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人民医院 凝心聚力谋发展守护山区百姓健康

济南日报 2019-08-16 11:06 大字

医护人员在例行工作检查

位于南部山区仲宫街道的历城区人民医院,成立于1950年,拥有近70年的历史,一直肩负着守护济南市南部山区近30万群众的医疗健康的重任。

在南部山区,历城区人民医院可以说是唯一的“大医院”,医院一直坚持“让人民群众看好病、看得起病”的办院方针。近年来,医院在信息化建设、医疗服务环境、医疗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医院始终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守护南部山区百姓的健康而努力奋斗。

信息化建设 让诊疗更便捷

走进医院门诊大楼,“医者仁心 止于至善”这几个大字就在服务台后的墙上,这是历城区人民医院的院训,也是医院全部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服务台对面,微信扫码、自助打印、自助充值等设备一应俱全,这是医院今年4月开始逐步完善的信息化系统的一部分。

“我们已经实施上线了HIS、LIS、PACS、EMR、临床路径、门诊电子病历、麻醉、血液、重症、体检、心电、处方点评、医疗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管理、院内公卫上报、病案管理等信息系统。”正如医院信息科负责人胡斌所说,在外行人和患者们听起来有些陌生,但是落到现实中,信息化给患者带来的,都是实打实的方便。

今年4月上线的“智慧医院”服务平台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挂号、缴费等全部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并支持微信、支付宝缴费。患者可以通过扫描、识别二维码关注“济南市历城区人民医院”后绑定就诊卡,即可实现就诊充值、门诊缴费、门诊费用查询、住院缴费、住院费用查询等多项功能,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胡斌说,在这个服务平台,患者以往的就诊记录、病历都一目了然,与其他医院或者乡镇医院也可以实现诊疗信息的互通。

健康扶贫系统实现了医院HIS系统与区域HIS相结合,收款员登录医院HIS系统后就可操作扶贫报销,极大方便贫困补助患者就医;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使用,完全替代了原有纸质版的病种管理,现在医院已经有148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通过使用临床路径系统,医生下达医嘱效率明显提高,还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远程会诊、远程检验中心、远程影像中心、双向转诊程序已经部署完毕,实现远程诊疗……这些都是信息化建设给这座拥有近70年历史的老医院带来的新变化。

优质医疗服务 让患者更舒心

今年清明假期,刘女士夫妻二人驾车去南部山区游玩,归程途中驾车的刘女士的丈夫刘先生突发急症腹痛几乎昏厥,二人身处山林无法确定位置,一时间难以求援……这一幕险情,正巧被历城区人民医院的护士闫浩和两位同事碰到。刘女士回忆起来,除了焦急,就剩了一句“感谢”。

刘女士说,当时身处山林间,她难以描述清具体位置,代驾司机过不来,自己既害怕又焦急。就在这时候,旁边恰巧有三个年轻人带着两个孩子路过。三人听到求助,立刻跑到了刘先生身边查看,一句“放心我们都是大夫”,顿时让刘女士安心下来。随后一行人赶往距离最近的历城区人民医院。

到达医院后,另一位小伙和姑娘指着红衣小伙说了句“他就是这里的护士,跟着他就行”后,带着孩子先离开了,那位红衣小伙则一路小跑进了大楼,推来轮椅带着刘先生去了急诊室。刘女士办诊疗卡的工夫,其丈夫已经躺在了病床上,打上了止疼针。化验结果显示刘先生是急性胃炎伴有痉挛,打完止疼针又挂上了消炎药,这期间红衣小伙一直都在。输液时,刘女士的丈夫忍不住吐了一地,也是这位小伙忙前忙后帮着收拾。

直到夜里10点多,刘延波情况稳定后,红衣小伙才离开。后来,夫妇二人打听到这个红衣小伙就是护士闫浩。闫浩今年只有21岁,是个95后。而两外两位随行的,也是本院医护人员,护士张敏和外科大夫侯甲平。

不论是否在工作时间,把患者始终放在心上,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仁心。而这份责任感,在历城区人民医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份传承。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一位没有亲属、家人的67岁老人,已经在护理人员的照顾下在这里平安度过了近半年时间。

“今年3月她来到急诊的时候,思维意识没有现在清楚,身上很脏,头发也乱糟糟的。当时她已经无法进食,有很多并发症。”护理部负责人杨茂芹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说。老人在护理人员的照料下剃掉头发,定期擦洗,每天喂饭。杨茂芹凑到她耳边笑着问:“能不能听到我们说什么?”,老人也用尽力气给她回应。看得出来,老人对护理人员的感激和亲昵。

不断进取 让业务更精进

为解决南部山区群众疾病的痛苦,医院外科与齐鲁医院脊柱外科展开合作,齐鲁医院主任医师刘新宇教授来院进行指导,今年4月12日成立“脊柱外科刘新宇博导工作室”,让南部山区患有各类脊椎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创伤等多种骨科疾病的患者在家门口也可以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去市里的大医院,一方面花费高、路途远,而且像是齐鲁医院这样的大医院,汇集了全省的病人,往往检查结果当天拿不到,要折腾好几次,给患者带来了很多无形的负担,而且最怕的就是耽误病情。”外科负责人李学亮说,这种坐诊模式,在经济上为患者节约大量金钱,在交通、生活上提供了方便,开诊以来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和赞扬。

曾经,耳鼻喉科一直是历城区人民医院的业务短板。在医院业务用房及专业人员匮乏的情况下,今年腾出业务用房5间、安排专业人员3名,增添专业设备、定期邀请上级医院耳鼻喉科专家来院坐诊,并与眼科整合发展,于6月6日成立了眼耳鼻喉科和验光配镜中心,极大地方便了南部山区眼耳鼻喉患者,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而且,也填补了南部山区没有眼耳鼻喉科的空白。医生们凑在一起聊起来,都说科室设立后来看病的患者不少,解决了这方面需求,他们也很安心。

除此之外,医院其他科室也在不断提高业务质量、拓展服务项目。医院CT室负责人辛波说,今年医院新引进了先锋能谱(超高端)CT,以前不能查的项目现在都能查了,例如冠脉成像、能谱检查,而且费用比市内的医院要低不少,一般当天就能拿到结果。“我们跟千佛山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周二、三、六,千佛山医院的专家来坐诊,患者们现在非常方便。”辛波说。

全面提升 让坚守更有力

“有一位脑梗患者,最佳溶栓时间就两个小时,送到我们医院来救治非常成功,一点后遗症都没留下,出院的时候特别感激医生”“我们科室成立以后,有一位植物人,坐在这儿住了一年,在我们护理和治疗下几乎没有出现并发症,他出院以后我们还和他家人有联系”……康复医学科负责人王春阳和医生们聊起的这些暖心事儿,在历城区人民医院每天都在上演。

2016年1月21日,历城区人民医院通过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评审,这是该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为医院今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通过医生们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这几年不论是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还是在服务质量、业务水平、拓展合作,历城区人民医院都实现了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正如刚刚创立二甲医院时,院长吕永生所说的:“历城区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抓建设,在内涵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取得很大进步。”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素质,培训学习也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制定适合医院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人才培训计划,安排各科人员外出进修,对进修结束回院的进修人员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很快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对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起到很大作用。

历城区人民医院从外观上,看并不如许多医院那样宏伟,院落和楼体都留着岁月的痕迹。但这些,正是近70年来,为南部山区近30万人民坚守的痕迹。这座医院为服务人民群众做出的提升和改变,落在了实处,也落在每一位患者心里。

(文/图 曹雅欣 刘兴胜)

新闻推荐

救护生命 不舍昼夜 济南市人民医院的十二时辰

四季轮回,昼夜更替,从清晨到日暮,从夜深人静到晨光熹微,当古老的时间刻度投射于济南市人民医院时,又将映照出怎样的画...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