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为饥民夜驾轺”

大众日报 2019-09-27 09:39 大字

读史札记

□李绍增

十年七聘不还朝,起为饥民夜驾轺。

嘉树百年谁忍伐,生刍一束讵能召。

此为元代诗人虞集特为当朝殉职于救灾前线的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而作的一首凭吊诗,以怀念、致敬其不恋权位、济世爱民的浩然品格和正气人生。

元世祖至元7年(公元1270年),张养浩生于今济南市历城区一个叫张公的村子。他自幼生活在饥寒交迫的社会最底层,亲身体会到稼穑之艰难,熟知民生之疾苦,“仁爱”“恤农”的情感开始萌动在幼稚的心灵里。“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在。”这是《元史·张养浩传》中记载的他年仅7岁时的一件事。成人以后,他受到齐鲁儒家文化的熏陶,尤其尊崇孟子的学说和见解,特为自己立字“希孟”,企望自己成为孟子的追随者。尤其是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身理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观念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理想,融入了他的身心和血脉,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基石。初心一旦形成并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对人生就是一支火炬,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能熊熊燃烧下去,于事业就是一盏明灯,不管遭逢何种际遇,永远照亮前程。

张养浩所处的是一个极度腐败的朝代。据《元史》载,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4年),一次就查出贪官污吏18473人,而当时的官员总数为26000人,占三分之二还多。张养浩19岁出仕为官,官场挣扎、打拼几十年,始终难酬自己的初心,愤然辞官归隐自己的家乡。辞官归隐的10年中,朝廷先后7次以吏部尚书、太子詹事丞兼经筵说书、淮东廉访使、翰林学士等高权重位诏他入朝,都因不愿与狼为伍,拒绝出仕。正如他在《南吕·西番经》中所说:“屈指归来后,山中八九年,七见征书下日边。”

但遇到社稷危难、百姓倒悬的时候,张养浩却欣然受命,毫不迟疑。史称,从泰定帝泰定二年至致和元年(公元1325年至1328年)的4年之中,北方少雨,干旱成灾。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干旱灾害更是遍及整个北方,以陕西灾情尤为深重。其时全国只有数千万人口,仅陕西一地灾民就达120万人。满朝文武无人无心也无力前往救灾,束手无策的文宗下诏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统领救灾工作。此时的张养浩已届花甲,还有八旬老母在堂,但他义无反顾,“既闻命,即散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在奔赴灾区的路上,张养浩“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了解掌握灾情和救灾的办法,梳理后上报朝廷;进入灾区路过华山,目睹饥民惨状,忧心如焚,泣泪写下《哀流民操》一诗,记述灾民之苦:“男子无缊袍,女子无完裙。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昼行绝烟火,夜宿依星辰。”祈求上苍护佑:“何时天雨粟,使汝俱生存。”足见其心切意深之情;赈灾救灾过程中,他布履粗衣,亲临一线,“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闻民间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个月,张养浩“未曾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扶膺痛哭,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大爱之举,震撼了世代人的心灵。明人严旻题其墓碑曰:“风绰高致,节全始终。名留天地,齐鲁一人。”

新闻推荐

家家悦底价接盘山东华润万家 转让价为3120万元 济南超市业态不断洗牌

半年前的3月6日,家家悦宣布将全面接管华润万家在山东各地共7家大卖场。9月24日,家家悦发布公告,确认公司以挂牌底价3120万元...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