过200人,竞争非常激烈,但是馆驿街小学这样一所小学校已有杨浩然、常文雅两名学生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三位同学获得“预备小院士”称号。
“特色风景线,质量是生命线,没有质量的教育是挺不起腰杆的。”陈振凤表示,学校要成为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在做优特色的基础上,更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正是有了这些思考,学校开始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学校主动借力引智,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陈振凤告诉记者,学校共进行过24轮、151人次参与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研讨,有139人次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教科室、教研室、教育科、纬二教育集团及区域内的“本土专家”更是成为学校的常客。
“专业的成长让老师们内心强大,职业激情再次被点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实现了跨越式升级。”陈振凤说,学校还专门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阅读课程,通过诵读课程、主题阅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使阅读课成为学校的常规课程,保证阅读时间和课程实施,打破阅读浅表化的坚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语文课堂如果‘只围绕着教科书转’,就不会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曹丽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孩子的朗读兴趣和朗读技巧,学校专门在“快乐驿站”里添置了3个朗读亭和录音间,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在学校的引导下,学生爱上了阅读,逐步变得知书达理,并能从内在素养外化为行为习惯,成为一个个儒雅少年。
与此同时,学校连续三年对课程进行优化升级,为每一位学子提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补给,学生的成长显而易见。
“今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依据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继续在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学校文化,课程质量和学生素养上持续用力,向争创市级新优学校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陈振凤表示。
(本报记者 史春勇)
新闻推荐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9月28日上午,济南老年人大学操场上歌声嘹亮,掌声...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