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三区引领”实现全面赶超发展阔步迈向“现代化中心城区”
天桥政务中心航拍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内集中展示高新科技项目成果。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天桥速度”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新一届天桥区委、区政府成立以来,聚焦全市发展战略,按照“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全力打造携河发展主城区、动能转换样板区、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三年的“破茧”即将迎来华丽“蝶变”。近三年来,天桥区生产总值在全省137个区县中前移4个位次,年均增速7.5%,财政收入年均增速10.8%。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示范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全国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政务服务能力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下辖区县中位列榜首,电商网络销售额持续稳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
抢抓携河发展机遇
打造携河发展主城区
当前,济南正全力实施携河发展战略,由“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迈进。对天桥来讲,作为济南市唯一一个地跨黄河两岸的行政区,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近年来,天桥区在突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加速产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已初步呈现黄河南北两岸齐飞的发展格局。
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三年来,该区致力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累计完成拆迁442万平方米,新建面积730万平方米,全区进入大开发、大建设的黄金时期。今年策划推动棚改旧改项目26个,小清河沿线的北园、泺口、药山等片区全面开发,北湖、药山西等多个投资过百亿的开发项目相继实施,滨河商务中心、明湖广场、黄台商务中心等一批高端商务楼宇陆续投入使用,一座现代化新城正拔地而起。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三年来,该区持续加大投入,加快北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累计投入近20亿元,新建改造蓝翔路、泺安路、蓝翔中路等15条主次干道,启动实施二环北路综合改造,北部路网更加完善,城市交通更加畅达。在药山脚下新建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区体育馆、区档案馆,预计明年年底建成使用,不仅对天桥社会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将成为拉动老城区北部发展的强力引擎。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三年来,该区凭着坚韧和执着,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全力提升城市品质。累计拆除违法违章建筑6173处、869万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46处,整治背街小巷208条,天桥变得更干净、更整洁。累计投入3亿元,对经一路、济泺路、历黄路等30余处重点道路、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街道花廊、河道绿廊”交相辉映的城市生态景观。
产城融合焕发生机。三年来,该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在北部地区打造的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和鹊山龙湖两大产业载体,成为携河北跨的“桥头堡”、“主阵地”。同时,投入近20亿元,加快推进村庄整合,积极谋划北部新城建设。全市推动的齐鲁黄河大桥、穿黄隧道均已破土动工、进展顺利,昔日的黄河“天堑”将真正变通途,黄河南北紧密对接、共同繁荣指日可待。
坚持产业兴区
强力打造动能转换样板区
众所众知,天桥区是济南的老工业区,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曾一度占据济南近代工业的半壁江山。同时,该区还是济南传统的市场大区,目前商业经营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占全市的近三分之一;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3万户,居全市第一,有着良好的商业基础和产业发展空间,亟需转型升级、破茧成蝶。
三年来,天桥区大力实施动能转换、凤栖天桥、企业培育“三大工程”,加快产业振兴,让产业成为加快赶超发展的强力引擎。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三年来,共组织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7个,总投资1484亿元,一批“国字号”“中字号”重大项目纷纷落地。投资近40亿元、占地2000多亩的济南高铁绿色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中关村济南产业基地、中南高科·中德产业园等高端产业平台陆续建成,以鑫茂齐鲁科技城为主体打造了“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更为可喜的是,今年天桥区“双招双引”成果丰硕,签约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1500亿元,积蓄了天桥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优势产业势头强劲。三年来,天桥区依托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这个省级园区平台,集聚发展富通光棒、东珩纤维、德晟机器人、建邦胶体等国内外领先的产业项目,新材料、光电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现代物流等百亿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天桥区充分挖掘辖区资源,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葛洲坝集团等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成功签约,开启了校地合作、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天桥区大力推动“地铁经济”和“楼宇经济 ”发展,多栋商务楼宇布局地铁沿线,“亿元楼宇”多点开花,四大电商园区规模效益明显,孵化、培育和壮大一批电商龙头企业,正在向全省电子商务产业高地迈进。
积极开拓创新
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
科技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源泉,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重视科技创新就是重视发展。近年来,天桥区以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为目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全区人几年来的努力与付出。
科创平台加速崛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赋能科创研发,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达到1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家,全省首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交通产业中心”成功落户天桥,科创资源优势更加凸显。
科创人才加速集聚。创新实施“凤栖天桥”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建立全市首家“诺奖工作站”,新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3家,全区有高层次人才5000余人,为天桥发展提供了强大
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近三年组织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40余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6154项,跃居全市第一,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7.77亿元。科技创新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坚持为民惠民真抓实干为百姓添福祉
发展成果最终要惠及群众。近年来,天桥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百姓心中的所思所盼、所求所愿,聚焦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痛点堵点,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每年民生支出占区级财政支出比例均不低于77%。
社会保障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持续向好,新增城镇就业5.7万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1.15亿元。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6131元,是2015年的1.27倍。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八连涨”。
新建安置房1.54万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101个、总面积442万平方米,惠及群众5.7万户。脱贫攻坚成效显著,10个市级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社会事业深入发展。该区下大气力办好天桥教育,三年来新建改建学校31所,有效破解“大班额”等难题。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优质学校全市排名持续提升,制锦市街、宝华街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
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天桥医院、桑梓店卫生院与省立三院构建起医联体,北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跻身全国百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卫生服务新标签,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5处、农村幸福院19处。“一村一年一场戏”连续五年实现全覆盖,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社会治理扎实推进。该区创新完善社会治理路径,“两网融合,三社三化”经验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法”被民政部列为全国推广的100个优秀社区群众工作法之一。
昂首迈入新时代全力做好“五篇文章”
经过几年的破茧克难,天桥区步入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亟待“成蝶”。未来,该区将以更加执着的信念、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全力做好“新机遇、新动能、新活力、新环境、新期盼”五篇文章,推动天桥实现新的跨越腾飞。
抢抓新机遇,争做携河发展“急先锋”。该区将进一步抢抓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先行区,奋力拥抱黄河时代,统筹黄河两岸互动融合发展,加快城市更新,塑造携河发展主城区的竞争优势和独特魅力。
培育新动能,争做动能转换“排头兵”。该区将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抓手,厚植天桥产业优势,持续强化“双招双引”和项目带动,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提升存量、培育增量,打造动能转换的全市样板。
激发新活力,争做科技创新“先行者”。该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完善规划、搭建载体,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产学研互动发展平台,让更多科研成果在天桥就地转化,擦亮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金字招牌。
打造新环境,争做天桥形象“代言人”。该区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创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单位”,打造金牌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开展全域绿化,推动精品街区、特色城区建设,扮靓城市形象,让天桥更有品质、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
回应新期盼,争做为民服务“勤务员”。该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使天桥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报记者张素芬 通讯员孟峥)
新闻推荐
晚会结束后,文艺工作者及王舍人街道领导班子、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张敏胡娟摄)“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