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网友:“表后漏水”用户担责冤 被用水谁买单

山东商报 2019-08-16 09:46 大字

王女士提供的8月2日工作人员抄水表后留下的单子,上面注明从6月2日到8月2日王女士家跑水619立方。王女士提供的8月2日工作人员抄水表后留下的单子,上面注明从6月2日到8月2日王女士家跑水619立方。昨日,本报《“疯狂”的水表》报道引发关注。济南市历下区甸柳庄住户王女士家水表跑水,两个月水量达619立方,原因是室外水管漏水。王女士表示自己根本看不到水管漏水,也对此不知情,她认为自己不该承担这笔巨额水费。

此事在本报官方微信上刊发后,网友参与度很高,88%的网友投票选择不该交这笔水费。不过济南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产生的水费按照供水合同,原则上就是由用户自己承担,这个不容置疑。”记者施娟

水表“偷着走字”

此前,济南市水务集团工作人员表示,王女士家的水表在室外,那么维护管理责任分界点则是水表所在处。《济南市供用水合同》中相关条例规定,从供水公司供水处到其水表所在位置(也就是水源侧的管道和设施)由供水人承担,也就是水务集团负责。从水表所在位置到王女士家的部分属于分界点另侧的管道及设施,因漏水造成的损失由用水人承担。

该工作人员表示,水管损坏的位置就处于王女士自己负责的部分。因此,根据合同规定的条例,这种“表后漏水”损失应由王女士自行承担。

8月15日上午,王女士家水表的度数显示1928立方。从上一次8月2日抄表数据来看,至今将近半个月的时间,王女士家的用水量为2立方。王女士说,经过水管维修之后,水表走字“正常了”,这才是她家的正常用水量。

对于此事,不同的人持不同的态度。本报官微在报道中设立了投票环节,在参与投票的网友中,大家也都选择了自己的答案。其中88%的网友选择了“不该交”,票数达2531票。认为该交这笔费用的网友仅占4%,114票。另外,7%的网友持中立态度。

除了参与投票,网友还纷纷留言。不仅表达个人对此事的看法,更多的网友则是“晒”出了自己的类似经历。从留言中能看出来,大部分网友都或多或少有过与王女士家类似的经历,而最后的结果却都是“默默承担”。

网友吐槽类似经历

一位名为“lxn”的网友也跟大家分享了类似的经历,“我老家是临沂的,去年4月也经历过一次,一个月1960元的水费,最终让我家承担。”该网友还表示,“自来水公司掌握水表的提供、校对,网上查了一下,类似情况很多,水表进空气也会导致快走字,希望能够推动解决。”

还有网友表示,“如果用户能看水表走读数,那就应该交,可用户看不到水表,本就处于不知情状态,用户也没有用到水,为什么要承担?建议有关人员进行定时检修。”

首先水表的安装和选择水表产品都是自来水公司办理的,用户根本没有参与权和选择权,所以出了保质期也应该由自来水公司负责联系修理和更换。再就是,当初设计水表放在屋外井盖下,本身就容易造成出现跑漏现象时无人发现,这种设计缺陷却要用户自己来承担是不合理的。

对于济南水务集团工作人员“亮出”的合同条例,网友表示“很无奈”。于是乎,很多网友对此条例提出质疑,认为这是“霸王条款”,并表示这样的条例“有失公允”,毕竟用户不知情,也没有用水,也不是自己造成的。

水表入户能否实现

“用户自己根本看不到水表,这样不公平”。“水表就应该入户,用户对自己用了多少水应有知情权。”网友希望能有知情权,“强烈要求水表入户,公开透明化”。

也有部分网友认为,为何不能将水表安装到能看见的地方。有网友说,“又没在家里,凭什么交钱,为什么不把水表弄到家里,在家就能看到自己家用了多少水,居民谁没事去看自己家水表啊,特别是现在有些水表在井盖子底下,对居民来说太不公平了。”

同样,不少网友表示,“水表入户”,“给住户家里安装上水表,经常看一下用水量,不仅自家有数,出现故障也能及时发现,也不至于浪费这么多水资源。”也有网友说,改造及新建的户表应安装在户内,便于用户源头管理,方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水务集团回应

按合同水费应由用户承担

对于网友们的意见,昨日,记者再次联系济南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不能光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这件事情,他们工作都是按照合同进行,“这样的事情很多。”该负责人还质疑“记者做的新闻太偏颇”,“水表理应归居民自己,自己家的东西坏了还怪厂家吗?修,不就行了,修了还不想付钱吗?”“我们有供水合同,受法律保护。”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否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或者有改进的地方的时候,记者得到的回复则是“没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

对于网友提出的供水合同“有失公允”以及“霸王条款”,该负责人表示,这是有点公然挑衅,“产生的水费按照供水合同,原则上就是由用户自己承担,这个不容置疑。”

该负责人表示,如果用户不交水费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困难,可以向水务集团提出申请,提出申请后他们将酌情看如何处理。他进一步解释称,“因为自来水不是水务集团的,是国有资产。供水合同也不是说哪个人自己定的,它是专门开过听证会、人大代表也都讨论过才出台了这个合同,不是说哪个人自己觉得不合适,说改就改的。”他还说,全国都是这样界定的,不可能凭借一篇报道或者通过几个网友的看法就更改的,这不可能。

在记者的多方询问下,最后该负责人表示,今天将跟相关部门协商,进一步了解情况,看如何处理。本报也将继续跟进。

新闻推荐

首届泉城马拉松报名工作圆满结束 参赛名额中签结果将于8月30日公布

□记者王建报道本报济南8月15日讯今天17时,2019泉城(济南)马拉松报名圆满结束。据统计,首届泉城(济南)马拉松...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