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教师的“教育初心”

济南日报 2019-09-29 11:27 大字

从大铁门、破教室到新校舍、现代化教室,从长满杂草的草地到宽阔的操场、红色的跑道,从“老”到“中”再到“新”……近日,记者采访了济南古城中学的老中青三代教师,他们分别回顾了自己入职时的场景,在描绘教育往事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不变的“教育初心”。

破课桌、破板凳冬季“小煤炉”、夏季“自然风”

1994年,陈媛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济南,被分配到当时的于庄中学任职。对于当时连自行车也不会骑的小姑娘,陈媛是幸运的,因为相比其它两所学校,这所学校有公交车通行。于是,她很快踏上了去工作单位的路,但因为学校位置比较偏僻,公交线路较少,导致她一走就是一个小时,其间打听了不下10人问路,最后还在路上把高跟鞋换成了从店里刚买的一双布鞋。

到了目的地后,一扇大铁门,三栋平房教室,其中两间教室还没有窗户,灯泡由于电压不足更是忽明忽暗。学校操场很大,地上的草经过一个暑假长得比人还高。此外,办公室里还放着一个印刷试卷的手推油印机,一个年级的任课老师都在一间办公室里工作,冬季取暖用小煤炉,夏季是靠自然风,条件十分艰苦。

“我听比我早工作近10年的金涛老师说,他刚工作时,学生每次考试后,他们都是手工阅卷,打算盘统计分数。学校没有图书资料,为了备课,他都是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骑自行车往返30多公里到当时的省图书馆查阅资料。”陈媛感慨称,相比金涛,“觉得自己还是幸福了不少”。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我们的教育也在变。从当年的破桌子、破板凳,到如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真的改变太大了。此外,城乡均衡教育的发展,农村的孩子从当年的无学上,到后来的有学上,到今天的上好学,这也是教育的巨大进步。”陈媛称,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面对学生那渴望知识的眼神,她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便决心要帮助孩子们学习,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她始终相信,乡村教育的明天还会更加美好。

新校舍、新电脑交通、午饭却成“头疼”事

2004年,朱庄中学、田庄中学和于庄中学合并为今天的济南古城中学。刚刚毕业的宋立红和同事们带着兴奋又忐忑的心情踏入了新学校的大门。那时,新学校比起以前的镇办中学条件好了很多。虽然老师们用为数不多的电脑备课做课件都要排队,但好歹有了现代化设备。

说起让自己比较“头疼”的事,宋立红称,因为学校位于槐荫区比较靠西的位置,离市区有10多公里的路程,学校附近仅有两条公交线路,而且都不经过学校,从学校步行到公交站需要半小时,所以对于住在市区的她有些不便。有一段时间,还“遭遇”现在的经十路修路,公交车只能绕路而行,所以,宋立红只能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出门去赶第一班公交车。

除了交通问题外,当时的午饭问题也让宋立红印象深刻,因为当时学校周边可以买饭的地方不多,学校也没有条件为教师们提供午饭,所以她每天都只能带饭,“一般情况下,早上早起热的饭,到中午饭就凉了,只能凑合。”宋立红称,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她从来没有一刻想过放弃,在她看来,能当一名教师是无比光荣的事情。

多年来,宋立红认真教学,所带班级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我入职第一天起,我就将每一位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再苦再累也高兴!”

理念、设施越来越“新”唯一不变的是育人的初心

美丽的教学楼、红色的跑道、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相比15年前,如今的古城中学校园已是焕然一新。作为学校青年教师的一分子,王倩经常会与陈媛、宋立红等老、中代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10年前,学校操场上还是‘煤渣跑道’,学生在上面跑步经常会扬起灰尘。但随着国家对教育越发重视,现在的教育条件也越来越好。”王倩称,现在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电脑,还有了专属的会议室、教研室等。多样的课程让孩子们可以全方位发展,教师们也在教学中从“满堂灌”变成了引导孩子主动进行学习。

在王倩看来,作为青年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学习,学校近年来也一直带领他们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更新丰富知识体系和教育理论,为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此外,向前辈们学习也非常重要,平时,只要自己在教育工作中遇到问题,她就会向老教师们请教,而他们也会热心地为她答疑解惑,让她可以更高效地管理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在向前辈们学习的过程中,王倩说,她对前辈们常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那便是一定要始终坚持“教育初心”,“什么是教育初心,是无论条件多么恶劣,经历多少困难,都要始终明确自己的教育使命,致力让每位孩子都能幸福成长。”

(本报记者 张展铭)

新闻推荐

BIM技术“虚拟演练”助力3号线建设

在轨道交通建设施工过程中,建设者是如何做到精准施工、交叉施工而不出错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轨道交通3号线建设者已...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