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汲泉畔读书人

济南日报 2019-08-16 11:06 大字

林汲泉(吕传泉摄)

林汲泉为金代《名泉碑》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收载的济南“七十二泉”之一。林汲泉位于龙洞风景区佛峪般若寺遗址的东崖壁上。盛水时,水自岩壁石隙涌出,沿陡崖下流,状如漂练,至谷底与众山泉水汇流。泉周围岩崖峻峭,溪流潺潺,林茂谷幽,景致优美。泉池右上方石壁上镌刻着“林汲泉”三字,旁有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题记。

林汲泉之所以这么有名,与曾在这里隐居读书的一位古人有关。他就是清代乾隆年间闻名海内的济南籍大学者,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公共图书馆创议人周永年。他曾隐居林汲泉畔的“般若寺”埋头读书,其书屋称“林汲山房”,自号林汲山人。

周永年1730年生于济南西门东流水街,自幼用功读书,曾经在泺源书院(今泉城路西段)学习,1771年举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协助纪昀编纂《四库全书》。青年时,周永年在游览龙洞山佛峪时,见这里水光山色寺庙幽静,萌生了在此读书的念头。清代张庆源在《林汲山房记》中记述:“城之南三十里为白云山,山半为般若寺,寺后为林汲泉,泉流为瀑布,三渟瀦者而始放焉。其三潭有横石当之瀑,遂环石而分注。周子尝读书寺中,为屋数椽,名之曰:‘林汲山房’。时与二三友人盘桓于泉石间,领略山水真意。”

周永年被后人铭记,在于他首次创议建立公共图书馆并实现了这个愿望。周永年出身寒微,仕宦清苦。他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地购求图书,积书达5万余卷。周永年还向社会呼吁建立“借书园”。他联络桂馥等学者在五龙潭畔修建“潭西精舍”,“聚书其中,招致来学”。他甚至设想“借书园”能够做到“寒士则供其食饮”,“极寒者并量给束修,免其内顾之忧”。

为了纪念他,在中山公园的济南市图书馆老馆南门前专门为他塑了一座半身青铜塑像。深红大理石基座上镌刻着:“周永年(1730~1791),字书昌,历城(今济南市)人。清代学者,藏书家。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议人,创建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借书园。”

(本报记者陈炜敏)

本期“济南故事”小结:龙洞深处名泉流,依山傍泉结书庐。林汲泉畔读书人,集书建园惠士林。

新闻推荐

患癌老支书抗击“利奇马”“只要村民需要,我就一直坚守下去”

孙兴福(右)探望贫困户孙兴勇。孙兴福在大石崮森林公园查看。玉符河支流水流湍急。孙兴福查看玉符河支流。8月12日,...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