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泉城一起走过的日子
国庆将至,泉城喜庆气氛浓郁。(本报记者 吕传泉 摄)
张乾
2001年9月14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来到泉城济南,到山东师范大学北院报到,成为了一名大一新生。当时,一进校园,周围环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荒凉,校园一墙之隔就是农田。毗邻校门的小清河污浊不堪,就像一条臭水沟,毫无生机。来回穿梭的车辆寥寥无几,孤独的84路公交车偶尔呼啸而过,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就载着我和同学到泺口服装市场。在那里,我学会了如何绞尽脑汁地讲价,想方设法买到最便宜的衣服。
在北院的一年时间,既短暂又漫长,我迫不及待地想离开这个偏僻之地。然而,当我离开若干年后再回去的时候,竟然发现小清河已经变得清澈、宽敞,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成了济南一道靓丽的风景。周围的商业住宅拔地而起,成为了新兴的商业城区。
2002年9月,我终于搬到了梦寐以求的山师本部,繁忙的文化东路、繁华的山师东路以及周围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那两年,济南的东西大动脉彻底打通,成为横穿济南东西、带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引擎。时隔多年,泉城群众一提起经十路拓宽,还都纷纷点赞,认为这项工程改变了济南城市建设的历史。后来,山师东路也完成了拆迁。虽然很多人都留恋曾经在山师东路的青春岁月,但是城市建设的步伐不可阻挡。拆去的是记忆,换来的是城市的有序,这是历史的进步、发展的必然。
2005年9月,我结束了大学四年生活,到山东省委党校读研究生。党校西侧就是五里牌坊棚户区,传统的菜市场位于街道两侧,是下班族的好去处。棚户区狭窄的小巷、厚重的灰墙承载了久远的历史。党校附近没有大的商超,要去大型超市购物休闲,只有步行半个多小时到经二路的华联商厦,光来回就一个多小时。后来随着棚户区的拆迁,学校附近建起了济南西部标志性的商圈和谐广场,华联商场也开到了学校附近。纬十二路BRT公交线也顺利开通,这里成为济南西部的CBD,沿着经十路向西直通济南高铁西站。
2008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我留在济南工作。2009年,济南最盛大的事就是举办全运会。围绕全民全运,济南的城市发展又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工作的单位位于历山路解放桥附近,历山路这条济南的南北大动脉随之拓宽改造。路不断变宽,楼宇的色彩也变得绚丽。对任何一座城市来说,举办全国性的运动会都是展现城市实力与形象的宝贵机遇,必须牢牢抓住,济南也不例外。奥体中心、东荷西柳场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拔地而起,成为了济南现代城市的新地标。
2014年,我来到高新区管委会工作。高新区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新城区。转眼间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五年,其间,万达广场、丁豪广场、美莲广场等重要商圈相继开业,尤其是万达广场2016年开业以来,始终保持较高的人气,成为商业新地标。位于经十路沿线的汉峪金谷也建成投入使用,集聚了大批服务业企业,与北部的万达广场遥相呼应,成为高新区产城融合的样板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区发展,2016年启动了以“扩区、放权、搞活”为主题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三大片区扩为五大片区,遍布济南“东西南北中”。2018年,高新区GDP突破千亿大关,浪潮集团、中国重汽均实现了收入过千亿。在最新的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济南高新区位列第11位,距前十名仅一步之遥,排名省内高新区第1位。
从2001年到2019年,整整18年,它让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行成人礼。我亲身经历、感受到了泉城18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与泉城继续走下去、相伴下去,穿越“两个一百年”的时空,直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届时,已近古稀之年的我,一定能亲自见证泉城“两个一百年”圆梦的荣耀时刻!
(作者单位:济南市历下区舜华路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公室)
新闻推荐
本报9月25日讯(记者李小梦通讯员于飞)今天上午,历城区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唱比赛。经过前期预赛选拔,来自该区机...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